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

复次业门云何。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与果门者。有五种应知。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他增上果。与异熟果者。谓于杀生亲近修习多修习故。于那洛迦中受异熟果。如于杀生。如是于余不善业道亦尔。是名与异熟果。与等流果者。谓若从彼出来生此间。人同分中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增勐利贪。增勐利瞋。增勐利痴。是名与等流果。与增上果者。谓由亲近修习多修习诸不善业增上力故。所感外分光泽尠少。果不充实果多朽败。果多变改。果多零落。果不甘美。果不恒常。果不充足。果不便宜。空无果实。当知善业与此相违。与现法果者。有二因缘。善不善业与现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应知欲解复有八种。一有顾欲解。二无顾欲解。三损恼欲解。四慈悲欲解。五憎害欲解。六净信欲解。七弃恩欲解。八知恩欲解。有顾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顾恋其身。顾恋财物。顾恋诸有。造不善业。无顾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以增上欲解。不顾其身。不顾财物。不顾诸有。造作善业。损恼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损恼欲解。造不善业。慈悲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他有情补特伽罗。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业。憎害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随一种尊重处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业。净信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等。以增上品净信欲解。造作善业。弃恩欲解。造不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所。及随一种恩造之处。以增上品背恩欲解。欺诳欲解。酷暴欲解。造不善业。知恩欲解。所造善业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于父母等。以增上品知恩欲解。报恩欲解。所作善业。由事故者。若不善业。于五无间及彼同分中。亦有受现法果者。五无间业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于如来所恶心出血。无间业同分者。谓如有一于阿罗汉尼及于母所。行秽染行。打最后有菩萨。或于天庙衢路市肆。立杀羊法。流行不绝。或于寄託得极委重亲友同心耆旧等所。损害欺诳。或于有苦贫穷困乏无依无怙。为作归依施无畏已。后返加害。或复逼恼。或劫夺僧门。或破坏灵庙。如是等业名无间同分。若诸善业。由事重故。受现法果者。谓如有一母无正信。劝进开化安置建立于具信中。如无正信于具信中。如是犯戒于具戒中。悭悋于具舍中。恶慧于具慧中亦尔。如母父亦尔。或于起慈定者供养承事。如于起慈定者。如是于起无诤定。灭尽定。预流果。阿罗汉果。供养承事亦尔。又亲于佛所供养承事。如于佛所如是于学无学僧所亦尔。若即于此尊重事中。与上相违。由损害因缘。起不善业。受现法果。与他增上果者。谓亦由受现法果业。犹如如来所住国邑必无疾疫灾横等起。佛神力故。无量众生无疾无疫。无有灾横。得安乐住。如佛世尊。如是。转轮圣王及住慈定菩萨亦尔。若诸菩萨以大悲心。观察一切贫穷困苦业天所恼众生。施以饮食财穀库藏。皆令充足。由此因缘。彼诸众生得安乐住。如是等类是他增上所生现法受业应知。损益门者。谓于诸有情。依十不善业道。建立八损害门。何等为八。一损害众生。二损害财物。三损害妻妾。四虚伪友证损害。五损害助伴。六显说过失损害。七引发放逸损害。八引发怖畏损害。与此相违。依十善业道。建立八利益门应知。

业增上云何。谓勐利极重业。当知此业由六种相。一加行故。二串习故。三自性故。四事故。五所治一类故。六所治损害故。加行故者。谓如有一由极勐利贪瞋痴缠。及极勐利无贪无瞋无痴加行。发起诸业。串习故者。谓如有一于长夜中。亲近修习若多修习不善善业。自性故者。谓于绮语。麁恶语为大重罪。于麁恶语。离间语为大重罪。于离间语。妄语为大重罪。于欲邪行。不与取为大重罪。于不与取。杀生为大重罪。于贪欲瞋恚为大重罪。于瞋恚邪见为大重罪。又于施性戒性无罪为胜。于戒性修性无罪为胜。于闻性思性无罪为胜。如是等。事故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随一种尊重处事。为损为益名重事业。所治一类故者。谓如有一一向受行诸不善业。乃至寿尽无一时善。所治损害故者。谓如有一断所对治诸不善业。令诸善业离欲清净。

业颠倒云何。此有三种应知。一作用颠倒。二执受颠倒。三憙乐颠倒。作用颠倒者。谓如有一于余众生思欲杀害。误害余者。当知此中虽有杀生。无杀生罪。然有杀生种类杀生相似同分罪生。若不误杀其余众生。然于非情加刀杖已谓我杀生。当知此中无有杀生。无杀生罪。然有杀生种类杀生相似同分罪生。如杀生业道。如是不与取等一切业道。随其所应作用颠倒应知。执受颠倒者。谓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施无爱乃至广说。一切邪见。彼作是执。毕竟无有能杀所杀若不与取乃至绮语。亦无施与受斋修福受学尸罗。由此因缘。无罪无福。又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众生。憎梵憎天。憎婆罗门。若彼憎恶唯应杀害。杀彼因缘唯福无罪。又于彼所起不与取乃至绮语唯获福德。无有非福。憙乐颠倒者。谓如有一不善业道现前行时如游戏法极为憙乐。

业差别云何。谓有作业有不作业。有增长业有不增长业。有故思业有不故思业。如是定异熟业不定异熟业。异熟已熟业。异熟未熟业。善业不善业无记业。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施性业戒性业修性业。福业非福业不动业。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过去业未来业现在业。欲系业色系业无色系业。学业无学业。非学非无学业。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曲业。秽业。浊业。清净业。寂静业。作业者。谓若思业。若思已所起身业语业。不作业者。谓若不思业。若不思已不起身业语业。增长业者。谓除十种业。何等为十。一梦所作业。二无知所作业。三无故思所作业。四不利不数所作业。五狂乱所作业。六失念所作业。七非乐欲所作业。八自性无记业。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除此十种。所余诸业名为增长。不增长业者。谓即所说十种业。故思业者。谓故思已若作业若增长业。不故思业者。谓非故思所作业。顺定受业者。谓故思已若作若增长业。顺不定受业者。谓故思已作而不增长业。异熟已熟业者。谓已与果业。异熟未熟业者。谓未与果业。善业者。谓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业。不善业者。谓贪瞋痴为因缘业。无记业者。谓非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亦非贪瞋痴为因缘业。律仪所摄业者。谓或别解脱律仪所摄业。或静虑等至果断律仪所摄业。或无漏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者。谓十二种不律仪类所摄诸业。何等十二不律仪类。一屠羊。二贩鸡。三贩猪。四捕鸟。五罝兔。六盗贼七魁脍。八守狱九谗刺。十断狱十一缚象。十二咒龙。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者。谓除三种律仪业及不律仪类业。所余一切善不善无记业施性业者。谓若因缘。若等起。若依处。若自性。彼因缘者。谓以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彼等起者。谓无贪无瞋无痴俱行能舍所施物。能起身语业思。彼依处者。谓以所施物及受者为依处。彼自性者。谓思所起能舍所施物身业语业。如施性业。如是戒性业修性业。随其所应应知。此中戒性业因缘等起如前。自性者。谓律仪所摄身语业等。依处者。谓有情非有情数物。修性因缘者。谓三摩地因缘。即无贪无瞋无痴。等起者。谓彼俱行引发定思。自性者谓三摩地。依处者谓十方无苦无乐等有情界。又具施戒修者。所有相貌应知。一切如余处说。福业者。谓感善趣异熟。及顺五趣受善业。非福业者。谓感恶趣异熟。及顺五趣受不善业。不动业者。谓感色无色界异熟。及顺色无色界受善业。顺乐受业者。谓福业及顺三静虑受不动业。顺苦受业者。谓非福业。顺不苦不乐受业者。谓能感一切处阿赖耶识异熟业。及第四静虑以上不动业。顺现法受业者。谓能感现法果业。顺生受业者。谓能感无间生果业。顺后受业者。谓能感彼后生果业。过去业者。谓住习气位。或已与果。或未与果业。未来业者。谓未生未灭业。现在业者。谓已造已思未谢灭业。欲系业者。谓能感欲界异熟。堕欲界业。色系业者。谓能感色界异熟。堕色界业。无色系业者。谓能感无色界异熟。堕无色界业。学业者。谓若异生若非异生。学相续中所有善业。无学业者。谓无学相续中所有善业。非学非无学业者。谓除前二。余相续中所有善不善无记业。见所断业者。谓受恶趣不善等业。修所断业者。谓受善趣善不善无记业。无断业者。谓世出世诸无漏业。黑黑异熟业者。谓非福业。白白异熟业者。谓不动业。黑白黑白异熟业者。谓福业有不善业为恶对故。由约未断非福业时所有福业而建立故。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者。谓出世间诸无漏业。是前三业断对治故。曲业者。谓诸外道善不善业。秽业者。谓即曲业亦名秽业。又有秽业。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颠倒见者。住自见取者。邪决定者。犹预觉者所有善不善业。浊业者。谓即曲业秽业。亦名浊业。又有浊业。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不决定者。犹预觉者。所有善不善业。又有差别。唯于外道法中。有此三业。由邪解行义故名曲。由此为依。能障所起诸功德义故名秽。能障通达真如义故。名浊应知。清净业者。谓此法异生于圣教中。正决定者。不犹预觉者。所有善业。寂静业者。谓住此法非异生者。一切圣者所有学无学业。

业过患云何。当知略说有七过患。谓杀生者。杀生为因。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现法后法罪。受彼所生身心忧苦。云何能为自害。谓为害生发起方便。由此因缘。便自被害。若被系缚。若遭退失。若被诃毁。然彼不能损害于他。云何能为他害。谓即由此所起方便。能损害他。由此因缘。不自被害乃至诃毁。云何能为俱害。谓即由此所起方便。能损害他。由此因缘。复被他害。若被系缚乃至诃毁。云何生现法罪。谓如能为自害。云何生后法罪。谓如能为他害。云何生现法后法罪。谓如能为俱害。云何受彼所生身心忧苦。谓为害生发起方便。而不能成六种过失。又不能办随欲杀事。彼由所欲不会因缘。便受所生身心忧苦。又有十种过患。依犯尸罗。如经广说应知。又有四种不善业道。及饮诸酒以为第五。依犯事善男学处。佛薄伽梵说多过患。应知。广说如阐地迦经。

云何生杂染。谓由四种相应知。一由差别故。二由艰辛故。三由不定故。四由流转故。

生差别者。当知复有五种。一界差别。二趣差别。三处所差别。四胜生差别。五自身世间差别。界差别者。谓欲界及色无色界生差别。趣差别者。谓于五趣四生差别。处所差别者。谓欲界中有三十六处生差别。色界中有十八处生差别。无色界中有四处生差别。如是总有五十八生。胜生差别者。谓欲界人中。有三胜生。一黑胜生生。谓如有一生旃荼罗家。若卜羯娑家。若造车家。若竹作家。若生所余下贱贫穷乏少财物饮食等家。如是名为人中薄福德者二白胜生生。谓如有一生刹帝利大富贵家。若婆罗门大富贵家。若诸长者大富贵家。若生所余豪贵大富多诸财穀库藏等家。如是名为人中胜福德者。三非黑非白胜生生。谓如有一非前二种生处中家者。又欲界天中。亦有三种胜生。一非天生。二依地分生。三依虚空宫殿生。又色界中有三种胜生。一者异生无想天生。二者有想天生。三者净居天生。又无色界中有三胜生。一无量想天生。二无所有想天生。三非想非非想天生。自身世间差别者。谓于十方无量世界中。有无量有情无量生差别应知。

生艰辛者。如薄伽梵说。汝等长时驰骋生死。身血流注过四大海。所以者何。汝等长夜或生象马驼驴。牛羊鸡鹿等众同分中。汝等于彼。多被斫截身诸支分。令汝身血极多流注。如于象等众同分中。人中亦尔。又复汝等于长夜中。丧失无量父母兄弟姊妹亲属。又复丧失种种财宝诸资生具。令汝洟泪极多流注。如前血量。如血洟泪。如是当知。所饮母乳其量亦尔。如是等类生艰辛苦。无量差别应知。

生不定者。如薄伽梵说。假使取于大地所有一切草木根茎枝叶等。截为细筹。如四指量。计算汝等长夜展转所经父母。如是众生曾为我母。我亦长夜曾为彼母。如是众生曾为我父。我亦长夜曾为彼父。如是算计。四指量筹速可穷尽。而我不说汝等长夜所经父母其量边际。又复说言。汝等有情。自所观察。长夜展转。成就第一极重忧苦。今得究竟。汝等当知。我亦曾受如是大苦。如苦乐亦尔。又复说言。我观大地。无少处所可得汝等长夜于此处所未曾经受无量生死。又复说言。我观世间有情。不易可得长夜流转不为汝等若母若父。兄弟姊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若余尊重。若等尊重。又如说言。若一补特伽罗于一劫中所受身骨。假使有人。为其积集不烂坏者。其聚量高王舍城侧广博脇山。

云何生流转。谓自身所有缘起。当知此即说为流转。云何缘起。嗢拕南曰。

 体门义差别  次第难释词
 缘性分别缘  摄诸经为后

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託六依转故。是故经言。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如是名为从前际中际诸行缘起生。中际生已流转不绝。当知此中依胎生者。说流转次第。若卵生湿生者。除处母胎。余如前说若于有色有情聚中。谓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决定圆满而生。与前差别。若于无色界。以名为依。及色种子为依。识得生起。以识为依名及色种子转。从此种子。色虽断绝。后更得生。与前差别。又由福业生欲界人天。由非福业生诸恶趣。由不动业生色无色界。

云何不生。由不生故。趣清净究竟。云何从中际后际诸行缘起生。谓中际已生补特伽罗。受二种先业果。谓受内异熟果。及境界所生受增上果。此补特伽罗或闻非正法故。或先串习故。于二果愚。由愚内异熟果故。于后有生苦不如实知。由迷后有。后际无明增上力故。如前于诸行若作若增长。由此新所作业故。说此识。名随业识。即于现法中。说无明为缘故行生。行为缘故识生。此识于现法中名为因识。能摄受后生果识故。又总依一切识。说名六识身。又即此识。是后有名色种子之所随逐。此名色种子。是后有六处种子之所随逐。此六处种子是后有触种子之所随逐。此种子触是后有受种子之所随逐。如是总名于中际中后有引因。应知由此能引识。乃至受一期身。故由先异熟果愚。引后有已。又由第二境界所生受果愚故。起缘境界受爱。由此爱故。或发欲求。或发有求。或执欲取。或执见戒及我语取。由此爱取和合资润。令前引因转名为有。即是后有生因所摄。从此无间命既终已。随先引因。所引识等。受最为后。此诸行生或渐或顿。如是于现法中。无明触所生受为缘故爱。爱为缘故取。取为缘故有。有为缘故生。生为缘故。老病死等诸苦差别。或于生处次第现前。或复种子随逐。应知如是于中际中。无明缘行等。受缘爱等。为因缘故。后际诸行生。

复有先集资粮。于现法中从他闻音。及于二果诸行。若于彼因彼灭。彼趣灭行。如理作意。由此如理作意为缘。正见得生。从此次第得学无学清净智见。由此智见。无明及爱。永断无余。由此断故。于彼所缘。不如实知。无明触所生受。亦复永断。由此断故。永离无明。于现法中。证慧解脱。若于无明触所生受相应心中所有贪爱。即于此心得离系故。贪爱永灭。于现法中。证心解脱。设彼无明不永断者。依于识等受最为后。所有诸行。后际应生。由无明灭故。更不复起。得无生法。是故说言无明灭故行灭。次第乃至。异熟生触灭故异熟生受灭。于现法中。无明灭故无明触灭。无明触灭故无明触所生受灭。无明触所生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如前得无生法。由此故说取等恼最为后诸行永灭。如是于现法中。诸行不转。由不转故。于现法中。于有余依界。证得现法涅槃。彼于尔时唯余清净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乃至有识身在。恒受离系受。非有系受。此有识身乃至先业所引寿量。恒相续住。若寿量尽。便舍识所持身。此命根后所有命根。无余永灭更不重熟。又复此识与一切受。任运灭故。所余因缘先已灭故。不复相续。永灭无余。是名无余依涅槃界究竟寂静处。亦名趣求涅槃者。于世尊所。梵行已立。究竟涅槃。如是已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又于中际。若流转若清净。是名缘起体性。

缘起门云何。谓依八门缘起流转。一内识生门。二外稼成熟门。三有情世间死生门。四器世间成坏门。五食任持门。六自所作业增上势力受用随业所得爱非爱果门。七威势门。八清净门。

缘起义云何。谓离有情义。是缘起义。于离有情。复无常义。是缘起义。于无常。复暂住义。是缘起义。于暂住。复依他义。是缘起义。于依他。离作用义。是缘起义。于离作用复因果相续不断义。是缘起义于因果相续不断。复因果相似转义。是缘起义。于因果相似转。复自业所作义。是缘起义。问为显何义。建立缘起耶。答为显因缘所摄染污清净义故。

缘起差别云何。谓于前际无知等。如经广说。于前际无知云何。谓于过去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过去为曾有耶。为曾无耶。曾何体性。曾何种类。所有无知。于后际无知云何。谓于未来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我于未来为当有耶为当无耶。当何体性。当何种类。所有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云何。谓于内起不如理犹豫。谓何等是我。我为何等。今此有情。从何所来。于此没已。当往何所。所有无知。于内无知云何。谓于各别诸行。起不如理作意。谓之为我。所有无知。于外无知云何。谓于外非有情数诸行。起不如理作意。谓为我所。所有无知。于内外无知云何。谓于他相续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怨亲中所有无知。于业无知云何。谓于诸业。起不如理分别。谓有作者。所有无知。于异熟无知云何。谓于异熟果所摄诸行。起不如理分别。谓有受者。所有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云何。谓于业及果。起不如理分别。所有无知。于佛无知云何。谓于佛菩提。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于法无知云何。谓于正法善说性。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于僧无知云何。谓于僧正行。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于苦无知云何。谓于苦是苦性。或不思惟。或邪思惟。或由放逸。或由疑惑。或由毁谤。所有无知。如于苦。当知于集灭道无知亦尔。于因无知云何。谓起不如理分别。或计无因。或计自在世性士夫中间等不平等因。所有无知。如于因无知。于从因所生诸行亦尔。又彼无罪故名善。有罪故名不善。有利益故名应修习。无利益故名不应修习。黑故名有罪。白故名无罪。杂故名有分。于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云何。谓增上慢者。于所证中。颠倒思惟。所有无知。如是略说十九种无知。

复有七种无知。一世愚。二事愚。三移转愚。四最胜愚。五真实愚。六染净愚。七增上慢愚。前十九无知。今七无知。相摄云何。谓初三无知摄初一。次三无知摄第二。次三无知摄第三。次三无知摄第四。次四无知摄第五。次二无知摄第六。后一无知摄第七。

复有五种愚。一义愚。二见愚。三放逸愚。四真实义愚。五增上慢愚。前十九愚。今五种愚。相摄云何。谓见愚。摄前六及于因所生法无知。放逸愚。摄于业异熟俱无知。真实义愚。摄于佛等乃至道谛无知。增上慢愚摄最后无知。当知义愚通摄一切。复次。无知。无见。无有现观。黑闇。愚痴。及无明闇。如是六种无明差别。随前所说七无知事。次第应知。于后二无知事。总合为一。起此最后无明黑闇。复有差别。谓闻思修所成三慧所治差别。如其次第。说前三种。即此所治软中上品差别。说后三种。如是所治差别故。自性差别故。建立六种差别应知。身行云何。谓身业。若欲界若色界。在下名福非福。在上名不动。语行云何。谓语业。余如前应知。意行云何。谓意业。若在欲界。名福非福。在上二界。唯名不动。眼识云何。谓于当来依止眼根。了别色境识。所有福非福不动行所熏发种子识。及彼种子所生果识。如眼识如是。乃至意识。应知亦尔。由所依及境界所起了别差别应知。此于欲界具足六种。色界唯四。无色界唯一。受蕴云何。谓一切领纳种类。想蕴云何。谓一切了像种类。行蕴云何。谓一切心所造作意业种类。识蕴云何谓一切了别种类。如是诸蕴。皆通三界。四大种云何。谓地水火风界。此皆通二界。四大种所造色云何。谓十色处。及法处所摄色。欲界具十及法处所摄假色。色界有八及法处所摄色。然非一切。此亦二种。谓识种子所摄受种子名色。及于彼所生果名色。

眼处云何。谓眼识所依净色。由此于色已见现见当见。如眼处如是。乃至意处。随其所应。尽当知。于一切处。应说三时业用差别。此亦二种。谓名色种子所摄受种子六处。及彼所生果六处。五在欲色界。第六通三界。眼触云何。谓三和所生。能取境界净妙等义。如是余触各随别境说相应知。此复二种。谓六处种子所摄受种子触。及彼所生果触。欲界具六。色界四。无色界一。

乐受云何。谓顺乐诸根境界为缘所生。适悦受。受所摄。

苦受云何。谓顺苦二为缘所生。非适悦受。受所摄。

不苦不乐受云何。谓顺不苦不乐二为缘所生。非适悦非不适悦受。受所摄。欲界三。色界二。第四静虑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唯有第三不苦不乐。此亦二种。谓触种子所摄受种子受。及彼所生果受。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

 

上篇:瑜伽师地论(100卷)

下篇:瑜伽师地论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瑜伽师地论释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 最胜子等诸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究竟一乘宝性论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一 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 教化...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卷上 阿僧伽作 后魏世佛陀扇多于洛阳译 大乘...

中边分别论

中边分别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相品第...

佛说身毛喜竖经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上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亦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 姚秦罽宾...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出小无量寿经) 刘宋天竺...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佛说妙色王因缘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禅源诸诠集都序

重刻禅源诠序 道不能自鸣。假人而鸣。鸣虽不同。道则...

佛说文陀竭王经

佛说文陀竭王经 北凉三藏昙无谶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显授不退转菩萨记) 唐天竺三藏达摩...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做人的三大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善良是你生命的守护神

有一个故事,是报上看来的。 一个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

11个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

愿发得大,感应才大

各位同修,一九八五年我到中国大陆去,在普陀山的观音...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

「不幸」的故事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

如何对治念佛昏沉掉举

问: 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