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做好事没得好报?

2012/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时候表面上看是做好事没好报,做坏事反而好处多多,可是实际上这里面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北宋年间包拯为相时发生在民间的一桩逸事。有一个村庄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堆在河边。人问其故,孩曰,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乐了之。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这么可怜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拯包相爷公干至此。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龙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说来奇怪,字瞬间踪迹全无。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别人看那行字只是一个胎记),唯恐抹去了福根,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将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帝释天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帝释天就让他一世还两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帝释天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这个民间流传的小故事。作为一个修行人来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宇宙的理与我们人类的理是反的。人想的都是享受、舒适、如何过的好,为此斤斤计较,损人利己,勾心斗角,甚至犯下伤天害理的罪恶。而对于修炼人,吃苦、魔难、还业则是大好事。只有舍弃才能得到。不修炼的人在迷中,看事物只能看到一个点,一条线,引申下去也只能是一个面,看到的全是假相、表相。而不同境界的修炼者,则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去体悟和观察事物,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多行善事必有善报

《三字经》中只举了两个教子模范的例子,一个是为子三...

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吗

问: 现在有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说法是谬误的。这...

现在是过去的果,又是未来的因

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

四种布施时的想法,果报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位名为四姓的居...

【推荐】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女孩遇4名歹徒被流浪狗救下 经常喂食获其报恩

两年前她每天喂大黑一餐,换来大黑英勇救她一命。 大...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推荐】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通常我们遇到一些逆境时都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佛教词典】乞食分四分

子题:丐、施食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宝云经中,凡...

【佛教词典】无功用

(术语)不加造作自然之作用也。观经玄义分曰:功周无...

道证法师:把世间的杂音变佛声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去除蔬菜农药的六个绝招

绝招1、去皮: 蔬菜表面有蜡质,很容易吸附农药。因此...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圣严法师《居士的社会生活》

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的居士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

畜生道之苦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

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问: 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