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门要略

天台智者大师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夫人修禅学慧法门。先明方便。后明正观。方便者凡有五种。初具五缘。一者衣食具足。二者持戒清净。三者闲居静处。四者息诸缘务。五者亲近善知识。五缘若阙则妨安心。若无善知识则不知遮障。为此义故须具五缘也。

二呵五欲者。谓色.声.香.味.触也。此五种能生行人欲乐之心。贪爱无足。若不呵却则妨正业。故须呵却。

三弃五盖。此五盖者。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睡眠盖。四掉悔盖。五疑盖。此五若弃舍。心则得安也。此五在心则缠覆不明。

四调五事者。一调食不饥不饱。二调眼令不节不恣。此二就定外调之。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此三就定内调之。调身者。令不宽不急是调身相。次调息者。令息出入绵静细。如有如无。资神安禅。守之心易得定。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是调息相。次调心者。若多觉观浮动。须系念在齐中。制诸乱想。若心沈惛。头低睡熟无记者。当系鼻端。令心在缘无分散意。举要言之。不沈不浮是调心相。次复正于坐中。若觉身息心三事不调者。即须用前法调之。三事若调禅定可获。次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次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有散。次微微动身。次动肩脾手头颈等。次动两足膝等。次以手遍摩诸毛孔。次按两掌令暖掩两眼。然后开眼。待身汗燥方可随意。若不尔者令人作病。

第五行五法者。谓欲.精进.念.巧慧.一心是也。释云。欲者。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切禅定智慧诸法门也。精进者。持戒清净。初中后夜专精进修习无上道法[廿/匕]。念者。念世间法治生产业。一色一香无非佛法也。巧慧者。思惟世间阴界入等。一一皆入如实。令魔界即佛界。为佛事如萨陀波伦也。一心者。既知世法即是出世法。应当专修定慧二法。令与法性相应。心如金刚无能坏者。故名一心也。此上并是坐禅。约出入略示此法。夫欲发心学道。先须问路。路有通塞。法有是非。心有邪正。今且约坐禅示其相。余则可解。塞路者。苦集为塞。道灭为通。无明十二因缘为塞。无明灭为通。六蔽为塞。六度为通。若有三塞。破之令通也。次简邪正者。一若为利养破戒等事发心学禅者。此发泥梨心。行地狱道。二若求名闻望他称誉而学禅者。是发謟曲心。行鬼道。三若为眷属徒众多檀越等。是发飞走心。行畜生道。四若为胜他妒忌者。是发丑陋心。行修罗道。五若为此生谢后恐失未来人身。兼持戒而发心学禅者。是发欲界下心。行人道。六若为求今世后世自然果报。兼修十善。是发欲界上心。行天道。七若为捍伏于他复层自举。狼踞唐视令物归仰者。是发魔罗心。行第六天道。八若为求今世后世禅定静乐者。是发梵心。行色天道。九若为求世智辨聪无事不知者。为此学禅者。是发外道心。行无想行天道。十若为思惟世间生死牢狱甚可猒患。出世涅槃清净寂灭甚可欣乐。为此发心欲速出三界者。是发无漏心。行二乘道。非心无量。略示十种非心耳。前九是世间心。是生死心。后一是出世心。是涅槃心。是圣人心。是解脱心行者。汝学修道应善识邪正。莫浪发心。二乘出世间尚简是非。况前诸心妄谓为是。若欲与理相应者。但首作人事。莫强知他事。即是更相憎恨世世相憎。非但此生无道无果。累及后生。能闭口合掌塞耳端坐修心者。是出世圣人。若不尔者。饿鬼畜生之道难得免离也。

次明修止观者。先约坐中修者。行人于坐中为乱想觉观修三止。一名系缘止止者。谓系心鼻端隔齐间等处。系缘守境。令念心不散。二名制心止止者。随心不起。即须制之不驰散也。此二是事止耳。三体真止止者。随心所念。一切诸法即须体之。知悉从缘生。从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既知无性即不取着。以不取故妄念心息。是名为止。止心不动名为无为。无为者即诸法本源。若能安本源则一切妄想生死业行即皆空寂。即泥洹道。真法实也。略明三止竟。次作观者。谓正观中道诸法实相智慧也。行者于坐禅中。随心所缘一切诸法。若善法。若恶法。若无记法等。随所缘念念不住。虽如上体真而不止者。即当反观所起之心从何处生。从过去生耶。现耶。未来耶。若从过去生者。过去已灭云何能生。若从现在生者。现在念念不住云何能生。若从未来生者。未来未至云何能生。三世求生毕竟不可得。当知此心但有名字。名字之法本自无生。无生故。无灭故。无灭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观也。又捡此心为有为无。若心无者。云何有念。心若是有者。应当自有。何须缘发始有心生。当知此心非有非无。即是中道正观也。

复次。于禅中沈惛睡熟头低无记者。即须修观。分别法相。对治沉病。若于坐禅中心散动越逸攀缘万境。即须用止除乱想。一心念之。若修止时心安快乐。即应修止。又修止时能破睡散。即应修止。又修止时豁豁欲想清净。即应修止。又修观时心地静乐。即宜修观。又修观时道心郁起。即宜修观。又修观时能破烦恼恶见。即宜修观。观若有益即常修观。止若有益即常修止。行者善须斟酌。巧用止观调心。令妄念不起。即是善能用心。有少道理也。

次明历缘对境。修止观者历缘有六。谓行.住.坐.卧.言语.作务也。对境亦有六。谓六根对六尘也。缘与境合有十二事。初就行中修止观者。行者欲行之时。即应思惟。我今为何事故行。若为恶事无益等事。即不应行。若为善事利益等事。即应行。行中修止观者。即应知因于行故。则有一切善恶等法。今推此行及诸法悉是虚妄。求实叵得。妄念不起。是名为止。复作是念。由心运身。故有去来及行中一切法。令及观此行中之心。不见相貌来处去处。无生无灭。当知行者及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为观。于行缘中修止观既然。余五缘例尔。次对境修止观者。见色之时。即知如幻如化。不起贪染。心安寂然。是名为止。当及观见色之心从何而生。为从眼根生。为从色尘生。为根尘合生。为离根尘生。若见色从眼生者。未见色时心应已生。若从色尘生者。何关我耶。若从合生者。捡此根尘为各有心。为各无心。若有心能生心者。合时应有两心。若各无心能生心者。无有是处。若离根尘有心生。亦无有是处。当知见色之心本自无生。但有名字。名字性空。毕竟无实。是名为观。于眼见色时修止观既然。余五根对五尘例尔。

次于礼佛中修一心三观者。观一念礼佛之心。即空即假即中。观心即空是礼报佛。观心即假是礼应佛。观心即中是礼法佛。一礼即三礼。一佛即三佛。虽三而一。即一而三。是名圆礼。亦名不思议礼佛。又诵经旋绕历缘对境与心动念皆例如此。用三观也。问。一心三观有何功用。答。即空观破四住惑。即假观破尘沙惑。即中观破无明惑。一心三观。三谛圆破五住。五住烦恼破即三身显。四住破即报身显。尘沙破即应身显。无明破即法身显。又三观成故即三德满。中观成即法身满。假观成般若满。空观成即解脱满。三德满故名秘密藏。佛及众生悉入其中。毕竟无所有。永寂如虚空。若然者。云何复言有一切法佛以假名字引导诸众生。复次泥洹真法实众生从种种门入。令粗依一理。略出此法。示初心行人。不可执此为是余者为非。若得此意者。则千车同辙万流咸会也。一切诸法体性平等。众生身内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行人常敛念。观四大五阴空无所有。名为道。


上篇: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下篇:观心诵经法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缁门警训

重刊缁门警训序 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

金刚般若经疏

金刚般若经疏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略释经题。法譬标名。...

五方便念佛门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

【注音版】达磨大师血脉论

达磨大师血脉论...

庐山莲宗宝鉴

莲宗宝鉴序 禅净二门分袒各帜几同敌国矣。慈觉赜禅师...

少室六门

小室六门 第一门心经颂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智慧清...

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

(行者西向治室,称阿弥陀佛出入。入时,想云。) (...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门知礼集 此大陀罗尼。忝自...

佛说法集经

佛说法集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净土生无生论

净土生无生论 幽溪沙门传灯撰 稽首能仁圆满智,无量寿...

佛说贤首经

佛说贤首经一卷 西秦沙门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

【注音版】佛说咒齿经

佛说咒齿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

佛说太子慕魄经

佛说太子慕魄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古来世时经

佛说古来世时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

合部金光明经

合部金光明经序 《金光明经》者,教穷满字,金鼓击于...

【注音版】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美女放荡患宫颈癌,临死前现身说法警醒世人(图)

一名美艳的女子,有着扭曲而不幸的人生经历。她曾经因...

亲身经历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加持之力

《地藏经》里面,告诉我们种种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

大安法师:贵贱贫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惟贤长老《建立信仰并学菩萨》

一、建立信仰 你们参加法会做义工,你们都有信仰吗?...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护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必须去走一走

学佛人,有四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走,感受一下。那就是...

以善心对人,马上有善报

我以善心来对你,虽然我无求于你,但当我以善良的心来...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