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2017/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从善者,与净相应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率领众多比丘经行,而大目犍连、大迦叶、阿那律、离越、迦旃延、满愿子、优波离、须菩提、罗云、阿难等多位尊者,也都各自带领着许多比丘经行,法喜充满,此时提婆达也率领众多比丘一起经行。

世尊看见这些具足神通的弟子们,各自率领其众经行,就对在座的比丘们说:“每个人的根器、性情都有相似的部分,性情良善的人会与善人在一起,而作恶之人会与恶人亲近;就好像乳与乳相应、酥油与酥油相融合,粪、屎尿,也各自有相应者。同样地,众生的根性都会有各自相应的法则,行善者与善法相应,行恶者与恶法相应。你们是否看见舍利弗比丘率领比丘们在经行?”比丘们回答:“是的,世尊!我们看到了。”佛陀就说:“这些人都是有智慧之士。”佛又问:“你们有没有看到大目犍连也带着众多比丘在经行?”诸比丘齐答:“看到了!”佛言:“这些比丘们皆有神足通”,佛又问:“你们也看见了大迦叶带领比丘们在经行吗?”“是的,世尊!”“这些上士都是修十一头陀行之人。”“你们是否看到阿那律比丘?”“有的!”“在他身旁的贤者们,皆已证得天眼通。”“有看见离越比丘吗?”“世尊,我们也看到了!”佛言:“与离越在一起的上士,都是入定的行者。”“你们看到迦旃延比丘吗?”“有啊,看到了!”“这些都是善分别义理的上士们。”

佛又问:“你们看见了满愿子比丘吗?”比丘们答:“世尊,我们看见了!”佛说:“与他一起的贤者都是善于说法之人。”佛再问:“可否看见优波离带领诸比丘经行呢?”比丘们回答:“是的,看见了!”佛说:“他们都是严持禁戒之人。”“你们看见须菩提了吗?”“有的,世尊!”“在他身边的都是解悟空性之理的行者。”“再则,你们是否看到罗云比丘?”“是的,世尊!”“在罗云身旁的比丘,个个戒行具足。”“另外,你们也看见阿难比丘吗?”比丘回答:“有的,世尊!”佛说:“与阿难在一起的贤士,都是多闻第一,听闻了佛法就信受不忘。”

佛继续问道:“你们是否也看到提婆达多率领众多比丘经行?”诸比丘回答:“是的,世尊!”佛就告诉比丘们:“他们都是造恶、缺乏善根之人。”接着,世尊便说此颂:

“莫与恶知识,与愚共从事,当与善知识,智者而交通。

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

那时,跟随提婆达多的弟子三十多人,听到世尊宣说的偈子后,纷纷舍弃跟随提婆达多而来到佛前,向佛顶礼、求哀忏悔,恳求悔改罪过的机会,并且禀白:“我们愚昧无知,不会分别真伪,舍弃善知识,亲近恶知识。希望世尊能原谅、宽恕我们,以后绝对不会再犯!”佛说:“听许你们悔过,要改往修来,切勿再造恶!”这些原本跟随提婆达多的弟子们奉行世尊的教诲,在闲静处思惟佛法妙义,克己精进,依法修行,自我惕励:身为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一定要修无上清净梵行。后来,这些比丘们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佛陀进一步告诫弟子们:“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众生都有相类似的根性,行恶之人与恶人相亲近;行善之人与善人在一起,过去、未来的众生,根性也都是如此,所谓同类相聚,就犹如净与净相应,不净者就与不净相应;因此,比丘们!应当要学习与净法相应,依净法舍离不净法,你们应当要如是学习。”

诸比丘听闻佛陀的开示,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放牛品第四十九(三)》

省思:

佛陀曾经告诉阿难尊者:“善知识者,梵行全体。”善知识,是道业成办的全部因缘,修行学佛应当亲近善知识。古德云:“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亲近善友,互相提携、指引,让我们对修行正知正见更稳固,对生活与道业更具有明辨是非、分别正邪之能力。反之,无法看清真伪正邪,跟随恶知识,只会令烦恼染着,习气加深,一盲引众盲,终因相偕造业而堕落。

由此可知,修行过程中善知识的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修行人要与具足正见,可为楷模之人同行,秉持着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彼此砥砺、策勉,朝着契悟菩提涅槃的方向迈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对待「看不顺眼」的人

人是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我们看古代圣贤的教诲,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说...

垃圾车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机场,因时间来不及,因此,我拜托一位...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

把微笑留给伤害你的人!多么洒脱的一句话,多么豁达的...

圣严法师《感动是化敌为友最好的方法》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运动中,「四感」是与人相处时...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一钵水使其福运增长

佛陀和弟子们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

杀生果报事例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

【推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证严法师说故事《福德与业果》

小国夫人的福报因缘 人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于人有礼义廉...

【佛教词典】大华寺

位于云南昆明大华山。元代僧玄鉴(1276~1313)所建。...

【佛教词典】马大师

(人名)马祖道一禅师也。...

不要留你的恶业过夜

有一次我应邀去一位女士家里做客,那位女士买的房子位...

大佛与大罄的对话

有一间大佛寺里面,供养了一尊很大尊的铜制佛像,在大...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画传

一、母梦玉女,授青莲华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

圣严法师《禅的入门方法》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

工作也可以是一个悠游的过程

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里观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临终的两种正念

临终的正念它是有两种正念: 第一个是圣人的正念、祖师...

四十八大愿——(第7愿)皆得天耳彻听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

微信朋友圈里的善恶因果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

虚云老和尚回忆印光大师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

消除苦的妙方

当旭日东升,窗外的一草一木渐渐明朗,鸟声啁啾,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