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大安法师  2016/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建立起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每一愿,都是愿我们众生到极乐净土去的,对应着阿弥陀佛的愿海,我们也要发出跟弥陀大愿相应的愿。他愿接引我们去,我们就应当呼应——我愿意往生。

愿要发自真心,真心的愿发出来就会产生一种力量。阿弥陀佛建立净土是由他的愿力建立的,十方世界的修行人、菩萨成就佛果,也是由愿力来推动的。就是通途佛法修菩萨道,也得发菩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一种动力机制,是一种指向目标的一种坐标。那么,我们每个人(即凡夫)在三界里面轮转,实际上也是由于我们的愿来决定的。

所以,无论是世间的这样的情况,还是出世间的解脱,都跟愿有关系。愿,影响我们的行为;愿,影响我们最终的归宿。

从《高僧传》上都能够看到,这个愿都不能随便发,你就是随随便便开玩笑发的愿,都是会兑现的。

曾经有个比丘,他就是修行了几十年,也觉得是不是能解脱啊,也没有什么把握。他有一天行脚到山上,他正好山下看到有一位大将军非常有势力威风,他就对着那个大石头说:“我如果今生不了道,今生能够得道当然好,今生万一得不了道,愿来生做一个大将军”。他就对着石头发了一个好像开玩笑的愿,还真的他今生没有了道,因为你靠通途的方法要了道太难了,你必须要断见思惑,你才能够不在三界里面了。开悟了都不行啊!开悟了,如果你见思惑没有断,还有后有,还要投生,所以这位比丘真的是一转身就做大将军去了。

还有的记载是,有的出家人接受了一些施主的供养,施主供养了一辈子觉得不好意思,人家施主问:“你愿不愿下辈子到我家来啊?” 他只是点个头,好了,到临命终舍报时,一下子就过去了,他要报恩啊。所以这个愿不能随便发的。

对净土行人来说,你千万不要去发:下一辈子我要出家,我要做大法师,我要这个,广修佛法,这个你都不要去发这个愿。就是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佛也在告诉我们,一定是愿生彼国,没有第二个愿,目标非常单一。我们念的每一声佛号,内心深处都是包含着愿生彼国的信息,绝对不能包含着要开悟,要得神通,要这样要那样的,那就不正确了。

所以“应当”两个字,特别是包含着信心,你有深信,再发愿,有深信切愿,你就绝对能够往生。

蕅益大师说:深信切愿,临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如果你不具有信愿,只是把这个念佛作为做功夫来使用,那么你纵然功夫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的水平,你也往生不了,亦无得生之理。所以发愿是非常重要的。你只要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绝对能令我们往生。这个愿,就改变了我们凡夫的一种心态,这种改变马上就会感应到。

这种感应我们可以用个比喻,比如: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四十八大愿,就是一个大磁场、大磁铁,他能够有很强的摄受吸纳的功能,在整个法界都有吸纳的功能。但是这个大磁铁,他能够把那个针吸过来,但是对一根草,它不产生作用,是不是?它不同质。对一块玉,也产生不了作用。

那你想想,如果我们发的是凡夫的心、五欲六尘的心、求人天福报的心,就好像一根草,一根草跟大愿的磁场,它产生不了吸摄的功能。那么,如果我们当下听闻净土法门,在信心的情况下,真的从内心深处生起了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你当下的这颗心,就从一根草变成了一根针。你变成了一个针,马上就跟这个大愿的磁场产生一种吸纳的关系了,所以你的往生就非常自在了。如果你还是一根草或一片玉,比如那块玉,就是他修其他的法门,修得很清净,很有功德,但是你还是一片玉,虽然是比较透明,但你还是跟往生无缘哪!

所以净土法门不在于你的功夫,你的功夫就是到了阿罗汉的水平,如果你不发愿,你也去不了极乐世界。发愿就是转变一种心态,跟阿弥陀佛的愿产生同质对应,吸摄的关系,所以这就是重视发愿的一个重要的原理。

但是要注意,这个愿一定要从内心发起来呀!不是念给其他人听的,说:“啊!我愿意往生”,真的阿弥陀佛来了,就说“哎呀,不行啊!我还得要告几年假呀!”那这个愿就有问题了。

这次我们在人才培训班上,最后大家谈体会,让大家表演一下。其中有一位居士,她就念莲池大师的《西方发愿文》,她念得非常恳切,跪在那儿念,都念哭了,她用她全身心的力量来念《西方发愿文》,念得非常好。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理事具备,非常好。大家要从内心,恳切地把这个愿心发出来,这样我们就被阿弥陀佛的愿海所摄受,我们就已经回归到了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了,就决定能够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是没有中阴身的

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信众提出的中阴身问题。...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是一个全方位的展开,这全方位展开...

【佛学漫画】生活中能不断佛号,才是真正的功夫

冬瓜和尚的故事...

大安法师:往生极乐要如何发心

问: 发菩提心是往生条件之一,出离心能不能等同菩提...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

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来,临终才会出现

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

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一般我...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

【佛教词典】伊

(一)悉昙字 (i)。又作亿、缢、益、壹。悉昙十二摩多(...

【佛教词典】道纪

北齐高僧。居于邺下,宣讲成实论三十载。又曾出邺郊讲...

有六种祸患会致钱财消散通往恶道

【原文】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财入恶道,当识知。何...

20种五谷杂粮的药用价值

一、小米: 小米能益肾和胃、除热补虚、安神健胃。小...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给亡者做佛事为何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

佛家怎么看待占卜与推步盈虚

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

如何理解「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问: 请问法师,蕅祖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里...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

《孟子》里说:舜帝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

八岁论师的舍利弗尊者

八岁走上论师宝座 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

【推荐】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