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五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五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四

若最初入无漏初静虑。乃至广说。初有四种。一入正性决定初。二得果初。三离染初。四转根初。此中依二初作论。谓得果及转根。得果初者。谓得阿罗汉果初尽智时。转根初者。谓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最后解脱道时。问何故于四初中但依二初作论。答若尔时修一切地功德者。此中依之作论。唯二初位能如是修故依作论。若最初入无漏初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有寻有伺耶。答彼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有寻有伺者。谓所修未至定。及初静虑。无寻唯伺者。谓所修静虑中间。无寻无伺者。谓所修上三静虑。下三无色。若最初入无漏第二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喜根相应耶。答彼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乐根相应者。谓所修第三静虑。喜根相应者。谓所修初及第二静虑。舍根相应者。谓所修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下三无色。若最初入无漏第三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乐根相应耶。答彼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义如前释。若最初入无漏第四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舍根相应耶。答彼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义如前释。若最初入无漏空无边处。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空无边处摄耶。答彼或空无边处摄。或识无边处摄。或无所有处摄。空无边处摄者。谓所修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摄者。谓所修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摄者。谓所修无所有处。若最初入无漏识无边处。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识无边处摄耶。答彼或空无边处摄。或识无边处摄。或无所有处摄。义如前释。若最初入无漏无所有处。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无所有处摄耶。答彼或空无边处摄。或识无边处摄。或无所有处摄。义如前释。问何故此中于静虑问相应。于无色问摄。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而作论。但不违法相便不应责。有说。于静虑无色并应俱问。而不问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为现种种文种种说。由种种文种种说故义则易解。有说。为现二门二略二阶二炬二明二光二种文影。如于静虑说相应。于无色亦尔。如于无色说摄。于静虑亦尔。有说。静虑麁显易见易知。故问相应。无色微细难了难觉。故但问摄。有说。静虑有种种相互不相似。故问相应。无色不尔。故但问摄。有说。静虑有种种受种种根。故问相应。无色不尔。有说。静虑有多功德多胜利。故问相应。无色不尔。有说。静虑有遍缘智。故问相应。无色但有缘自上智。故但问摄。问何故此中于静虑亦摄无色。于无色不摄静虑耶。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于静虑无色并应俱摄。而不说摄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为现种种文种种说。由种种文种种说故义则易解。有说。为现二门二略二影二光。乃至广说。有说。无色依属静虑。以先得静虑后得无色故。于静虑亦摄无色。静虑不依属无色。故于无色不摄静虑。有说。于静虑亦不摄无色。以无寻无伺等言有别意故。谓无寻无伺者。唯说后三静虑。舍根相应者。唯说未至静虑中间及第四静虑。以静虑无色其相各异。虽互相修而不相摄。有说。于无色亦应摄静虑。应作是说。或未至定摄。乃至或无所有处摄。而不说者欲显无色非入静虑加行。以静虑现前不必因无色故。有说。生静虑地能起无色。生无色地。不能起静虑。有说。圣者生静虑后容生无色。生无色后无容生静虑。

是故于静虑摄无色。于无色不摄静虑。

味相应初静虑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譬喻者意。以彼于缘性中不明了故。说缘非实有。今欲显示诸缘自性。令知诸缘皆是实有。故作斯论。味相应初静虑。与味相应初静虑等为几缘。答与自地味相应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三因。即相应俱有同类因。等无间者。谓味相应初静虑等无间。味相应初静虑现在前。所缘者。谓味相应初静虑与味相应初静虑为所缘。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此中因缘如种子法。等无间缘如开避法。所缘缘如任杖法。增上缘如与欲法。与自地净为等无间。所缘增上等无间者。谓味相应。初静虑等无间净初静虑现在前。如爱见慢疑。上静虑者。烦恼等无间净定现在前。此则总说。若别说者。净有四种。谓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顺决择分。此中有说。味相应等无间。唯顺退分现在前。有说。亦起顺住分所缘者。谓味相应初静虑。与净初静虑为所缘。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非因者。以染污法与善法非如种子法故。由此义故味相应与自地净。若总说为三缘。若别说或三或二。谓与前二分为三缘。与后二分为二缘。与自地无漏。为所缘增上。所缘者。谓与苦集类忍类智品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非因者。有漏法与无漏法非如种子法故。非等无间者。烦恼等无间不起圣道现在前故。由此义故味相应与自地无漏。若总说为二缘。若别说或二或一。谓与苦集类忍智品为二缘。与灭道类忍类智品及一切法忍法智品。为一缘。与净无漏上三静虑为所缘增上。所缘者。彼缘下地味相应故。增上者。谓不碍生及唯无障故。非因缘者。染于不染非种子法故。非等无间缘者。已离下染方能起上根本地净无漏故。与余为一增上。余谓味相应上三静虑。及一切无色。增上义如前说。非因缘者。异界地法因果断故。及异类法非种子故。非等无间缘者。已离下染上地染方现前故。及相违故。非所缘者。上地烦恼。及根本无色。不缘下地有漏法故。净初静虑与净初静虑等为几缘。答与自地净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三因。即相应俱有同类因。等无间者。谓净初静虑等无间。净初静虑现在前。所缘者。谓与净初静虑为所缘。增上义如前说。此即总说。若别说者。净有四分。顺退分与顺退分为四缘。与顺住分亦尔。与余二分为三缘。除等无间。顺住分与顺住分为四缘。与顺胜进分亦尔。与顺决择分为三缘。除等无间。与顺退分为三缘。除因缘。胜非劣因故。顺胜进分与顺胜进分为四缘。与顺决择分亦尔。与顺退分。有说。但为所缘增上。顺胜进分无间顺退分不现前故。如是说者。亦现在前。是故与顺退分为三缘。除因缘。以彼劣故。与顺住分亦尔。顺决择分与顺决择分为四缘。与顺退分为所缘增上。与顺住分。有说。但为所缘增上。以顺决择分无间顺住分不现在前故。如是说者。亦现在前。是故与彼为三缘。除因缘。与顺胜进分亦尔。与自地无漏。为等无间所缘增上。等无间者。谓净初静虑等无间。无漏初静虑现在前。此但从顺决择分。有说。亦从顺胜进分。所缘者。谓与无漏初静虑为所缘。增上者如前说。非因缘者。有漏法非无漏因故。与自地味相应为等无间所缘增上。等无间者。如爱见慢疑。上静虑者净定等无间烦恼现在前。当知此从顺退分。或顺住分。起由已离未离自地染者。起自地烦恼有差别故。所缘者。味着自地净静虑故。余如前说。与净无漏第二第三静虑为等无间所缘增上。等无间者。于第二顺次入故。于第三顺起入故。当知从顺胜进分入上净非余。余如前说。与净无漏第四静虑为所缘增上。无等无间者。以极远故。余如前说。与余为一增上。余谓味相应三静虑。及一切无色。增上义如前说。是中差别者。谓与净无漏无色。非等无间者。以极远故。余如前说。问亦有等无间缘。谓初静虑善心命终生上地时。此中何故不说。答应说与彼为等无间增上。而不说者。当知义则有余。有说。此定蕴中唯说定善及定烦恼命终。结生但是生善及生烦恼。是故不说。有说。此定蕴中唯说根本善及烦恼命终。结生唯住近分不住根本。是以不说。无漏初静虑与无漏初静虑等为几缘。答与自地无漏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因者三因。即相应俱有同类因。所缘者。谓与道忍道智品为所缘。余说如前。此即总说。若别说者。法智品与法智品为四缘。与类智品为三缘。除所缘。类智品与类智品为四缘。与法智品为三缘。除所缘。苦集灭智品与苦集灭智品为三缘。除所缘。与道智品为四缘。道智品与道智品为四缘。与苦集灭智品为三缘。除所缘。未知当知根品与未知当知根品为四缘。与已知根品亦尔。与具知根品为三缘。除等无间。已知根品与已知根品为四缘。与具知根品亦尔。与未知当知根品为二缘。除因等无间。除因者。后生于前。生非因故。除等无间者。修道等无间。见道不现在前故。具知根品与具知根品为四缘。与未知当知根品及已知根品为二缘。除因等无间。无学法智品与学类智品为一增上。无学类智品与学法智品为一增上。是故以总说故云与自地无漏为四缘。若差别说。则有如是或四三二一。与无漏第二第三静虑。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以无漏法不堕界故。异地为因缘如前说。与自地净及净第二第三静虑。为等无间所缘增上。此中于自地净。有说。除顺退分与余三分为等无间。有说。唯与后二分为等无间。于上地净亦尔。如是说者。渐次入时。亦与胜进分为等无间。超越入时唯与顺决择分为等无间。问何故超越入时唯顺决择分。与无漏道互为等无间缘。余时不尔。答于超越时。唯有勐盛坚固善根。能相引发顺决择分勐盛坚固。余分不尔。与净第四静虑及净无色。为所缘增上。以初静虑类智品是无色对治故。与净无色亦为所缘。余如前说。与无漏第四静虑及无漏无色为因所缘增上。以无色道类智品亦缘初静虑类智品故。余如前说。与余为增上。余谓与一切味相应。增上义如前说。由无漏与味极相违故无等无间。贪不能缘无漏法故非所缘。无漏与染非种子法故非因。问若无漏与味极相违者。云何作增上。答于无间起虽极相违。而正生时去来无障。故得展转互为增上。

味相应。第二静虑与味相应第二静虑等为几缘。答与自地味相应。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与净初二静虑为等无间所缘增上。与一切无漏静虑及净第三第四静虑为所缘增上。与余为一增上。余谓味相应初第三第四静虑。及一切无色。此中与净初静虑为等无间者。谓瑜伽师第二静虑净定无间。起诸烦恼。其心热恼如为火烧。遂即归投净初静虑。故契经说。宁起厌作。意俱初静虑。不起劣作意俱第二静虑。问彼起何等净初静虑。有说。起顺住分。以易起故。有说。起顺胜进分。防护上地故。又此所说与味相应初静虑为一增上。

问第二静虑染心命终生初静虑。则有等无间缘。何故不说。答应说与彼为等无间增上。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定蕴中唯说定烦恼命终。结生是生烦恼。是故不说。有说。此定蕴中但说根本地烦恼命终。结生唯住近分地烦恼。是故不说。余随所应如前说。净第二静虑与净第二静虑等为几缘。答与自地净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与一切无漏静虑及净初第三第四静虑。并自地味相应。为等无间所缘增上。与余为一增上。此亦如前随应广说。无漏第二静虑与无漏第二静虑等为几缘。答与一切无漏静虑。为因等无间所缘增上。与一切净静虑为等无间所缘增上。与净无色。为所缘增上。与无漏无色。为因所缘增上。与余为一增上。此亦随应广如前说。从第三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有五三一二问答。广说如本论应知。问如以世俗道离第四静虑及下三无色染时。一切无间道皆缘下地。何故不说第四静虑下三无色味相应净与上地净为所缘耶。答此亦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有余。有说。此定蕴中唯说根本地。九无间道但是近分地。是故不说。问何等无漏第三第四静虑。与净无漏无色为等无间耶。答唯类智品。问何故非法智品。有说。法智品依下缘下故。谓法智品但依欲界。但缘欲界诸行。及彼因彼灭彼对治道。净无漏无色不尔。故法智品非彼等无间缘。有说。法智品但缘欲界及彼灭道。缘欲界及彼灭道无间。不得即缘无色地境。以极远故。由此法智品非无色等无间缘。有说。无色地非法智品所依所缘及地故。谓四静虑虽非法智品所依所缘。而是法智品地。欲界虽非法智品地。而是法智品所依所缘。诸无色地无如是事。故非法智品无间所起。问何故净无漏无色。但缘下地类智品道。非法智品道耶。答法智品道非彼地对治故。问岂不法智品道亦对治彼耶。答虽对治彼而非根本亦非全。是故不说。谓虽是彼修所断法对治。而非彼见所断法对治。又虽灭道法智是彼对治。而非苦集法智。有说。类智品是彼主对治。法智品是彼客对治故非彼所缘然净无漏静虑无色或下或上无间而起。从下起者名顺次顺超。从上起者名逆次逆超同类起者名纯。异类起者名杂。地无间者名次地。有间者名超。有间唯能越于一地。是谓此处略毗婆沙。

问所说超定加行云何。答修超定时。彼修定者。先起欲界善心。从此无间入有漏初静虑。次入有漏第二静虑。次第乃至入非想非非想处。从彼还入有漏无所有处。次第乃至复还入有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循环修习。令善淳熟如王路已。复入无漏初静虑。次入无漏第二静虑次第乃至入无漏无所有处。从彼还入无漏。识无边处。次第乃至复还入无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循环修习。令善淳熟如王路已。复入有漏初静虑。从有漏初静虑。超入有漏第三静虑。从有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有漏无所有处。从有漏无所有处。还超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有漏第三静虑。从有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循环修习。令善淳熟如王路已。复入无漏初静虑。从无漏初静虑。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无漏空无边处。从无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无所有处。从无漏无所有处。还超入无漏空无边处。从无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无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循环修习。令善淳熟犹如王路。齐此超定加行成满。从此复入有漏初静虑。从有漏初静虑。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无所有处。从无漏无所有处。还超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初静虑。如是名为超定成满。有余师说。修超定时。先起欲界善心。从此无间入有漏初静虑。次入有漏第二静虑。次第乃至入非想非非想处。从彼还入有漏无所有处。次第乃至复还入有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善串习已复入无漏初静虑。次入无漏第二静虑。次第乃至入无漏无所有处。从彼还入无漏识无边处。次第乃至复还入无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善串习已。复入有漏初静虑。次入无漏第二静虑。次入有漏第三静虑。次入无漏第四静虑。次入有漏空无边处。次入无漏识无边处。次入有漏无所有处。从彼还入无漏识无边处。次第乃至复还入有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善串习已。复入无漏初静虑。次入有漏第二静虑。次入无漏第三静虑。次入有漏第四静虑。次入无漏空无边处。次入有漏识无边处。次入无漏无所有处。次入非想非非想处。从彼还入无漏无所有处。次第乃至复还入无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善串习已。复入有漏初静虑。从有漏初静虑。超入有漏第三静虑。从有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有漏无所有处。从有漏无所有处。还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有漏第三静虑。从有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善串习已。复入无漏初静虑。从无漏初静虑。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无漏空无边处。从无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无所有处。从无漏无所有处。还入无漏空无边处。从无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无漏初静虑。于此诸地善串修习。是名超定加行成满。从此复入有漏初静虑从有漏初静虑。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无所有处。从无漏无所有处。还超入有漏空无边处。从有漏空无边处。超入无漏第三静虑。从无漏第三静虑。超入有漏初静虑。从此复入无漏初静虑。从无漏初静虑。超入有漏第三静虑。从有漏第三静虑。超入无漏空无边处。从无漏空无边处。超入有漏无所有处。从有漏无所有处。还超入无漏空无边处。从无漏空无边处。超入有漏第三静虑。从有漏第三静虑。超入无漏初静虑。如是名为超定成满。复有说者。前来所说皆是加行。从此位后自在循环超入诸定。无所罣碍乃名成满。然必不能超入第四。问何故不能超入第四。答过殑伽沙数诸佛世尊及圣弟子超入诸定法皆如是。故不应问。有说。诸超定者本应渐起。若从彼超法唯超一。势不过故。如登梯时亦应渐上。其有越者莫能越二。势不及故。有说。后起径路法皆如前故但超一。谓观行者初超定时。从五入五从四入四。支数等故易可超入。后亦如是故不超二。有说。如所缘缘故唯超一。谓观行者不念作意。于所缘缘唯能超一。问云何观行者于所缘超。答彼由不念作意以初静虑。于九地境一一别缘。于中唯能超缘一地。谓缘欲界无间能上缘初静虑。或第二静虑非余。缘初静虑无间能下缘欲界。上缘第二静虑。或第三静虑非余。缘第二静虑无间能下缘欲界。或初静虑。上缘第三静虑或第四静虑非余。缘第三静虑无间能下缘初静虑。或第二静虑。上缘第四静虑或空无边处非余。如是乃至缘非想非非想处无间能下缘识无边处。或无所有处非余。如依初定。如是依余定。随其所应于所缘缘皆应广说。如不能越二地所缘。超定亦尔。故不入第四。问若尔。何故说净解脱次起五心。净解脱心缘于欲界。第四静虑遍行随眠能缘自上乃至有顶。岂非能越二地所缘。答说不染心不能超二。彼心是染故不相违。问如苦法智缘欲界无间起苦类忍。乃至缘有顶云何说不染污心不能超二。答彼但是总缘不名为超。亦俱缘余地故是故非难。

问何处能超定。答在欲界非色无色。在人趣非余趣。在三洲非北洲。男子女人俱能超定。尊者僧伽筏苏说曰。唯赡部洲唯男子能超定。余洲及女人所依劣故不能。如是说者。余洲及女人亦能超定。彼于三摩地亦得心自在故。问何等补特伽罗能超定。答是圣者非异生。是无学非学。无学中是不时解脱非时解脱。于不时解脱中。要得愿智边际定等殊胜功德然后能超。问何故唯无学不时解脱能超定耶。答要相续中无诸烦恼。于定自在乃能超定。学相续中犹有烦恼。时解脱于定不得自在故并不能超定。问何等善根无间能超定耶。答无量解脱胜处遍处诸通等善根无间皆不能超定。唯无常等行相善根无间能超。所以者何。要勐利增上善根能超定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五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序 宋余杭郡沙门 释元照述 太近至易,无如...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谤佛经

谤佛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

治禅病秘要法

治禅病秘要法卷上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治阿练若乱心病七...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

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增长财物品...

摩诃摩耶经

摩诃摩耶经卷上(一名佛昇忉利天为母说法) 箫齐沙门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上都大兴善寺三藏沙门智慧轮奉 ...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

宗舜法师:念经的简单仪轨

诵完《涅槃经》后,我写了点东西,谈了一下诵经的心得...

孝顺父母的28个方式

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妈妈,...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用钱修佛像还是用钱来帮助穷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人用比较大的钱做佛像建寺院,很...

真正的爱,在自己心间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八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