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照见五蕴皆空

2016/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照见五蕴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有一天,众多比丘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相互问讯后坐在一旁。众比丘向舍利弗尊者询问:“持戒成就的比丘应当思惟什么佛法?”

舍利弗尊者回答:“持戒成就的比丘应当思惟五阴炽盛为无常、为苦、为烦恼、为多痛畏之法;亦当思惟苦、空、无我。所谓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持戒成就的比丘思惟此五阴炽盛之法,便能成就须陀洹道。”

比丘听了问舍利弗尊者:“已证得须陀洹果的比丘应当思惟什么佛法?”尊者回答:“须陀洹比丘也应当思惟五阴炽盛为无常、为苦、为烦恼、为多痛畏之法;亦当思惟苦、空、无我。诸位贤者应当要知道,如果须陀洹比丘思惟此五阴炽盛之法,便能成就斯陀含果。”

诸比丘又问:“已证得斯陀含果的比丘应当思惟什么佛法?”尊者回答:“斯陀含比丘也应当思惟五阴炽盛为无常、为苦、为烦恼、为多痛畏之法;亦当思惟苦、空、无我。斯陀含比丘当于思惟此五阴炽盛之法时,便能成就阿那含果。”

诸比丘继续问道:“已证得阿那含果的比丘应当思惟什么佛法?”尊者回答:“阿那含比丘也应思惟五阴炽盛为无常、为苦、为烦恼、为多痛畏之法;亦当于思惟此五阴炽盛之法时,便能成就为阿罗汉。”

诸比丘接着问:“已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应当思惟什么佛法?”

舍利弗尊者回答:“罗汉比丘所作已办,不再造诸业行,有漏烦恼心已得解脱,不再沉沦于五趣生死之海,更不受后有轮回、不再造作诸业。因此,诸位贤者!持戒比丘及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者,皆当思惟此五阴炽盛之法。诸比丘们!应当如是学习。”

此时,诸比丘听闻舍利弗尊者所说之理,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等见品第三十四(一)》

省思:

众生执着万法为实有,不明白五阴身心实为刹那生灭、变化无常、虚幻不实的假法,在色、受、想、行、识中攀缘追逐,因此沉沦受苦而不得自在。《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能照能观的这念心回光返照,体悟五阴皆是空性,观空五阴,便不再炽盛受苦。

《楞严经》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欲从苦中解脱,必须听经闻法,了达缘起缘灭、五阴皆空之理,进一步思惟其义,如是重虑缘真,并于日用中反观觉照,照见五阴之法了不可得;能思惟的这念心与所思惟之理相应,契悟空性,定能成就出世间殊胜道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人生有一个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们必须要从苦难中解脱...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黄帝与牧童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

一位20岁出家僧人的心路历程

和大部分同龄人比我是幸运的。幸运的是自己在童年闻到...

不要贪恋世间生灭的福报

过去,波斯匿王每次到祇洹精舍聆听佛陀开示时,必先脱...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

【佛教词典】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患眼疾者,能见空中诸华(实则无华),比喻人无正知正...

【佛教词典】受归依者获四功德

【受归依者获四功德】 p0732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

情迷痴爱恼人心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

业力的累积,让我们看不到真相

我给大家讲一个记录在经典里面的真实故事,主角是佛教...

深山中的道场

很久以前,在深山中有一个道场,有位弟子一直想到外面...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没有先学戒,定慧也是无法生起的

《济缘》云:今越次而学,行既失次,入道无由。 这一段...

念佛能消业障,为什么还会遇到障缘

问: 师父,刚才说到念佛消除业障,有的人念了很多佛...

佛教中「卍」字由来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见的符号,读作万或室利靺...

发心不广大,就无法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佛...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