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大安法师  2021/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种种的追求,然而无论我们如何刻苦,如何奋斗,我们终有在某个岗位上不能再获得欲望满足的时候,于是就感觉苦啊。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当你赚到了十万的时候,看到别人有一百万,就想追求一百万,自己有一百万的时候,人家还有一个亿,当你有一个亿的时候,人家还有三百个亿,当你有三百个亿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没有到排行榜上的前十名呢!

原来都没有房子住,比较困难,现在有一个三居室,那人家还有四居室呢,等到自己住到四居室,他海边还有别墅呢!心里很不平衡,要攀比,所以他就要奋斗。因为这些别墅、名牌汽车是他身份、价值的体现。

自己当了处长的时候,还想当部长,当了部长还想当总统,当了总统还有个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如果到了那个位置,还有转轮圣王,还有天上的神仙更自在呢!这一切都是欲壑难填!我们解决求不得苦最好的方法就是知足。

一个知足者虽然住在茅棚都像住在天堂,一个不知足的人住在天堂都像住在茅棚。怎么样才能知足?少欲。

少欲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这是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的一个幸福药方。我们不可能在外部世界寻找到幸福的满足。认为官位越高,财富越多,著作越出名,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实际上这些外部东西的追求,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人生价值问题。

当把外部的东西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的时候,人就永远处在了不安宁的状态,所以人要向内心寻找满足,寻找自我价值的肯定。

自工业化以来,社会有一个很麻烦的现象,市场经济引发人的贪欲之心,企业的运作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个时代,评价人的价值都是功利主义的,看你赚没赚到钱,笑贫不笑娼,古代的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在这个时代黯然失色,更何况宗教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在这种求不得苦中备受煎熬!

学佛的人一定要透过这一关,不需要求啊。不需要求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去积极努力地工作,不是这个意思。

在我们心里一定要有把这个世间看成梦幻泡影的智慧,要有一种出世胸怀,所谓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只要尽到了自己的一份努力,结果怎么样,不要过于执著,宠辱不惊,但问耕耘,不问收获。

因为你命中有没有这个东西,跟你宿世有没有修德是有关系的。命中没有的,你虽求不能得,如果你命中有的,却之也不可免。人有一种“命”在里面呐,当然这个“命”是可以转化的,所以叫命运。

一个人现在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的种种选择,能够对原来的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改变的力量不是很大的话,命运的轨迹还是循着原来的轨迹走。现在修善的业力很大,或者造恶的力量很大,命的轨迹就偏移了。

现代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基因学也在反映“命”这个问题。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194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他在书中明确地提出DNA可能是生命信息编码的载体。这一思想极大地影响和鼓舞了当时的年轻科学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在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当中保存了人一生的信息编码,未来一生的行为就是对这个遗传密码译码的过程,所以生命是有定数的。

薛定鄂在写《生命是什么》的时候,也谈到生命不是一张白纸,它是带着一个蓝本来到这个世间的。然而离开这个世间时,这一世的业力又在遗传密码中加进了新的信息,我们带着一个新的蓝本又去到下一世。我们寿命的长短、健康与否、福报多大、官位多大都是原来的遗传密码在起作用。

所以我们要了解,生命现象就是众生虚幻的业力产生的梦幻之相,我们要把它看空,不管是好是坏,反正都是虚幻的,都是在做梦,我们只不过是在尽量做一个好梦而已,好梦也是梦,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心理中对这种求不得苦加以化解。

现在很多人过于执著,天天去比较,生活得太痛苦了。原来没有电视看,现在有了一台十四寸的彩电,看人家有二十四寸的彩电,心里就不平衡了,一天到晚去比较。

如果我们要比较,就一定要全方位地比较。当我们骑着毛驴的时候,看别人骑着马,固然是很不平衡,为什么他骑高头大马?但是你也要回头看一看,后面还有推车的人啊。推车的人满头大汗,很辛苦,步行着还要推那些重物,推车人看到前面骑着毛驴的,心里也很不平衡啊。

但他也可以回头看一看,还有一个残疾拐腿的人在后面拄着拐杖呢,这时候他应该想一想,我还能够六根完备啊,心里就平衡了。

我们对幸福往往是失去的时候才感觉到,没有珍惜。身体比较好的时候,我们不会珍惜,觉得很正常,一旦有一天病倒了,才会感觉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啊。我上个月忽然腰闪了,弯都弯不下来,才感觉到腰能弯下来屈伸是一种幸福啊!当我们都不能起身,动一下就疼得呲牙咧嘴的时候,才会觉得实在是太痛苦了。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感恩,感恩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让我们还能够活得没有很大的痛苦。

如果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离开了求不得苦。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资生用具、一切东西都必须要辛勤劳作才能得来,是必须造作才出来的。

然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涅槃的大解脱、大自在的境界,一切资生用具的获得不需要我们去劳作,念头一动就在面前了。想吃饭,念头一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衣服,念头一动,衣服自然就披在身上。而且衣服都是七宝做成的,那个七宝可以像纱一样地柔软。想住房子,念头一动,七宝宫殿自然现前。想到他方世界去旅行,莲华就像飞碟一样带上我们到他方世界去旅行。所以就没有求不得苦啊。

那个世界黄金为地,到处都是七宝黄金,也不需要货币。我们在这个世间有一点钱就赶紧要藏好,甚至钱拿得多一点,带了几十万、几百万在身上,就会有生命危险,可能就被人盯住了。

“钱”字是金字旁边两把戈(錢)啊,钱真的是令人痛苦,因此要离开货币交换。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私有制,所有房子、街道也没有门牌号码,没有所谓的产权、继承这些东西。

我们想去供养诸佛各种花、香、幢幡、宝盖,如果我们福报不够没有这些东西,不能在无上的福田种福,内心就会懊恼。阿弥陀佛会慈悲加持,我们只要念头一动,手中自然出现种种供养诸佛的上妙供具,离开了求不得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知足是幸福的起点》

幸福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有多少...

日日增上解脱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最大的无奈,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何能增进人生的幸福呢

我们都想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幸福快乐不是光想就有...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没有努力的目标,的确很容易就丧失生命的原...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福报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一个人如果...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先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

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

【佛教词典】百法界

指自地狱界至佛界之十法界,每一法界又各具十界,共成...

【佛教词典】八除入

八胜处的别名。八胜处的禅定,能除去烦恼,故曰除,境...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业障清除的表现

修行两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净业障,二是广结善缘。我...

圣严法师《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无漏,是苦果苦因的消灭,也就是十二缘起法的止...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

返观内照,观此生灭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

有什么可嗔的

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

阿难的总持因缘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

星云大师亲述韦陀菩萨显灵救人的奇迹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

奶奶走了,家人念佛助她往生

奶奶走了,在这世间走完了她八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