佛弟子文库

忆念三宝远离怖愄

2016/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忆念三宝远离怖愄

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过去,帝释天王释提桓因,告知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界子民:‘当你们赴战场中,如果心生恐怖畏惧,记得回头看我帝释天所树立的高广旌旗战幢,便不再有怖畏之心。假使没有忆念我的战幢,也应当忆念伊沙天王的旌旗,所有畏怯便自然地消除。如果没有忆念帝释天或伊沙天王的旌旗,应当忆想婆留那天王的幢幡,所有心中的恐怖就会自然灭除。”

“现在我也告诉诸位,假使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面临种种危难,心生怖畏而毛骨悚然之时,应当忆念如来身,并称念: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惊恐之心自然消除。”

“如果没有忆念如来,则当思惟佛法。佛所说法甚深微妙,一切智者皆依之学习,因为思惟佛法,能令所有惶恐之心烟消云散。”

“倘若没有忆念如来,也没有思惟佛法,此时当忆念贤圣僧众。跟随如来修行的贤圣僧众们,心性和善温顺,于诸法门皆得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证得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如来座下的贤圣僧众,皆受众人尊敬和侍奉,堪为世间福田。当遭逢厄难时,只要忆念如来贤圣僧众,一切的恐怖自然灭除。”

“比丘们应当要知道,虽然释提桓因仍有淫、怒、痴等烦恼,三十三天的天兵天将们,只要忆念帝释天王就能够不再胆颤惊怖;何况如来已经断除贪瞋痴烦恼。因此,如果有比丘忆念如来时,心中一切忧怖随即消逝无踪。诸位比丘!应当念兹在兹佛法僧三宝,并依照佛陀的教导精进修习。” 当时,在座比丘们听闻佛陀的教诲,个个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高幢品第二十四(一)》

省思:

古德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忆念三宝能除心中忧怖,是因为对三宝具足信心与肯定自己的佛性。进一步,透过外在的三宝启发本具的自性三宝。佛者觉也,能观的这念觉性,清楚明白而能作主,不被境界所转。法者正也,藉由思惟佛法真理,了达忧怖心念的生灭与虚妄;僧者净也,相信人人本具清净自性,不被忧怖之妄想所染。从理到事,落实修行,让这念心定慧等持,如是随顺觉性,日久功深,定能远离所有颠倒梦想,究竟证得不生不灭之涅槃圣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出门怕有危险,就先念地藏菩萨圣号

【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

受持楞严神咒,感得金刚藏王菩萨护持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

如是等辈,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

释迦佛与三千佛缘

释迦牟尼佛一日于众会中开示大众:我于往昔无数劫时,...

一句佛号,超越供养布施

一个人烦闷纠结的时候,你为他开解,那是最好的礼物。...

阿育王造塔供养胜缘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觐见优波崛多尊者,告知国...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

高僧们的他心通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如果是已经证道的圣人,比如澍庵,...

曾国藩的平生「三畏」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佛教词典】解脱道论(Vimuttimagga)

Jietuodaolun   小乘佛教论书。优波底沙著。成书于2...

【佛教词典】二持

子题:持由止成不作恶法为宗、止持戒、持由作成修习善...

几块砖的启示让残疾乞丐变成富翁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

服用动物制品,则是不知惭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

大安法师:换个莲华化生的身体

我们确实要厌离这个身体啊,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我们...

奉行惜福节俭的生活

古往今来有很多道德君子,给我们做了惜福的好榜样。特...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

这样的时代,罪业众生该如何解脱

在佛的正法的时候,行人的根机都很殊胜,善知识如林。...

如何对待「看不顺眼」的人

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

【推荐】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般若咒 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简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

老太太念佛免遭劫难

我们妙音念佛小组是二〇一〇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开始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