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大五蕴

2012/07/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诸法万象的说明。

所谓「四大」,是指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宇宙世间的山河大地、房屋器皿、花草树木等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仰赖这四种元素组合而成,乃至我人的色身,也是四大假合而成。人体的毛、发、爪、齿、皮、骨、筋、肉是坚硬性的地大;涕、唾、脓、血、痰、泪、津、便是潮湿性的水大;温度、暖气是温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人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四大和合,若是四大不调,就会呈现病相,甚至四大分散,人就会死亡。

四大假合的色身,是一种物质的现象,而人之所以称为「有情众生」,除了具有物理机能外,还有忧、悲、苦、恼、喜、怒、哀、乐等精神状态。人是由物质和精神聚集的和合体,所谓物质,就是父母所生的四大假合之身,佛法名之曰「色」;所谓精神,就是佛法所说的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五者,是构成我人身心的五个条件,称为「五蕴」;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

五蕴又称五阴。《大乘广五蕴论》说:「蕴者,积聚义。」《摩诃止观》卷五说:「阴者,阴盖善法。」意指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等五法「积聚」而成;此五法能盖覆、遮蔽众生本来的真如佛性,因而起「惑」造「业」,受无量劫生死轮回之「苦」。因此,五蕴也可解释为五蕴魔、五阴魔。

五蕴是佛法对于有情生命个体的分析,五蕴是因缘所生,而非实有。《维摩经》说:「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色,从四大和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想分别而生,究竟皆无实体。佛陀为了明示五蕴虚幻不实,曾举五喻说明,所谓「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以此晓谕众生:五阴之我,不过是五法积聚,暂时的和合,唯有假名,没有实体。「五蕴非有」,实乃佛教「无我观」最具体的诠释。

然而,凡夫众生无明,往往执著五蕴假合之相为「我」,有「我」就会与「人」争执,我是他非,由此而造业,引生烦恼痛苦。因此《大智度论》说: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著五众为我,然后著外物为我所。《原人论》也说:「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执之为我。宝此我故,即起贪、瞋、痴等三毒。三毒系意,发动身口,造一切业。」

佛陀为了破除凡夫「执我为有」的愚迷,故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的真理,希望众生都能「照见五蕴皆空」,获得般若空慧。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般若根源于空,经过了空的体证,般若才能显现,从而证得正觉。所以,由「无我」而进入「空」,是修行到达解脱所必经的路径。

哲学家老聃曾说:「人之大患,在吾有身。」我人的身体实乃众苦积聚而成,心理上有贪、瞋、痴烦恼的痛苦,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痛苦,家庭里有愁衣愁食及恩爱别离的痛苦,社会上有是非斗争,怨憎相会的痛苦,世间上有风、水、火、震、兵灾等痛苦。苦,紧紧的跟随我们,纠缠我们,学佛应该要先认识「苦」;知「苦」,才知道求「解脱」。要知苦,先要能正确认识五蕴缘生之法皆是无常,以无常故有苦,为解脱苦故,须知无我。能够观此五蕴身心皆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才能无我;无我即能远离颠倒执著,无我才能解脱。所以《八大人觉经》说:「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这正是佛陀宣说「五蕴非有」的本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木头与蛀虫

有一根木头上,忽然来了一只小小蛀虫,整日在木头身上...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

见影谓己有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过的一段故事...

一切烦恼都在五蕴中累积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

遇到问题先要消除自我意识

接下来就谈到真妄的问题了。善恶是基础,真妄的问题就...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五盖

1.贪欲盖: 指贪爱五欲妙境,能使众生心性迷惑,令善...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

【佛教词典】一面

(一)指一张。禅苑清规卷三维那篇(卍续一一一·四四六...

【佛教词典】熏香

【熏香】 p1421 瑜伽二十二卷十二页云:有处世尊宣说尸...

证严法师《净因三要》

净因第一要 一.孝养父母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世间之孝...

是什么因缘触动了十法界的门

我们时刻的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貌,从而反省自己的心态...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开展出好的前途

为什么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乐的?你看他经常保持欢乐。...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

念诵这部经所得的功德,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法会」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谈起佛教的共修活动,法会算是许多人认识佛教的入门砖...

固执的青蛙

两只比邻而居的青蛙,一只住在深水池里,不容易被人瞧...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

陶石梁禁演淫戏文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