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华严祖师杜顺和尚的故事

2019/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华严祖师杜顺和尚的故事

《华严经》八十万字,皆为甚深广大法界因缘与因果,非常难以明了。这大福报就好像电能一样,因电压很高,不能直接转化为我们所用的光明。诸大祖师因此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为华严宗第一位祖师——法顺大师。

法顺大师,唐代雍州万年县杜陵人,后人尊崇他为“杜顺”:“杜”既是他的家姓,又是他所生活的地名,是对他的尊称。

与生俱来的功德

杜顺大师小的时候,他家后面有一个冢。他每天的游戏就是坐在这个冢上,犹如坐在法座上一样,给小伙伴们说法。十五岁随其兄长参军,有过一段军旅生涯。十八岁舍俗入道出家。

杜顺大师有一些很不可思议的秘行,比如说会治病。有的人得了很重的病,来看他一次就会好,他的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与生俱来。

隋文帝时代,隋文帝对他非常恭敬赞叹,顶礼供养。到了唐太宗时期,唐太宗曾经向他亲问法义,当时太宗出了一身透汗,疾病痊愈,非常欢喜,就赐他一个国号——“帝心”,就是诸帝的心,犹如皇帝的宝藏一样,以此感恩大师对他的加被和开导。

鞋不丢失的因缘

杜顺大师曾经有一次在长安城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把自己的一双鞋挂在大道旁边。三天三夜,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是没有一个人来取他的鞋。

皇帝很奇怪,问他:“别人的东西放在家里都会丢,你的东西怎么放在大街上都没人取?”他说:“我从无量劫来,没有拿过别人的一根草,所以就有这样的因缘。”

烧不毁的纸书

杜顺大师经常住在终南山静修著述,一生著述等身。他对《华严经》非常欢喜、非常有信心,也看到《华严经》是小智、小机、小福之人很难契入的。于是他发广大的慈悲智慧愿心,解说了《华严经》的核心,叫作《法界观》。

文章做好之后,他在僧众前生了一盆烈火,说:“我做的这个《法界观》文,是否符合《华严经》的密意,请诸佛为做见证,为做评判。”说完就把《法界观》文投到烈火中。火一直烧,可是纸质的书竟然始终没有被烧掉。

龙椅上往生

八十四岁那年,杜顺大师在长安的南郊,即终南山一带的义善寺开了广大的法会——和大家告别的法会,也是为自己开的一个追悼会。

开完法会,杜顺大师就回到长安城,直接往太极宫而去。当时是贞观十四年,也没有电话手机,太宗李世民正在那里上朝,也不知道他来做什么。宫里宫外无论是皇帝还是军人、宫人、奴婢对待他如佛一般,所以杜顺大师直接走到太极殿,这个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一样。

朝堂之上,太宗坐在龙椅上正和大臣论对国事。杜顺大师直接走到太宗跟前说:“我今天来,看你这个宝座很好看,我能不能坐一坐?”太宗皇帝说:“老和尚想坐这个还不简单,你坐就是了。”说完就下来让杜顺大师入座。老和尚一坐上去,就端坐而走。

太宗非常悲伤,整个朝廷放假三天,举国哀悼——因为国家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这是最大的损失。后来为杜顺大师肉身修了一座七层的塔。据佛典记载,只有佛才可以修七层塔。

近在眼前的文殊菩萨

杜顺大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在唐代有很多证据。他有一个弟子跟着他学《华严经》,所以对文殊菩萨很有信心。在大师圆寂前一段时间,他很想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杜顺大师说:“好!好!你去吧,你去吧。”他就去了。

到了五台山,看着荒山野岭,他也不知道文殊菩萨在哪里,就对着黄土坡拜,想文殊菩萨肯定在。这时护法神显身了:“你到这里来祈求什么?”他说:“我想见文殊菩萨一面。”

护法说:“哎呀,你怎么搞的?你天天守着文殊菩萨,还想见文殊菩萨的面。”他说:“文殊菩萨在哪里?”“杜顺大和尚。”“啊?!”他说:“我真的是有眼无珠啊!”赶紧往回跑,但回来时大师已经圆寂了。

他看到的一直都是杜顺和尚,却没看到文殊菩萨,这就是信心的重要。

杜顺大师的七级宝塔是什么样的呢?西安白马寺西边的七级宝塔——法界塔,是按照杜顺大师塔1:1 的比例复原的。

杜顺大和尚的肉身在杜顺塔里面还是完整保存着。前几年文物普查的时候曾打开过塔,法师的肉身还是完整的。由此可见,诸佛菩萨都有他们的誓愿。

一生行持华严

《华严经》是诸佛证悟到的甚深的法界的体性、境界、德相和业用,非常不可思议!杜顺大师是它的一个业用——从《华严经》当中流露出来的一份作用与我们分享,真是光照千古!

杜顺大师完整地解密了《华严经》,让我们对《华严经》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杜顺大师用其一生的行持为我们作证明,给我们带来了榜样、信心和方法,让我们能彻底看到佛陀无量劫如何修因契果,修菩萨行,庄严自心,最终获得生命的庄严和自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土宗十三代祖师

宋代的志磐法师在《佛祖统记》中,除专叙天台宗以外,...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

僧济法师的往生故事

东晋慧远大师在东林寺率缁白二众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

【推荐】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

【佛教连环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

【佛学漫画】寒山大士

寒山大士的故事...

对佛源老和尚临终的功夫特别赞叹

我亲近佛源老和尚有十几年了,一九九六年接他的法,是...

一代高僧中的典范--弘一大师

我们都常讲到说,出家为僧,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唱着无涯歌,走向极乐国——新罗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新罗人,西元617年生,20岁时剃度于黄龙寺,...

童叟无欺的服务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余,我与随行的徒众也会抽空上街购物,一...

放生狐狸报恩记

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

【佛教词典】洞山三顿棒

(公案)洞山初参云门,门问曰:近离甚处?山云:查渡...

【佛教词典】心差别通

【心差别通】 p0351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心差别通者:...

宁静的真正意义

有个国王集中全国优秀画家,看谁能画出一幅最宁静的画...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劝父母往生西方是为大孝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于讲故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作为生命体验者,...

圣严法师《如何发大愿》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一切都是我们自作自受

我们看到那么多的经书,里面都是告诉我们觉悟的方法。...

忘了关门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

敦煌风格连环画《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

(1)从前,有一位巨富长者没有儿女,就聘娶了一个贫寒...

【推荐】当遇到逆缘时,要观照两件事情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

杀业之结,唯食肉最为酷烈

原文: 旷观古今,治时少而乱时多,纵令大治,亦不过百...

佛菩萨的名号功德

名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称为圣号,圣号就是圣人的名号...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