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2017/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见到一个客官买猪肉。他听客人对屠夫说:“精底割一斤来!”屠夫放下刀,叉手说:“长史!那个不是精底?”盘山宝积禅师听后忽然有省。

又有一天,宝积禅师刚走出寺门,就碰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送葬队伍的前头,有一位歌郎正摇着铃铛,拖着长腔唱道:“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不知)魂灵往那方?”而跟在棺材后面的帐幕下死者的儿子悲伤地哭道:“哀啊哀啊!”宝积禅师一听,豁然大悟,身心踊跃,当即跑回寺院,把自己的证悟告诉了马祖。马祖道一禅师印可了他。

宝积禅师的悟道在一般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这实际上是他功夫用到了一定的深度。如果功夫不到家,这样的场景碰见得再多,也无法触缘开悟。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道不仅仅是在深山老林里,道就在日用中;法也不仅仅是在寺院里,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有情的生命,还是无情的草木,它们都无时不在说法。关键看我们的心是否在道上。若能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能做到心不离道、道不离心,那么,日常生活中,哪怕一个很平常的情景,都有可能成为你悟道的契机,就象宝积禅师那样。

盘山宝积禅师悟道之后,就离开马祖道一禅师北上幽州,驻锡于盘山,在此大弘南宗顿教法门。宝积禅师经常以充满禅机的法语教化弟子了,在他门下悟道的弟子不可计数。他曾在上堂时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道本无体,因体而立名。道本无名,因名而得号。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入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盘山禅师在法语中,让人去除各种妄想杂念,做到心中无事,才能有清净心。没有玄妙机锋之想,就能心无纤尘。道本是无名无体的,一个禅子不必要去区分即心即佛或非心非佛,否则就会成为束缚。禅师认为,禅悟方法,千圣不传,唯靠自悟 。如果劳心费神的刻意探求,反而如猿捉影子一样空无所得。

盘山宝积禅师又说:“夫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镜,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禅德,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无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

“禅德,可中(假若)学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无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故导师云:‘法本不相碍,三际亦复然。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所以灵源独耀,道绝无生。大智非明,真空无迹。真如凡圣,皆是梦言。佛及涅槃,并为增语。禅德,直须自看,无人替代。”

盘山宝积禅师又说:“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玑不动,寂尔无言。觌面相呈,更无余事。珍重!”

盘山宝积禅师不仅经常启示弟子们修行,而且他还经常教化弟子不说人是非长短,处处做到以平常心来对待是非荣辱。宝积禅师在上堂时说:“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于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练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

盘山宝积禅师认为,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忌讳说人的是非长短,特别是那些事不关己的是非更应当远离。对于各种是非长短,要做到口中不说,心中不思。修行人最主要的任务是修正自己的言语行为,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过错,哪里有时间和心思去管别人的是非。修行者平时要做到心不为外境所动,不论别人对自己香花供养,称扬赞叹,还是对自己造谣诽谤,说是道非,都能做到宠辱不惊,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禅师认为,修行人最终的目的是要了脱生死,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因此应当经常体察自心,照见本性才是当前应当做的事务。

宝积禅师临入寂的时候,仍不忘用画肖像的因缘,启悟他的弟子们觉悟自性本空的道理。

他告诉徒众说:“有人邈得吾真否(还有人能描绘我的真影吗)?”

于是众弟子纷纷为他写真,但都不契合他的心意。这时普化禅师从众人里走出来,说道:“某甲邈得。”

宝积禅师道:“何不呈似老僧(为什么不拿给老僧看看)?”普化禅师于是打一个筋斗出去了。

宝积禅师笑道:“这汉向后如风狂接人去在(这人今后将以疯狂的方式接引学人)!”说完,便入寂。后谥凝寂大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

净慧法师:顿悟成佛

我们在此打禅七,就修禅本身来说,它是不拘形式、不拘...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算是比较活跃且具有一定影响...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

修慈心禅的方法

以自己为对象 你们也许注意到了这个经文的第一行:愿我...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想到这末世还有阿罗汉,我才不会孤独

前些天,我领着一个小朋友参访一座古寺,古寺历史厚重...

还重吗

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

我身有无

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

【佛教词典】如意摩尼

(物名)摩尼者,梵语Mani,珠宝之总名,即如意珠也。...

【佛教词典】新受

【新受】 p1254 此释于食知量中名。瑜伽七十卷五页云:...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

这个「舍」真的很不容易

我们经常说慈、悲、喜、舍,慈就是想办法让别人快乐,...

净界法师:净土宗学人如何对待器官捐赠

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因为...

【推荐】嘴上不积德,最终是害了自己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在郑博士咨...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

人畜之间相轮回

从前有户人家,除了耕种维生,还养了一群羊。这家人认...

慧律法师《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

【佛学漫画】佛家八吉祥的奥秘

佛家八吉祥的奥秘...

男女之间的贪著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

学佛与赚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

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