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

繁體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摄释分之上

如是已说摄决择。

云何摄释。总嗢拕南曰。

 体释文义法  起义难次师
 说众听赞佛  略广学胜利

云何为体。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

云何为释。谓略有五。一者法。二者等起。三者义。四者释难。五者次第。

云何为文。谓有六种。一者名身。二者句身。三者字身。四者语。五者行相。六者机请。

名身者。谓共知增语。此复略说有十二种。一者假立名。二者实事名。三者同类相应名。四者异类相应名。五者随德名。六者假说名。七者同所了名。八者非同所了名。九者显名。十者不显名。十一者略名。十二者广名。假立名者。谓于内假立我及有情命者等名。于外假立瓶衣等名。实事名者。谓于眼等色等诸根义中。立眼等名。同类相应名者。谓有情色受大种等名。异类相应名者。谓佛授德友青黄等名。随德名者。谓变碍故名色。领纳故名受。发光故名日。如是等名。假说名者。谓呼贫名富。若余所有不观待义安立其名。同所了名者。谓共所解想。与此相违是非同所了名。显名者。谓其义易了。不显名者。谓其义难了。如达罗弭茶明咒等。略名者。谓一字名。广名者。谓多字名。

句身者。谓名字圆满。此复六种。一者不圆满句。二者圆满句。三者所成句。四者能成句。五者摽句。六者释句。不圆满句者。谓文不究竟。义不究竟。当知复由第二句故方得圆满如说。

 诸恶者莫作  诸善者奉行
 善调伏自心  是诸佛圣教

若唯言诸恶。则文不究竟。若言诸恶者。则义不究竟。更加莫作方得圆满。即圆满句。所成句者。谓前句由后句方得成立。如说。

 诸行无常  有起尽法  生必灭故
 彼寂为乐

此中为成诸行无常故。次说言有起尽法。前是所成。即所成句。后是能成。即能成句。摽句者。如言善性。释句者。谓正趣善士。

字身者。谓若究竟若不究竟名句所依四十九字。

此中欲为名首。名为句首。句必有名。名必有字。若唯一字则不成句。又若有字名所不摄。唯字无名。问何因缘故施设名等三种身耶。答为令领受诸增语触所生受故。问名是何义。答能令种种共所了知故。名为名。又能令意作种种相故。名为名。又由语言之所呼召故。名为名。摄受诸名究竟显了不现见义故。名为句。随显名句故。名为文。如世尊说增语增语路。乃至广说此中增语者。谓一切众同类相应名增语。路者谓并众同类欲能起彼故。词者。谓彼相应语。又即此语各别于彼彼处若摽若释。彼所依处。名为彼路。施设者。谓一一分别施设。建立彼所依处。名为彼路。欲即是词。无有别欲。此即增语施设之路。又名身等略有六种依处。一者法。二者义。三者补特伽罗。四者时。五者数。六者处所。彼广分别当知已如闻所成地。语者。当知略具八分。谓先首美妙等由彼语文句等相应。乃至常委分资粮故能说正法。先首语者。趣涅槃宫为先首故。美妙语者。其声清美如羯罗频迦音故。显了语者。谓词句文皆善巧故。易解语者。巧辩说故。乐闻语者。引法义故。无依语者。不依希望他信己故。不违逆语者。知量说故。无边语者。广大善巧故。如是八种语当知略具三德。一者趣向德。谓初一种。二者自体德。谓次二种。三者加行德。谓所余种。相应者。谓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种道理相应故。助伴者。能成次第故。随顺者。谓解释次第故。清彻者。文句显了故。清净资助者。善入众心故。相称者。如众会故。应供故。称法故。引义故。顺时故。常委分资粮者。审悉所作恒常所作故。名常委。彼分者。谓正见等此是彼资粮故。

行相者。谓诸蕴相应。诸界相应。诸处相应。缘起相应。处非处相应。念住相应。如是等相应语言。或声闻说。或如来说。或菩萨说。是名行相。机请者。谓因机请问而起言说。此复根等差别当知有二十七种补特伽罗。此中由根差别故成二种。一者钝根。二者利根。由行差别故。成七种。谓贪等行。如声闻地已说。由众差别故。成二种。一者在家众。二者出家众。由愿差别故。成三种。一者声闻。二者独觉。三者菩萨。由可救不可救差别故。成二种。谓般涅槃法。不般涅槃法。由加行差别故。成九种。一已入正法。二未入正法三有障碍。四无障碍。五已成熟。六未成熟。七具缚。八不具缚。九无缚。由种类差别故。成二种。一者人。二者非人。如是六文总有四相。说名为文。一所说相。谓名身等行相为后。二所为相。谓机请摄二十七种补特伽罗。三能说相。谓语。四说者相。谓声闻菩萨及与如来。如是六种皆显于文。若阙一种。不能显义。由能显义是故名文。

云何为义。当知略有十种。一者地义。二者相义。三者作意等义。四者依处义。五者过患义。六者胜利义。七者所治义。八者能治义。九者略义。十者广义。地义者。略有五地。一者资粮地。二者加行地。三者见地。四者修地。五者究竟地。又广分别有十七地。谓五识身地为初。无余依地为后。相义者。当知有五种相。一者自相。二者共相。三者假立相。四者因相。五者果相。如是五相。如思所成地已辩。复有五相。一者异门相。二者瑜伽相。三者转异相。四者杂染相。五者清净相。如是五相。当知如前处处分别。复有五相。一者所诠相。二者能诠相。三者此二相应相。四者执着相。五者不执着相。所诠相者。谓相等五法。如五事中已说。能诠相者。谓即于彼依止名等。为欲随说自性差别所有语言。应知此即是遍计所执自性相。此遍计所执自性。有差别名。所谓亦名遍计所执。亦名和合所成。亦名所增益相。亦名虚妄所执。亦名言说所显。亦名文字加行。亦名唯有音声。亦名无有体相。如是等类差别应知。此二相应相者。谓所诠能诠更互相应。即是遍计所执自性执所依止。执着相者。谓诸愚夫无始时来相续流转遍计所执自性执及彼随眠。不执着相者。谓已见谛者如实了知遍计所执相及彼习气解脱。若正分别如思所成地。应知其相。

作意等义者。谓七种作意。即了相等。如前声闻地已说。复有十智。一者苦智。二者集智。三者灭智。四者道智。五者法智。六者种类智。七者他心智。八者世俗智。九者尽智。十者无生智。此亦如前声闻地辩。复有六识身。所谓眼识乃至意识。此亦如前五识身地意地已辩。复有九种遍知。一者欲界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二者色无色界系见苦集所断断遍知。三者欲界系见灭所断断遍知。四者色无色界系见灭所断断遍知。五者欲界系见道所断断遍知。六者色无色界系见道所断断遍知。七者顺下分结断遍知。八者色贪尽遍知。九者无色贪尽遍知。如三摩呬多地已辩其相。复有三解脱门。谓空无愿无相。当知亦如三摩呬多地已辩其相。此中应当分别诸法几种作意之所思惟。几智所知。几识所识。几种遍知之所遍知。几解脱门之所解脱。以如是等无量观门。应观诸法。

依处义者。略有三种。一者事依处。二者时依处。三者补特伽罗依处。

事依处者。复有三种。一者根本事依处。二者得方便事依处。三者悲愍他事依处。根本事依处。复有六种。一者善趣。二者恶趣。三者退堕。四者昇进。五者生死。六者涅槃。得方便事依处。复有十二种。谓十二种行。一者欲行。二者离行。三者善行。四者不善行。五者苦行。六者非苦行。七者顺退分行。八者顺进分行。九者杂染行。十者清净行。十一者自义行。十二者他义行。悲愍他事依处。复有五种。一者令离欲。二者示现。三者教导。四者赞励。五者庆喜。

此中善趣者。谓人天。恶趣者。谓诸恶趣。退堕者。复有二种。一者不方他。二者方他。初谓自然寿命退减。如寿命退减如是。色力财富。安乐名称。辩才等退减。当知亦尔。方他者。谓族姓退减。自在增上退减。薄少宗叶。言不威肃。智慧弊恶。不能获得广大色声及香味触。于所受用广大事中。心不喜乐。如是等类。名为退堕。与此相违。随其所应。名为昇进。生死者。谓即善趣恶趣退堕昇进。涅槃者。谓有余依及无余依二涅槃界。

欲行者。谓如十种受用欲中说。离行者。谓即于彼所受用事。知无常等已厌而出家。受持禁戒。守根门等。善行者。谓施戒修善有漏行。不善行者。谓三种恶行。苦行者。谓露形无衣如是等类。乃至广说。非苦行者。谓不弃舍如法所得所有安乐。远离二边所谓受用欲乐行边。及与受用自苦行边。依止中道如法追求。及正受用衣服等事。顺退分行者。谓所有行能障寿等诸昇进事。与此相违。当知即是顺进分行。如鹦鹉经说。杂染行者。略有三种。一者业杂染。二者烦恼杂染。三者流转杂染。当知此中有九根本句。谓业杂染有三句。一贪欲。二瞋恚。三愚痴。烦恼杂染有四句。即四颠倒。流转杂染有二句。谓无明及有爱。所以者何。由三不善根。生起种种业杂染故。由四颠倒能发种种烦恼杂染故。烦恼生已由无明门。诸出家者。能生种种流转杂染。由有爱门诸在家者。能生种种流转杂染。清净行者。略有三学五地。谓资粮地乃至究竟地。如先已说。当知学等有九根本句。谓增上戒学及增上心学。有无贪无瞋无痴。在资粮地及加行地增上慧学。有四无颠倒。明及解脱。在见地修地及究竟地。自义行者。谓自利行如声闻独觉。彼虽或时起利他行。然本期愿不唯利他。是故所行名自义行。他义行者。谓利他行。如佛菩萨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为欲安乐无量众生。乃至广说。

令离欲者。谓诃责六种黑品诸行。示现过患令离爱欲。示现者。谓为令受学白品行故。示现四种真实道理。教导者。谓示现已得信解者。安置学处令正受行。由已于彼得自在故。彼便请言。我于今者当何所作。唯愿教诲。因告之曰。汝等今者于如是如是事。应正作。应随学。赞励者。谓彼有情若于所知所行所得中心生退屈。尔时称赞策励其心。令于彼事堪有势力。庆喜者。谓彼有情于法随法勇勐正行即应如实赞悦令其欢喜。

复次令离欲示现者。或有令离欲而不示现。如教导他令其离欲。而谓彼曰。如某所言不应作者。汝今必定不应复作。或怖彼言汝若作者我必当作如是如是。或复求彼汝若是我亲爱善友。必不应作。或有示现不令离欲。如处中者。示现功德及与过失。而未堪遮令离过失。或有令离欲亦示现。如示彼过令其离欲。教导赞励者。谓初未受学令其受学。既受学已未上昇进。令其昇进。庆喜者。若可庆喜而庆喜时。有五胜利。一者令彼于己所证其心决定。二者令余于彼所证功德生趣证心。三者令诽谤者心得清净。四者令不清净者心处中住。五者令清净者倍复增长。若有补特伽罗庆他善事。当知造作增长。能感悦意天生之业。若命终已。随彼彼生。常闻悦意美妙音声。一切境界无不悦意。复次欲行或有能感善趣。如为欲故造后善业。或有能感恶趣。如以非法摄受诸欲。离行若有毁犯能感恶趣。若能成办能感善趣。及能作涅槃资粮。善行能感善趣。及作涅槃资粮。不善行能感恶趣。苦行能感恶趣。由依邪见自苦身故。非苦行能作涅槃资粮。顺退分行顺进分行。随其所应。退堕昇进杂染行。能感生死。清净行能证涅槃。自义行唯令自身往善趣。逮昇进证涅槃。他义行俱令自他往善趣。逮昇进证涅槃。

如是三事中根本事有六种。谓初善趣乃至涅槃为后。得方便事有十二种。谓十二行。悲愍他事有五种。谓由五种悲愍众生。此中由根本事增上力故。依十二行。如其所应令他离欲。乃至庆喜。

时依处者。谓略有三种言事。一者过去言事。二者未来言事。三者现在言事。如经广说。

补特伽罗依处者。谓软根等二十七种补特伽罗。应知其相。

即依如是如上所说。若事若时若补特伽罗故。诸佛世尊流布圣教。是故说彼名为依处。过患义者。以要言之。于应毁厌义而起毁厌。或法或补特伽罗。

胜利义者。以要言之。于应称赞义而起称赞。或法或补特伽罗。

所治义者。以要言之。一切杂染行能治义者。以要言之。一切清净行。如贪是所治不净为能治。瞋是所治慈为能治。如是等尽当知。

略义者。谓宣说诸法同类相应。广义者。谓宣说诸法异类相应。复次说不了义经故。说了义经故。复次有二种略义。一者名略。二者义略。如略义如是广义。亦有二种。一有名广。二者义广。如世尊言舍利子我所说法。或略或广。然悟解者甚难可得。广说如经。当知。此中显示世尊于契经中文广义略。于伽他中义广文略。

为摄十义故。说中间。嗢拕南曰。

 诸地相作意  依处德非德
 所对治能治  广略义应知

复次如是略说佛教体性十种义已。诸说法者应依圣教寻求十种若具不具。既自求已应为他说。

如是建立诸经文义体已。诸说法者应以五相随顺解释一切佛经。谓初应略说法要。次应宣说等起。次应宣说其义。次应释难。后应辩次第。

法者。略有十二种。谓契经等十二分教。契经者。谓贯穿义长行直说。多分摄受意趣体性。

应颂者。谓长行后宣说伽他。又略摽所说不了义经。

记别者。谓广分别略所摽义。及记命过弟子生处。

讽颂者。谓以句说。或以二句或以三四五六句说。

自说者。谓无请而说。为令弟子得胜解故。为令上品所化有情安住胜理。自然而说。如经言世尊今者自然宣说。缘起者。谓有请而说。如经言世尊一时依黑鹿子为诸苾刍宣说法要。又依别解脱因起之道。毗奈耶摄所有言说。又于是处说如是言。世尊依如是如是因缘。依如是如是事。说如是如是语。

譬喻者。谓有譬喻经。由譬喻故隐义明了。本事者。谓除本生。宣说前际诸所有事本生者。谓宣说己身于过去世行菩萨行时自本生事。

方广者。谓说菩萨道。如说七地四菩萨行。及说诸佛百四十种不共佛法。谓四一切种清净。乃至一切种妙智。如菩萨地已广说。又复此法广故。多故。极高大故。时长远故。谓极勇勐经三大劫阿僧企耶。方得成满故。名方广。未曾有法者。谓诸如来。若诸声闻。若在家者说希奇法。如诸经中因希有事起于言说。论议者。谓诸经典循环研窍摩呾理迦。且如一切了义经皆名摩呾理迦。谓于是处世尊自广分别诸法体相。又于是处诸圣弟子已见谛迹。依自所证无倒分别诸法体相。此亦名为摩呾理迦。即此摩呾理迦亦名阿毗达磨。犹如世间一切书算诗论等皆有摩呾理迦。当知经中循环研窍诸法体相。亦复如是。又如诸字若无摩呾理迦即不明了。如是契经等十二分圣教。若不建立诸法体相。即不明了。若建立已即得明了。又无杂乱宣说法相。是故即此摩呾理迦。亦名阿毗达磨。又即依此摩呾理迦。所余解释诸经义者。亦名论议。

等起者。谓由三种若事若时若补特伽罗依处故。随应当说。谓如是补特伽罗。有如是行。为令离欲乃至庆喜。已说等起。次应说义。义者。略有二种。一者总义。二者别义。由四种相当说总义。一者引了义经故。二者分别事究竟故。三者行故。四者果故。行复二种。一者邪行。二者正行。果亦二种。一者正行果。二者邪行果。由四种相当说别义。一者分别差别名。二者分别自体相。三者训释言词。四者义门差别。训释言词。复由五种方便。一由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业故。四由法故。五由因果故。义门差别。当知复由五相。一者自性差别故。二者界差别故。三者时差别故。四者位差别故。五者补特伽罗差别故。此中自性差别者。谓色自性有十色处差别。受自性有三受差别。想自性有六想差别。行自性有三行差别。识自性有六识差别。如是等类当知诸法自性差别。界差别者。谓欲界差别故。色界差别故。无色界差别故。时差别者。谓过去时差别故。未来时差别故。现在时差别故。位差别者。当知有二十五种分位差别。谓下中上三位差别故。苦乐不苦不乐三位差别故。善不善无记三位差别故。闻思修三位差别故。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三位差别故。内外二位差别故。所取能取二位差别故。所治能治二位差别故。现前不现前二位差别故。因果二位差别故。补特伽罗差别者。如前所说二十七种补特伽罗。应知差别。

释难者。若自设难若他设难皆应解释。当知此难略由五相。一者为未了义得显了故。如言此文有何义耶。二者语相违故。如言何故世尊先所说异。今所说异。三者道理相违故。如有显示与四道理相违之义。四者不决定显示故。如言何故世尊于一种义。于彼彼处种种异门。差别显示。五者究竟非现见故。如言内我有何体性有何色相。而言常恒无有变易如是正住。如是等类难相应知。于此五难随其次第应当解释。谓于不了义难方便显了。于语相违难显示意趣随顺会通。如于语相违难显示意趣随顺会通。如是于不决定显示难。于究竟非现见难。当知亦尔。于道理相违难。或以异教而决判之。或复示现四种道理。或复示现因果相应。所谓此言或为增果。或为增因。又于释难应设四记。一者一向记。谓为如理来请问者。无倒建立诸法性相。二者分别记。谓为如理或不如理来请问者。开示差别诸法性相。三者反问记。谓为令彼戏论问者自叙己过。四者置记。由四因缘默置而记。谓无体性故。甚深等故。此广如前思所成地已说其相。又如有问如来灭后为有无等。此于世俗及胜义谛所有理趣。皆不应记。是故说彼名为置记。此中如来约胜义谛。非有性故不可记别。约世俗谛。所依能依道相违故。彼果永断不成实故。亦不可记如来灭后是有无等。

次第者。略有三种。一者圆满次第。二者解释次第。三者能成次第。为欲显示此三次第。略引圣教。如世尊言我昔出家甚为盛美。第一盛美最极盛美。此言显示盛美圆满次第。又复说言。我曾处父净饭王宫。颜容端正。乃至广说。此言显示盛美解释次第。又复说言为何义故盛美出家。由见老病死等法故。此言显示能成次第。又复经中略说诸法。如言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如是等类。但显圆满次第。由所余句圆满此受故。名圆满。如受四谛亦尔。谓先说一句。后后随顺次第宣说。能成次第复有二种。谓或以前句成立后句。或以后句成立前句。解释次第当知亦尔。

师者。谓成就十法。名说法师众相圆满。一者善于法义。谓于六种法十种义。善能解了故。二者能广宣说。谓多闻闻持其闻积集故。三者具足无畏。谓于刹帝利等胜大众中。宣说正法无所怯惧故。又因此故声不嘶掉。腋不流汗。念无忘失故。四者言词善巧。谓语工圆满。八支成就。言词具足。处众说法故。语工圆满者。谓文句相应助伴等。乃至广说。八支成就者。谓此语言先首美妙等。乃至广说。五者善方便说。谓二十种善巧方便宣说正法故。如以时殷重等。六者具足成就法随法行。谓不唯听闻以为究竟。如其所说即如是行故。七者威仪具足。谓说法时手足不乱。头不动摇。面无变易。鼻不改异。进止往来威仪庠序故。八者勇勐精进。谓常乐听闻所未闻法。于已闻法转令明净。不舍瑜伽。不舍作意心。不舍离内奢摩他故。九者无有厌倦。谓为四众广宣妙法。身心无倦故。十者具足忍力。谓骂弄诃责终不反报。若被轻蔑不生忿慼。乃至广说。

说众者。谓处五众宣八种言。何等为八。一者可憙乐言。二者善开发言。三者善释难言。四者善分析言。五者善顺入言。六者引余证言。七者胜辩才言。八者随宗趣言。五众者。一在家众。二出家众。三净信众。四邪恶众。五处中众。

可憙乐言者。当知有五相。一有证因。二有譬喻。三语具圆满。四文句绮靡。五言词显了。善开发言者。开深隐义令麁显故。辩麁显义令深隐故。善释难言者。以要言之。当知离五种难善成就故。善分析言者。于一一法依增一道理。乃至析为十种。或复过此。如依三法说或依四念住。乃至广说。善顺入言者。唯善显现解释契经应颂等法。终不引余外道邪论。引余证言者。谓引余经成立所说。胜辩才言者。随自所忍善分别义。随宗趣言者。依摩呾理迦分别显示。或依其余无倒说者所说言教。如理解释。

复次处在家众。应依毁诸恶行赞诸善行。现说正法令其止息及进修故。处出家众。应依增上戒等三学。现说正法令速欣乐故。处净信等众。应依圣教广大威德。现说正法如其次第令倍增长。令处中信。令生净信故。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

 

上篇:瑜伽师地论(100卷)

下篇:瑜伽师地论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瑜伽部目录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卷上 阿僧伽作 后魏世佛陀扇多于洛阳译 大乘...

中边分别论

中边分别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相品第...

取因假设论

取因假设论一卷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

决定藏论

决定藏论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心地品第一之一  智...

佛说分别经

佛说分别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译 如...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菩萨本生鬘论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一 圣勇菩萨等造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

【注音版】入法界体性经

入法界体性经...

【注音版】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 宋国庐山慧远法师。公少瞻儒道...

西斋净土诗

西斋净土诗 怀净土诗七十七首(并自序) 明四明梵琦楚...

【视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慧平法师读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慧平法师读诵

【视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聆志居士)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聆志居士)

【视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聆志居士念诵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聆志居士念诵

地藏菩萨手里的如意宝珠有什么作用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

南亭法师《一切唯心造》

这个题目叫做一切唯心造,所谓一切指的是什么呢2你张...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

有一天,有学僧问慧日法安禅师: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

地藏占察前,为什么要念一千声地藏圣号

地藏菩萨说,除了供养十方诸佛,还得供养我地藏菩萨。...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光明和尚」善导大师

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

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

净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

梵天问道

有一天,佛陀在只园精舍说法,大梵天主从天而降,来到...

前世恭敬的殊胜果报

过去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