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2012/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故戒学实乃学佛之基。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应“以戒为师”,即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宝藏,令生命得到光辉,庄严,到达真正的安稳处。故经上喻戒如慈母,令不受恶业侵害。如勇将,能降伏烦恼。如守门人,守护功德法财。如器皿,堪受种种功用。如医,治众生病。如命,赖以修行。如王法,为世间善恶之衡准。如王命,能通行自在。如台阶,得入佛法殿堂之富丽与庄严。如大海水,须弥山,最为尊胜。是故佛弟子勿误解戒律为束缚,应珍重于戒。戒因对象不同,分出家戒与在家戒。出家之人受出家戒,旨在出离生死;在家居士因有家室外缘,故受在家戒。在家戒近为人天善道之良途,还为出世无漏之正因,故在家居士须进修戒法。 

在家戒种类有三,在家居士可量心于僧众间求受,次第进学: 

一、五戒:受持五戒得保人身,乃至上升天道。此为最根本戒,是众善根本。 

1 、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2 、受戒时机:皈依后,欲进学戒法时受,可五戒全受,或一戒二戒乃至三成、四戒受。受五戒不必吃素。受已,则至此期生命终了方舍戒。 

二、八关斋戒:此为佛陀慈悲为令在家居士种出离之因,为在家居士所制,一日一夜之出家戒。 

1 、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饮酒、不香花蔓庄严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 

2 、受戒时机:欲学出世清净之生活者可受。受戒一日一夜后即自然舍戒得日日重受。佛弟子可于假日或六斋日受之,多受持一日,即多一分利益。 

三、菩萨戒:种成佛之菩提正因,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精神,行菩萨事之大乘戒。 

1 、内容:在家居士一般受的在家菩萨戒,有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但菩萨戒,重在戒心,总摄一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而不受限于戒条。 

2 、受戒时机:发菩提心,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以六度波罗密济度众生终至成佛者可受。一受菩萨戒,生生世世戒体永在。

众生受戒后,应护持净戒,不可轻言犯戒。若犯戒后,应如法忏悔并不再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犯戒有五衰耗

佛说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求生净土的灵芝元照律师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的,这个时代靠戒律很难断见思...

佛教五戒与社会秩序的维持

一般人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族群而独自生存,出家佛弟子宗...

明海法师京华托钵记:一个人挎着瘦瘦的香袋,从住处走到大街上

(在北京街道托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是明海法师几年...

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问: 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大安...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

何谓烦恼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

敲木鱼的由来

僧人诵经时用木锤敲击木鱼,便发出清脆的声音,用于掌...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

【佛教词典】单致利

(杂语)Nidrā-tandri,译为肿眼病。大乘义章二曰:喜...

【佛教词典】法苑义林章

【法苑义林章】 亦称《大乘法苑义林章》,唐代窥基著,...

不要逃避压力

压力不只是个埋藏潜伏在心中的无形杀手,而且影响深远...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佛母摩耶夫人的故事

释迦牟尼世尊,当其在兜率天未降生人间时,早已是一生...

【推荐】做生意最精明的境界

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

玄奘之路

第一集:乱世孤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

亲自去咀嚼

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圣严法师《知恩报恩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

要从当下的一念去把握

佛法真正学好了,就能够用智慧观照自己的身心状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