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五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补特伽罗纳息第三之三

无明缘行取缘有。有何差别。答无明缘行者。广说如前。此业缘。世尊说一烦恼。谓无明取缘有者。广说如前。此业缘。世尊说一切烦恼。谓诸取。是谓差别。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前虽说所发业自性差别。谓前业在过去生。后业在现在生。前业已与果。后业未与果。前业是故。后业是新。而未说能发缘自性差别。今欲说之故作此论。问何故过去业缘但说无明。现在业缘说一切烦恼耶。答造过去业时。于多种事不现见故。不可知故。但说无明为缘。谓于界趣生洲分位依处加行等起相续所缘。皆不可知。界者三界。不知过去于何界造此业。趣者五趣。不知过去于何趣造此业。生者四生。不知过去于何生造此业。洲者四洲。不知过去于何洲造此业。分位者。羯剌蓝等十种分位。不知过去于何分位造此业。依处者。十善不善业道依处。不知过去于何依处造此业。加行者。有情数非有情数所起加行。不知过去由何加行造此业。等起者。贪瞋痴等。不知过去由何等起造此业。相续者。男女等。不知过去依何相续造此业。所缘者。过去未来现在。或色声香味触法。不知过去心缘何等造此业。虽不现见亦不可知。而发业位皆有无明故。总说彼无明为缘。造现在业时于多种事。皆现见故皆可知故。具说一切烦恼为缘。复次过去业。已衰朽。已受用。已与果。是故业。无势用。不明了故。但说无明为缘。现在业。未衰朽。未受用。未与果。是新业。有势用。极明了故。说一切烦恼为缘。复次过去业微细难觉。若自若他俱不现见。不知何等烦恼所发。然烦恼起必有无明。是故但说无明为缘。现在业麁显易觉若自若他俱能现见。知是彼彼烦恼所发。故说一切烦恼为缘。复次过去业性不勐利。其相暗昧顺无明故但说无明为缘。现在业性勐利。其相明显顺诸取故。具说一切烦恼为缘。问阿罗汉所造业。为名无明缘行。为名取缘有耶。答不名无明缘行。亦不名取缘有。彼无无明亦无取故。然彼业已与果者。当知摄在行支分中。未与果者。当知摄在有支分中。是彼类故。然非十二有支所摄。

颇有行缘无明不缘明耶。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因明无明而作论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复次此二俱是根本法故。谓杂染品法无明为根本。清净品法明为根本。复次此二俱是上首法故。如说。无明为上首。无明为前相。生无量种恶不善法。及起此类无惭无愧。明为上首。明为前相。生无量种清净善法。及起此类增上惭愧。复次明与无明近相治故。谓无明是明近对治。明是无明近对治。复次明与无明互相违故。谓无明违明明违无明。复次明与无明互不相摄。而所缘境互相摄故。谓俱缘四圣谛俱缘有漏无漏。俱缘有为无为故。然诸行名义有宽狭。如说无明缘行。阿毗达磨诸论师言。此中意说分位缘起。故此行声说五取蕴。尊者妙音说。此行声唯说诸业。如说。造作有损害行。彼行声说不善业。如说。造作无损害行。彼行声说善业。如说。造作诸有为行。彼行声唯说思。如说。色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无为。彼行声说不相应行蕴。如说。色受想行识蕴。彼行声总说相应不相应行蕴。如说色受想行识取蕴。彼行声唯说有漏相应不相应行蕴。如说。身语意行。彼身行声说入出息。语行声说寻伺。意行声说想思。故彼行声说一蕴全。二蕴少分。如说。有罪福不动行。彼行声说有漏善不善业。如说。于诸行中有五过患。有怖有畏有苦触。无我我所。诸有智者不见此行。能离诸行。有说。彼行声说不善法。以说彼行有怖有畏有苦触故。有说。彼行声说五取蕴。以说彼行无我我所。诸有智者不见此行能离诸行故。如说。诸行无常有生灭法。有说。彼行声说一切有为法。第三句说由生灭故。有说。彼行声但说五取蕴。第四句说彼寂为乐以寂乐名唯显择灭非无漏法有择灭故。如说。有罪行无罪行。彼行声说善不善业。如说。三妙行三恶行。彼行声说善不善业。及贪瞋邪见。无贪无瞋正见。如说。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彼行声说一切有为法。此中行声亦说一切有为法。以明无明俱为缘故。

颇有行缘无明不缘明耶。答无何以故无。如是行唯以无明为缘非明故。颇有行缘明不缘无明耶。答无。何以故无。如是行唯以明为缘非无明故。颇有行缘无明亦缘明耶。答有。何以故。诸行种类有十一种。欲界有四。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界有三。谓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无色界有三。如色界说。及无漏行为十一种。此中欲界善行。明与无明俱非其因。但作三缘。谓等无间。所缘。增上。不善行。以无明为四因。谓相应。俱有。同类。遍行。亦作四缘。明非其因但作二缘。谓所缘增上。欲界有覆无记行。以无明为四因如前说。亦作四缘明非其因。但作一缘谓增上。欲界无覆无记行。除无明异熟。无明非其因。但作三缘。谓除因缘。明非其因。但作一缘谓增上缘。无明异熟以无明为一因。谓异熟因。但作三缘谓除所缘。无明异熟非意地故。明非其因。但作一缘谓增上缘。色界善行。明与无明俱非其因。但作三缘。谓除因缘。色界有覆无记行。以无明为四因。谓相应俱有同类遍行。亦作四缘。明非其因。但作二缘。谓所缘增上。色界无覆无记行。无明非其因。但作三缘。谓除因缘。明非其因。但作一缘谓增上缘。如说。色界三行。无色界三行说亦尔。无漏行除初明及彼俱得无明非其因。但作二缘谓所缘增上。以明为三因。谓相应俱有同类。亦作四缘。初明无明非其因。但作二缘谓所缘增上。明亦非其因。但作一缘谓增上缘。初明俱得明无明俱非其因。但作一缘谓增上缘。是谓此处略毗婆沙。故一切行皆得以明无明为缘理善成立。以增上缘无不遍故。

颇有行不缘无明亦不缘明耶。答无。所以者何。无一有情从久远来。不于圣道谤言非道。先谤道已。彼于后时造作增长感大地业。或于后时造作增长感小王业。或于后时造作增长感大王业。或于后时造作增长转轮王业由此因。由此缘由彼圣道展转感得大地所有城邑聚落人非人畜。穀稼药草树木丛林。增长滋茂。如是前心四缘于后心但为一增上缘。此中正说无漏圣道谤道邪见。于诸有漏善业及果皆能作缘。显一切行无有不缘明无明者。以增上缘展转相望无不有故。感大地业者。谓能感得大地山林河海园苑药草等物。于彼自在统领受用。感小王业者。谓能感据堡坞王位。感大王业者。谓能感据川原王位。转轮王业者。谓能感据一主地等力轮等位。如屈厦拏没鲁茶至那天子等。复次感小王业者。谓能感据川原王位。感大王业者。谓能感据一主地位。如屈厦拏没鲁茶等。转轮王业者。谓能感据一洲等位。复次感小王业者。谓能感据一主地位。感大王业者。谓能感据一洲王位。转轮王业者。谓能感据二洲等位。复次感小王业者。谓能感据一洲王位。感大王业者。谓能感据二三洲位。转轮王业者。谓能感据四洲王位。有作是说。感小王业者。谓能感据转轮圣王所使王位。感大王业者。谓能感得转轮王太子位。转轮王业者。谓能感得转轮王位。有余师说。感小王业者。谓能感得轮王太子未灌顶位。感大王业者。谓能感得轮王太子已灌顶位。转轮王业者。谓能感得转轮王位。由此因者。谓由此所造善业。由此缘者。谓由此谤道邪见。由彼圣道者。谓由彼所谤圣道。由此因缘及彼圣道。展转感得大地所有有情无情内外异熟及增上果。其事云何。如诸外道厌世增减。复厌世间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在家迫迮犹如牢狱。而便出家。既出家已。为解脱故。受持种种非理苦行。执为清净能证解脱。如如依止苦行邪道。如是如是圣道转远。远圣道故不证解脱。便作是念。虽有解脱而无圣道。若当有者我何不得。我修如是难行苦行。经久不得故知无道。既谤道已舍所受持。作是思惟。修福业者。尚于生死不得如意自在快乐。况不修福。既思惟已。种种方便求诸财宝。设大施会因发愿言。愿我此福。能感大地内外物等。得作小王。或作大王或作轮王。统摄自在随其所愿皆得果遂。又如内道厌患世间寿命财位或增或减。又厌世间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在家迫迮犹如牢狱。流转生死受诸剧苦。为解脱故而便出家。既出家已。少欲喜足精勤苦行。初夜后夜曾不睡眠。依止山岩受小大七。结跏趺坐端身静虑。始从日没至日出时。专注思惟所受定相。炽然精进经历多时。由二因缘不得圣道。一善根未熟。二起邪加行。善根未熟者。谓依佛法极速三生。方得解脱。第一生中种解脱分。第二生中修令成熟。第三生中既成熟已。引起圣道能证解脱。彼先未种解脱分善。故此生中善根未熟。起邪加行者。谓彼受持颠倒对治。以是事故不得圣道。便作是念。虽有解脱而无圣道。若当有者我何不得。我修如是精进苦行。经久不得故知无道。既谤道已舍所受持。作是思惟。修福业者。尚于生死不得如意自在快乐。况不修福。既思惟已。种种方便求诸财宝。设大施会供侍病者敬养有德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修诸福业炽然无倦。因斯发愿。愿我此福能感大地内外物等。得作小王。或作大王或作轮王。统摄自在随其所愿皆得果遂。既居王位以法治国。令内外物皆悉滋茂。若无圣道谤道邪见无由得生。故彼圣道为此邪见近增上缘。若无邪见施俱善心无由得起。故染污法为不染污近增上缘。若无施福不得王位。若无王位诸内外物无由滋长。故有情数为诸外物近增上缘。如是前心四缘者。谓邪见俱心具有四缘。彼相应俱有法等是彼因缘。疑等是彼等无间缘。圣道是彼所缘缘。除彼自体。余一切法皆是彼增上缘。于后心但为一增上缘者。谓前心四缘与后施俱心但为一增上缘。问后施俱心亦有四缘。因缘者。谓彼相应俱有法等。等无间缘者。谓次彼前心心所法。所缘缘者。谓所舍物及受施者。增上缘者。谓除彼自体。余一切法。如是后心四缘于前心亦为一增上缘。此中何故不说。答亦应说而不说者。应知此是有余之说。有作是说。以前类后其义可知。故不复说。有余师说。前心于后为缘义顺。非后于前。是故不说。问后心四缘皆入前心四缘中摄。彼增上缘。除自摄余一切法故。何缘乃说前心四缘与后心作一增上缘。答此中应说。前心四缘亦与后心具作四缘。而但说作一增上者。应知此说近增上缘。谓前邪见近增上缘不入后心。前三缘摄后心所有。近增上缘不入前心。前三缘摄如余处说。眼识四缘。谓彼相应俱有诸法是彼因缘。次彼前灭心心所法是彼等无间缘。色是彼所缘缘。眼是彼增上缘。如彼唯说近增上缘。此亦应尔。故无有失。有作是说。前邪见心增上缘内。理实具有后心四缘。然增上缘其义宽遍一切处有。是故偏说。问若尔后心亦是前心增上缘摄。既说前心四缘于后为增上缘。是则自体应与自体为增上缘。便违宗义。答此中应说前心四缘于后但作一增上缘。除其自性。而不说者先已说故。谓前品中已说诸识。除其自性。余一切法为能作因故不复说。若于余论余蕴余日所说语言尚可为证。况于此论此蕴此日次前品说而不为证。有说。此中说近增上故无有失。

复次若依因缘说者。此中依言显所约义。谓约因缘而作论者得有三句。前约四缘而作论故但有俱句。颇有行缘无明不缘明耶。答有。谓无明异熟及染污行。此中无明异熟以无明为一因。谓异熟因。明非其因。染污行以无明为四因。谓相应俱有同类遍行。明非其因。颇有行缘明不缘无明耶。答有。谓除初明。诸余无漏行。谓余无漏行以明为三因。谓相应俱有同类因。无明非其因颇有行缘无明亦缘明耶。答无。何以故。明与无明相去远故。必无一行以二为因。如有颂言。

 虚空大地相去远  海彼此岸亦复远
 日出没处斯亦远  正法邪法远中远

颇有行不缘无明亦不缘明耶。答有。谓除无明异熟。诸余无覆无记行。及初明善有漏行。问此中所除无明异熟何者是耶。答谓欲界三十四随眠。及彼相应俱有生等所感异熟。如是名为无明异熟。有作是说。欲界三十四不善随眠得所感异熟。亦名无明异熟。得与所得同一果故。有余师说。不善身语业所感异熟。亦名无明异熟。能起所起同一果故。评曰。二俱非理能得所得能起所起。展转相望非俱有因故。不同一果故。随眠得及身语业所感异熟。非无明异熟。是故初说于理为善。诸余无覆无记行者。谓一切善法异熟一切不善身语业及彼生等异熟。一切不善得及彼生等异熟。一切长养色及彼诸得生等。一切等流法。及彼诸得生等。一切威仪路工巧处通果心相应俱有法。及所起身语业诸得生等。如是诸行明与无明俱非其因。然非无因。谓或有四因。或有三因。或有二因。如理应说。初明者谓现行苦法智忍。无明非其因无漏性故。明亦非其因。若俱若前。俱无明故。然非无因彼有相应俱有因故。问初明俱得亦明无明俱非其因。然非无因。彼俱生等能与彼为俱有因故。此第四句何故不说。前第二句何故不除。答此亦应说。前亦应除。而不尔者是有余说。有作是说。此已摄在第二句中。是苦法忍俱有法故。彼不应作是说。得与所得非俱有因。前已说故前说为善。依如是义有问答言。颇有一刹那顷有二十四得。与苦法智忍俱生。是苦法智忍种类。而与苦法智忍互无因义耶。答有。谓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者。苦法智忍现在前时。有六地各四行相苦法智忍得俱时现前。彼与苦法智忍互无因义。善有漏行者。谓一切善有漏五蕴明与无明俱非其因。然非无因。谓或有三因或有二因如理应说。由此故说若依因缘因明无明行有三句。

问何故名无明。无明是何义。答不达不解不了是无明义。问若尔除无明诸余法。亦不达不解不了。何故不名无明。答若不达不解不了以愚痴为自相者是无明。余法不尔故非无明。问何故名明。明是何义。答能达能解能了是明义。问若尔有漏慧亦能达能解能了何故不名明。答若达解了能于四谛真实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真实通达故不名明。如暖等四顺决择分虽能勐利推求四谛。而未真实通达四谛不名为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究竟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究竟通达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决定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决定通达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见已非复不见。知已非复不知。现观已非复为无知犹豫邪智所伏。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如是。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断所断法。令其究竟无力增长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无此力。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破坏诸有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增长有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断续有续老死法。能令生死究竟断灭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无如是力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趣苦灭行。及趣诸有世间生死老死灭行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趣苦集行。及趣诸有世间生死老死集行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非身见事。非随眠事。非颠倒事。非贪瞋痴慢。安足处无垢秽浊。不堕诸有苦集谛摄故说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与上相违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无无明者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有无明故不名为明。复次能疗病咒说名为明。谓世间人鬼魅所着明咒能疗。如是圣道能疗众生诸烦恼病故说为明。诸有漏慧不能究竟疗烦恼病故不名明。复次诸有漏慧随顺二品。以于二品俱作三缘故不名明。亦非无明如人于他怨家亲友俱随顺者。彼人于他非亲非怨此亦如是。复次有漏慧品能谤明故不名为明。有漏善慧虽顺于明而能引生谤道邪见如叛臣故不名为明。复次诸无漏慧于四圣谛照了明净。如昼分眼见诸色像故说为明。诸有漏慧于四圣谛见不明净。如夜分眼见诸色像故不名明。

问除明为因法及非明法余法。几界几处几蕴摄。答一界一处一蕴摄。此中除明为因法者。谓除初明诸余无漏慧。及非明法者。谓一切有漏法及除无漏慧。诸余无漏法。余法者。谓初明彼一界一处一蕴摄者。谓法界法处行蕴摄。问除心为因法及非心法余法。几界几处几蕴摄。答二界一处一蕴摄。此中除心为因法者。谓除现行苦法智忍相应心诸余无漏心。及非心法者。谓十一处。余法者谓现行苦法智忍相应心。彼二界一处一蕴摄者。谓意界意识界意处识蕴摄。问若法是明彼法是明因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是明非明因。谓未来明。有法是明因非明。谓过去现在除无漏慧诸余无漏行。及未来明相应俱有法。有法是明亦明因。谓过去现在诸无漏慧。有法非明非明因。若说彼类。谓未来无漏得。及彼生等。若不说彼类。谓除前相。问若法是明彼法明为因耶。答应作四句。有法是明非明为因。谓初明。有法明为因非明。谓明相应俱有法及除初无漏得并彼生等。诸余无漏得并彼生等。有法是明亦明为因。谓除初明。诸余无漏慧。有法非明非明为因。若说彼类谓初无漏得及彼生等。若不说彼类谓除前相。复次有随信行道及随法行道。此中随信行道与随信行道为因。亦与随法行道为因。随法行道唯与随法行道为因。非随信行道。以彼劣故有作是说。随信行道亦唯与随信行道为因非随法行道。以见道中随信行者必不转为随法行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同一相续有可得义。复是胜道如何非因。是故前说于理为善。复次有信解道及见至道。此中信解道与信解道为因。亦与见至道为因。见至道唯与见至道为因。非信解道以彼劣故。复次有时解脱道及不时解脱道。此中时解脱道。与时解脱道为因。亦与不时解脱道为因。不时解脱道唯与不时解脱道为因。非时解脱道以彼劣故。复次有见道修道无学道。此中见道与见道为因。亦与修道无学道为因。修道与修道为因。亦与无学道为因。非见道以彼劣故。无学道唯与无学道为因。非见修道以彼劣故。复次有声闻道独觉道佛道。此中声闻道唯与声闻道为因。非余二道以极远故。独觉道唯与独觉道为因。非声闻道以彼劣故。及极远故。亦非佛道以极远故。佛道唯与佛道为因。非余二道以彼劣故。及极远故。复次圣道亦依男身亦依女身。此中依女身圣道与依女身圣道为因。亦与依男身圣道为因。依男身圣道唯与依男身圣道为因。非依女身圣道以彼劣故。有作是说。彼二圣道展转为因随其利钝。彼说非理。男女二身胜劣定故。依彼圣道胜劣亦定有余师说。彼二圣道展转非因依类别故。彼说非理。先于女身入圣道已后转为男。所起圣道应无因故。由是此中前说为善。复次有说一道有说多道。说一道者。不言见道即是修道及无学道。见修无学三道异故。但说圣道依男女身。此二身中圣道是一。说多道者。言二身中圣道各别依类别故。说多道者复有二种。一作是说。依女身圣道于女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男身圣道于女身中。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现在前。依男身圣道于男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女身圣道于男身中。不得不在身不成就不现在前。以依男身得圣道。后必无更受女身义故。又彼所依定鄙劣故。二作是说。依女身圣道于女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男身圣道于女身中。不得不在身不成就不现在前。依类别故。于男身中说二圣道应知亦尔。彼说非理。先依女身得圣道已后转为男应更得道。是故次前所说为善。如是见道衣九处身。谓人三洲除北俱卢及六欲天。此九皆能入见道故。说一道者。言九依身见道是一依类同故。谓彼所依男女同类。说多道者。言九依身见道各别依处异故。说多道者。复有二种。一作是说。依赡部洲身见道于赡部洲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余八处身见道于赡部洲身中。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现在前。二作是说。依赡部洲身见道于赡部洲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余八处身见道于赡部洲身中。不得不在身不成就不现在前。彼说非理。依赡部洲身得预流果已后生余处应更得果。然无此义。是故次前所说为善。于余八身说二见道应知亦尔。如是修道依三界身说一道者。言三界身修道是一。说多道者言三界身修道各别。说多道者复有二种。一作是说依欲界身修道于欲界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上二界身修道于欲界身中。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现在前。二作是说。依欲界身修道于欲界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色无色界身修道于欲界身中。不得不在身不成就不现在前。彼说非理。依欲界身得不还果后生上界应更得果。然无此义。是故次前所说为善。于上界身说二修道应知亦尔。二乘无学道亦准此应知。如是无上正等菩提依赡部洲百年位身。乃至依此八万岁身。说一道者言依百年位身无上菩提即是乃至依八万岁身无上菩提。说多道者。言依百年位身无上菩提乃至依八万岁身无上菩提其体各别。说多道者复有二种。一作是说。依百年位身无上菩提于百年位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余位身无上菩提于百年位身中。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现在前。二作是说。依百年位身无上菩提于百年位身中。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现在前依余位身无上菩提于百年位身中。不得不在身不成就不现在前。问若尔何故施设论说诸佛功德一切平等。答由三事故。一修行等。谓一切佛皆三大劫阿僧企耶修四波罗蜜多圆满得无上菩提故。二法身等。谓一切佛皆成十力四无畏等无量无边胜功德故。三利益等。谓一一佛皆度无量无边有情令解脱故复次根等。谓一切佛皆住上上根故。复次戒等。谓一切佛皆得上上戒故。复次道等。谓一切佛皆成上上道故。评曰。此中次前所说为善依同类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五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昙八犍度论

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释道安撰 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布...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注音版】法华经安乐行义

法华经安乐行义...

佛藏经

佛藏经卷上(奉入龙华经一名选择诸法) 姚秦龟兹三藏鸠...

【注音版】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注音版】佛说贫穷老公经

佛说贫穷老公经...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我闻如是。释迦牟尼佛悲门三昧...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 终南山丰德寺律师道宣撰 观夫...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失译 佛在舍卫祇桓阿难邠坻阿蓝。...

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

圣严法师《家庭美满事业成功》

以禅修者的立场,谈家庭美满及事业成功的原则,可以用...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明一法师与保险公司员工的座谈问答

编者按:保险公司面对的客户五花八门,有的可能会非常...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贫生童子的供佛斋僧果报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问: 请开示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种地狱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内心的相貌讲出一个譬喻说:如人...

【推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而终结郤只是一声的叹息!...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

1.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号西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