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与摩诃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二千人。

尔时佛语摩诃迦叶比丘言:「菩萨有四事法智慧为减。何等为四事?一者不敬经不敬师、二者人有欲闻经者中断之、三者人有求深经者爱惜不肯与、四者自贡高轻侮他人,是为四。

「菩萨复有四事法智慧为增。何等为四?一者恭敬经尊师;二者人有来听经者不中断;三者人有欲得深经者不爱藏;四者具足为人说经,不从人有所徼冀,常自精进常随法行不哗说;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世世亡菩萨道意。何等为四?一者欺调其师、二者主持他人长短、人无长短诽谤之、三者坏败菩萨道、四者骂詈为菩萨道者,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世世所生念菩萨道不忘,及自致至佛。何谓四事?一者不欺师,尽其形寿不两舌谀訑;二者尽形寿不两舌形笑他人;三者慈心于人不念人恶;四者视诸菩萨如见佛,及初发意无异;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法,中道断绝为菩萨日减,何谓为四?一者自贡高学外道;二者独欲自供养,不欲令他人得;三者反自憎菩萨还自相谤;四者人有来常所闻经妄止令断绝;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求经道及有所求索不中断。何谓四事?但求索好经法,六波罗蜜,及菩萨毗罗经,及佛诸品;去瞋恚之心,敬事十方天下人,如奴事大夫;乐于经不为外道自益身也;自守不说人恶及谗溺于人,所不闻经不限佛智也,随其所喜经者各自闻得;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心不委曲当远离。何谓为四?一者犹豫于佛法;二者自贡高瞋恚,顽佷用加于人;三者贪嫉谀訑;四者说菩萨短;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直行至诚。何谓为四?一者自有过恶不覆藏,自悔欲除其罪;二者实谛,亡命亡国亡财不两舌;三者设有灾变妄起,至骂詈数数轻易及挝捶闭着牢狱,设有是,当自悔前世恶所致;四者无恨无瞋恚自信;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难调也。何谓四事?一者学经自用不随师法;二者所受教不用也,不慈孝于师;三者受比丘僧所信句,妄与他人;四者不敬于成就菩萨;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易调也。何谓为四?一者所闻经法随教不过,所闻者但闻取法不取严饰;二者当恭敬于师无谀谄;三者食知足持戒三昧如法;四者见成就菩萨,持善心向心口身亦尔,亦欲及其功德;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得其过。何谓四事?一者本不相习不当妄信;二者佛有深法不当妄教人,是为大过;三者人有喜菩萨道者,反教人罗汉道,是为大过;四者于比丘僧中,布施心不等与者,是为大过;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得菩萨道。何谓四事?一者等心于十方人,二者布施等心于十方人,三者所作为等心于十方人,四者说经等心于十方人;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矫称为菩萨。何谓四事?一者依经得生活,二者但欲声名不索佛道,三者但欲自安不念苦人,四者但口多说不欲度余人;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成其功德。何谓四事?一者信虚空,二者所作恶信当悔,三者心念万物皆非我所,四者极大慈于十方人;是为四。

「菩萨有四恶知识。何谓四?一者教人为罗汉道灭意;二者教人为辟支佛道,自守无为;三者喜教人为教道;四者人求有学经者,持财物诱恤,不肯教人;是为四。

「菩萨有四善知识。何等为四?一者人所求索不逆也,用是故成佛道;二者经师,是为善知识,多闻经故;三者劝乐使人发意求佛,成于功德;四者佛天中天,是善知识,具足诸佛法故;是为四。

「菩萨有四珍宝。何谓为四?一者见佛已悉供养无二意;二者六波罗蜜法悉闻;三者常净心向师;四者止于爱欲,常止空闲处;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出于魔界。何谓为四?一者不舍菩萨心;二者无有瞋恚心向于十方人,大如毛发;三者悉学外余道;四者恭敬于诸菩萨;是为四。

「菩萨有四事,得功德不可复计。何谓为四?一者持法施与人,不希望欲有所得;二者人有犯戒者,当慈哀之;三者多教人为菩萨道;四者有下贱人来毁辱菩萨,悉当忍之;是为四。」

佛语迦叶言:「不用字为字菩萨也,随法行、随法立用,是故字菩萨。菩萨,凡有三十二事。何谓三十二事?安隐慈心;于人自念智虑;少去自用不高自傗;坚住不动;还所与亲厚;乃至般泥洹,善知识恶知识等心无有异;所作为不懈怠;常和畅向于十方人不中断;等心悉遍至;不断慈心;索诸经法不忘;于经法中无有饱时;所有恶不覆藏皆发露;他人有短不念其短恶;诸福功德悉究竟;索所施与;但发心索佛耳,一切不索;有所生心向十方人不适有所憎;无思想之禅;不愿于其中也;沤惒拘舍罗护于智慧;四事杂布施;不乐于外事;不喜于小道;心喜于大道;离于恶知识;习善知识;以五旬自娱乐;譬如月初生时稍稍增益,于智慧稍稍如是;不堕非法;所语无异;所说谛者恭敬。」

佛言:「如是,迦叶!三十二事,是故名为菩萨。」

佛言迦叶:「譬如地,一切人随其所种,其地亦不置人也;如是发意菩萨,自致乃成佛,饶益十方人,亦适无所置也。迦叶!譬如春夏温煖,所种成熟;菩萨智慧成熟十方人,功德如是。譬如水,百穀草木皆因水茂盛;菩萨如是,发心诸经法悉从中生。譬如风,悉成诸佛国土;菩萨如是,沤惒拘舍罗悉成诸佛经。譬如日,无所不照天下皆见其明;菩萨如是,智慧光明悉照十方人,经道之明。譬如月初生时日日增益;菩萨如是,精进具足于功德。譬如师子,独行独步无所畏;菩萨如是,被戒德之铠,独行独步无所畏。譬如草木,虽无上枝下根由复生;菩萨如是,虽断三处,极大慈续见世间。譬如万川四流皆归于海,合为一味;菩萨如是,持若干种行合会功德,持用成愿一味,入萨芸若中。譬如须弥山,忉利住其上;菩萨如是,发心成萨芸若。譬如树荫却雨;菩萨如是,持极大慈雨于经道。譬如国王得傍臣共治,则好沤惒拘舍罗;如是菩萨,所作为如佛。譬如天醒欲索雨不能得也;菩萨如是,不学经道,豫知不高明也。譬如遮迦越罗王之所处,自然后七宝自然来生;菩萨如是,初生萨芸若意,然后自然生三十七品经。譬如更治摩尼珠,其价增倍多所饶益;师成一人为菩萨道,众阿罗汉辟支佛皆依用得度。譬如毒药在人手中不害伤人;菩萨虽在爱欲中,持智慧不入恶道。譬如郡国多积粪壤,有益稻田菜园;菩萨虽在爱欲中,益于天上天下。」

佛语迦叶:「若有菩萨欲学极大珍宝之积遗日罗经,当随是经本法精进。何等为本法?无法、无我、无人、无寿、无常、无色、无痛痒、无思想、无生死识,是为法本根。有常在一边,无常在一边,有常无常适在其中,无色、无见、无识,是故为中之智黠本也。譬如大地为一界,复一佛界,两界之际中,无色、无见无识、无我无识、无所入、无所语,是为智黠本也。心为一边,无心为一边,设无心无识、无我无识,是为中间之本。诸佛经法等无有异,有德无德、内事外事、有世间无世间、为度者未度者、脱爱欲未脱爱欲。泥洹等无有异,有在一边,无有在一边,有无有适在中间,是为智黠中本也。」

佛语迦叶:「我为汝曹说法。从生至死身所出生,苦痴在一边,黠在一边,无痴无黠适在中间,是为智黠中间之本。」

佛语迦叶:「空不作法,法本无空无相不作法,法本无相无愿不作法,法本无愿无死生不作法,法本无死生,死生无出生、无灭无处所。无形不作法,法本无形当随是本法,是为中间。视本法不自分别解身为空也,空弃空中之空,本自空、甫当来空、现在空。」

佛语迦叶:「人宁着痴大如须弥山,呼为有其过不足言耳;人有着空言有空,其过甚大。若有着痴者,晓空得脱;着空者不得脱。」

佛语迦叶言:「譬如人病,得良医与药,药入腹中不行。于迦叶意云何?是人能愈不?」

迦叶报言:「大难。」

佛言:「外余道晓空得脱,着空不得脱,譬如人畏于虚空,啼哭教人却去虚空。」佛语迦叶:「是人宁却虚空不?」

迦叶言:「不可却也。」

佛言:「如是迦叶!若沙门婆罗门畏于虚空,其人亦空语复畏空,是人为狂,无有异。」

佛语迦叶言:「譬如画师自画鬼神像,还自复恐怖。譬如人未得道者,如是色声香味,坐是堕死生中不晓法。譬如木中火出还自烧木,从观得黠自烧身。譬如幻师化作人,还自取幻师噉,如是色声香味对从中出,念噉空噉无他奇。」

佛语迦叶:「譬如灯炷之明,不自念言我当逐冥去冥也,然灯炷照,不知冥所去处。如是,智黠不念我当去愚痴得智黠,不知愚痴所去处也。是智黠无所从来,亦无有持来者,是灯炷明是冥,空不可得持也。是智黠、是痴,两者俱空,无所持也。譬如大舍小舍,百岁若千岁,未甞于其中然灯火也,却后各于中然灯火。迦叶!于迦叶意云何?是冥在中千岁,若我豪强不出。」

迦叶白佛言:「不也。冥虽久在中,见火明,不敢当即去。」

佛言:「如是迦叶!菩萨数千巨亿万劫,在爱欲中为欲所覆,闻佛经一反念善,罪即消尽。灯炷明者,于佛法中智黠明是也,冥爱欲即为消尽。譬如虚空中不生穀实也,地种乃生穀实耳;如是泥洹中不生菩萨也,粪治其地穀种润泽生,于爱欲中生菩萨。」

佛语迦叶:「譬如旷野之中若山上,不生莲华及优钵华也;菩萨不于众阿罗汉、辟支佛法中出也。譬如大陂水污泥之中,生莲华优钵华也;从爱欲中生菩萨法。譬如四大海停住;菩萨于三界功德中,润泽成菩萨道。譬如蠧虫食芥子空;罗汉、辟支佛智尔所耳。譬如麻油,破一发作百分,持一分搵油麻中,为出几所渧,罗汉辟支佛智如是;如十方空所至,菩萨晓佛智如是。譬如遮迦越罗有千子,无有一子应遮迦越罗相也,虽有尔所子,不在子计中也;有罗汉数千巨亿万人,不在佛计中,无一菩萨,佛虽有尔所罗汉,不具足为佛子也。譬如遮迦越罗正夫人与贫穷人共交通,从中生子。」佛语迦叶:「是宁应为遮迦越罗子不乎?」

迦叶报佛言:「不也。」

佛言:「如是迦叶!虽有罗汉从法中出,是非佛子也,不类菩萨。何以故?菩萨不断佛法故。譬如遮迦越罗与青衣交通却后生子,具足成遮迦越罗相,虽从青衣生,由为是遮迦越罗子也。如是,菩萨虽在生死中行力少,会为佛子。譬如遮迦越罗夫人怀躯七日,会当成遮迦越罗相也。诸天皆彻视见腹中胞胎,虽遮迦越罗子多者无遮迦越罗相,诸天言:『由不如供养腹中七日子也。』发意菩萨如是中有为佛道,诸天心念言:『虽有罗汉数千万亿豪尊,不如供养发意菩萨也。』譬如摩尼珠,有水精大如须弥山,不如一摩尼珠;初发意菩萨众,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也。譬如遮迦越罗有少子,诸小王傍臣皆为作礼;初发意菩萨如是,诸天、释、梵、世间人、龙、鬼神皆为作礼、譬如大山,诸药草悉出其巅,亦无有主,随其有病者与诸病皆愈;菩萨如是持智慧药,愈十方天下人生死老病悉等心。譬如月初生人皆为作礼,月成满无有为作礼者;若有信佛者,于佛法中菩萨发意,若有信佛者,多为菩萨作礼者。何以故?从菩萨成佛故。譬如有智者,不舍月为星宿作礼也;高人如是,不舍菩萨为罗汉作礼也。譬如天上天下共治一水精,会不能得摩尼珠也;一切自守持戒禅三昧,智黠罗汉虽众,不能坐佛树下,不能作佛也。」

尔时佛语摩诃迦叶菩萨:「学用十方人故菩萨作功德,用十方人故菩萨作功德,不自贡高,菩萨常当教十方人愈其病。何等为愈病?淫者以观为药,瞋恚者以等心为药,痴者以十二因缘为药;疑不信者以空为药;欲处色处无色处,若欲觉此者,以无相为药;是我所非我所,爱欲所念,以无愿为药。四颠倒各自有药,何等为各自有药?一者有常以无常为药,二者有乐以苦为药,三者有言是我所以非我所为药,四者有身以观为药。四意止以身心为念,是为药;四意断一切恶悉断,是为药;四神足念合会成身以空弃为药;五根五力不信懈怠念功德为药;七觉意入法黠是为药;外道及不信以八道为药;是为各各分别药。」

佛语迦叶:「若阎浮利,若医若医弟子者,或医王最尊三千国土满其中者,或医王满其中,虽有乃尔所医王,不能愈外道及不信者,不知当持何等法药愈也。菩萨作是念:『不持世间药愈人病也,当持佛法药愈人病。』何等为佛法药?随其因缘,黠慧中无我无人无寿无命,信空度脱,空无空闻是不恐不惧,持精进推念心,何等心入淫?何等心入瞋怒?何等心入痴?持过去当来今现在心入耶?过去为尽甫当来未至今现在无所住也。」

佛语迦叶言:「心无色无视无见。」

佛语迦叶言:「诸佛亦不见心者,本无所有、无所因也,自作是因缘,自得是死生。心远至而独行,心譬如流水上生泡沫须臾而灭,心譬如天暴雨卒来无期,爱欲亦如是卒来无期。心譬如飞鸟猕猴不适止一处也,心所因不适止一处也。譬如画师各各赋彩心各各异,如是随行所为。譬如王于众人中为上,心于诸功德中无上。譬如苍蝇在粪上住自以为净,心亦如是入爱欲中自以为净。心譬如怨家,掷人着恶道中无有期也。譬如持灰作城,持无常作有常。譬如持鈎行钓鱼得,心持非我所是我所。心譬如贼,所作功德反自辱。譬如坂上上下,心须臾有爱、须臾有憎。心譬如怨家但伺人便,心常欲闻香。譬如画瓶盛屎,有何他奇心喜味。譬如奴随大夫使心乐对。譬如飞蛾自投灯火中。」

佛语迦叶:「心索之了不可得,虽不可得是为无有,虽无有因为无所生,虽无所生亦无所出,虽无所出亦无所坏,虽无所坏亦无有死亦无有生,虽无所生无所死本无因缘,死生虽本无因缘无生亦无愿也,虽无愿亦无所持,虽无所持是为罗汉灭,是为罗汉灭无诫禁也。若死生若计所作罪本了无有,是无死生是为罗汉灭,罗汉灭亦无身行无口行无心行,是灭无有异也。何以故?诸经一味故,是灭皆等如虚空,是灭适无所莫,亦无是我所,亦非是我所,是灭谛本无谛,是灭本净无爱欲之瑕秽也,本灭离本灭,是灭随次至于泥洹,是灭无尽也,本无有生也,是灭安隐用至泥洹,故安隐是灭也。常灭常经无本,是灭好去本无死生。」

佛语迦叶言:「自求身事莫忧外事,后当来世比丘辈,譬如持块掷狗,狗但逐块不逐人。当来比丘亦尔,欲于山中空闲之处,常欲得安隐快乐,不肯内自观身也。如是为不晓色耳鼻舌身,从是何缘得脱乎?从是入城乞匃,若至聚邑,见色声香味细软欲得者,便为堕衰于山中,若多少持戒不内观,死则天上生,从天上来下生世间,从是以后不离三恶道。」

佛语迦叶言:「比丘如狗逐块,人骂亦复骂之,人挝亦复挝之,不制心者亦如是。譬如调马师,马有蹚踲者,当数数教之久后调好;比丘时时法观制心调,亦不见其恶如是。譬如人病喉咽痛,举一身皆为痛;人心系于是我所非我所,随外道亦如是。」

佛语迦叶言:「沙门有二事,堕牢狱中:一者言是我所,二者求人欲得供养。沙门复有二事缚。何谓二事?一者学外道,二者多欲积衣被及袈裟钵。沙门复有二事中道断。何等为二事?一者与白衣厚善,二者见好持戒沙门反憎。沙门复有二事堕垢浊中。何谓二事?一者常念爱欲,二者喜交结知友。沙门复有二事着。何等为二事?自有过不肯悔,反念他人恶。沙门复有二事,堕泥犁中。何等为二事?一者诽谤经道,二者毁戒。沙门复有二事。何等为二事?一者都犯戒,二者于法中无所得。沙门复有二事悔。何等为二事?一者不应行强披袈裟;二者身不自持戒,持戒比丘反承事。沙门复有二事病难愈,何等为二事?一者心邪乱,二者人有作菩萨道者止断。」

佛语迦叶:「沙门何故正字沙门?有四事字为沙门。何等为四?一者形容被服像如沙门,二者外如沙门内怀媮[女*阎],三者求索哗名自贡高,四者行不犯真沙门也。何等为形容被服如沙门者?髠头剔须,着袈裟持钵,心不正不持戒,但欲作恶喜学外道,是为被服如沙门。何因外如沙门内怀媮[女*阎]者?安徐而行,安徐而出安徐而入,外道麁恶于山间草屋为庐,内无信着我着我所,中有因苦直信者反自嫉妬。何因为求索哗名者?媮[女*阎]持戒令他人称誉,媮[女*阎]学经令他人称誉,媮[女*阎]僻处令人称誉,不自剋责求度脱,但有媮[女*阎]。何等为行不犯真沙门?不惜寿命损身,何况索归遗供养者。若有比丘守空行,常劝乐追,及悉见诸法净洁本无瑕秽,自作黠明不从他人持黠明,于佛法亦不着,何况常着色,亦无结者亦无脱者,本无不见泥洹,亦无死生亦无泥洹,是为真沙门。」

佛语迦叶:「至诚沙门常当作是念,当効真沙门,莫効哗名谀訑沙门也。譬如贫人号名大富,但得富名无所有也。」

佛语迦叶:「是人应得为有是字不?」

迦叶言:「不也。」

佛言:「如是,迦叶!虽有沙门字,不行沙门法也,亦如贫人自称大富。譬如人为水所没溺反渴欲死,沙门如是多讽经,高才不去情欲,于情欲中渴欲死,坐入泥犁、禽兽、薜荔中。譬如医满一具器药,不能自愈其病,虽多讽经而不持戒,譬如人病得王家药,不自护坐死,虽多讽经而不持戒如是。譬如摩尼珠堕于屎中,虽多讽经而不持戒。譬如死人着金傅饰,不持戒反被袈裟,像如持戒沙门。譬如长者子服饰,着新衣着新傅饰,多讽经持戒好亦如是。」

佛语迦叶:「有四事,不持戒像类持戒人。何等为四?一者若有比丘禁戒所说不犯缺也,虽有是有着呼有人;二者若比丘悉知律经,着行是我所行;三者若有比丘着我是我所;四者常行等心,等心于人着怖畏于死生;是为沙门不持戒名持戒。」

佛语迦叶言:「禁戒无形不着三界,何因名为戒?无吾无我、无人无命、无意无名、无种无化无教、无有作者、无所来无所去、无制无灭、无身所犯无口所犯无心所犯、无世无计无世所住,亦无有戒亦不无戒,亦无所念亦无败坏亦无坐立,是故为禁戒矣。」

尔时佛说曰:「戒无瑕秽着也,戒者无奢无瞋恚,安定就泥洹,如是为持戒。不爱身亦不爱命,不乐于五道,悉晓了人于法,于佛法中是故为戒,适不在中边止也,中边不着不着不缚,譬空中风,是为持戒名及种无所止也。人定心无所着,无我想无人想,晓是者是为净持戒也。不轻于禁戒不自贡高,常欲守道持戒,如是无有能过者。离我所想,自我及是我所,都无有是也,信于空及佛法行,不沾污于世、不着于世间,从冥入明适无所因,不着于三界,是为持戒。」

时佛说是经法,二万二千诸天人,及世间人民、诸龙鬼神,皆得须陀洹道,八百沙门皆得阿罗汉道。五百沙门素皆行守意得禅道,闻佛说深经皆不解不信,便从众坐避易亡去。迦叶比丘白佛言:「是五百守禅比丘,闻深经不解不信摩诃而去。」

佛语迦叶:「是五百守禅比丘信余众多,闻深法教不解不信。」

佛语迦叶:「是五百比丘者,乃前迦叶佛时皆作婆罗门道,于迦叶佛所,一返闻经道心意乐喜,即时五百人自说言:『迦叶佛所说快。』乃尔五百人得是福祐,寿终皆生忉利天上。」佛言:「五百比丘得是福已,后于我法中作沙门,今闻深经不解不信。」

佛语迦叶言:「是五百比丘持是所闻深经,得不堕恶道,于今世皆当得阿罗汉般泥洹去。」

佛语须菩提言:「汝行教五百亡去比丘令来还。」

须菩提白佛言:「是五百比丘尚不欲闻佛所说,何肯随小罗汉语乎?」

佛即时化作两比丘,于五百比丘前徐行。五百比丘皆使行,及前两比丘,五百比丘问前两比丘言:「二贤者欲何至凑?」两比丘报言:「欲到空闲山中安隐之处,自守坐禅不能复忧余。」五百人复问言:「何以故?」两比丘复报言:「佛所说深经,我不信不解也。」五百人复报言:「我亦欲入山止空闲之处,快坐禅,无人来娆我,我曹亦复闻佛说经不信不乐也。」两比丘复报言:「是事当共谛议不戏也,不争者是为比丘法也。何因为泥洹身中,有我有神有命有人有意耶?当有至泥洹处者耶?」五百人报言:「是身亦无人亦无我亦无名亦无意亦无有,行至泥洹处者也。」两比丘复报言:「何等尽,当得泥洹者?」五百人复报言:「尽淫尽怒尽痴,是为泥洹。」两比丘复问言:「卿曹淫怒痴悉尽未?」五百人复报言:「亦无内亦无外也。」两比丘复问言:「贤者!当莫着亦莫不着,虽不着莫不着,是为泥洹。禁戒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智黠适等度脱见黠,亦不在死生,亦不在泥洹,是本法空无色,亦无所见,弃思想弃泥洹想,灭思想痛痒,得疾至所有法莫念,亦莫不念,灭思想痛痒,是为无所为。」

尔时两比丘说是经法,五百人皆得阿罗汉道,五百人屈还至佛所。须菩提问五百人言:「诸贤者去至何所?从何所来?」

五百人报言:「佛所说经,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须菩提问五百人:「谁是汝师者?」

五百人报言:「本无有生,何因当有出?」

须菩提复问:「谁为卿曹说经者?」

五百人报言:「无五阴无四大无六衰,是为我师。」

须菩提复问言:「师为汝说何等经?」

五百人复报言:「无缚亦无放。」

须菩提问言:「本从何因缘守道乎?」

五百人报言:「亦无守亦无有不守。」

须菩提复问言:「所作为当如是?」

五百人复报言:「亦无有当所作如是者。」

须菩提复问言:「以为降伏魔耶?」

五百人复报言:「无有五阴与魔也。」

须菩提复问言:「卿曹当何时般泥洹乎?」

五百人复报言:「化人般泥洹者,我尔时亦当复般泥洹。」

须菩提复问言:「谁愈卿者?」

五百人复报言:「无身无心是我师也,当愈我。」

须菩提复问言:「卿曹爱欲尽未?」

五百人复报言:「诸缘法本尽。」

须菩提复问言:「卿曹已住罗汉地耶?」

五百人复报言:「亦无所取无所放。」

须菩提复问言:「卿曹死生已断耶?」

五百人复报言:「本断亦无所见。」

须菩提复问言:「卿曹住能于忍地耶?」

五百人复报言:「一切已脱着中去。」

时须菩提问事以所可报五百人。

尔时百二十万人,及诸天、鬼神、龙皆得须陀洹道,千三百比丘皆得阿罗汉道。佛说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世人、鬼神、龙皆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上篇: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下篇: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宝积部目录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

【注音版】佛说贫穷老公经

佛说贫穷老公经...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我闻如是。释迦牟尼佛悲门三昧...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 终南山丰德寺律师道宣撰 观夫...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失译 佛在舍卫祇桓阿难邠坻阿蓝。...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 僧祐录中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

坐禅三昧经

坐禅三昧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导师说难遇, ...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大般涅槃经后分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慧律法师《断除四烦恼》

一、四烦恼 二、建立正确心态 三、结语 一、四烦恼 ...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

很有道理的60句

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

对待坏人应该是嫉恶如仇还是包容随顺

问: 佛弟子对于恶势力、恶现象、坏人坏事应该是嫉恶...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

返观内照,观此生灭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

为什么十方世界难与极乐世界相媲美

问: 为什么说十方世界的庄严都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庄严...

三十三观音

杨柳观音 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

芝麻紫菜补钙不输牛奶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固定印象:说到补铁就想到猪肝、提...

【推荐】口业清净,功德不思议

何为『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四种口业 妄语者,见言...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