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大安法师  2022/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有诸多的净土,为什么就唯独指示西方呢?“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其缘由就有三点。第二句就谈道,要令众生的“心念有归栖”,就是注重一个点来安立他的心——心志要专一。

《随愿往生经》,普广菩萨曾经代表众生来问释迦牟尼佛,就说十方都有净土,佛为什么偏偏赞叹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要让大家专念往生呢?佛告普广,说南阎浮提众生——就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大部分人“心多浊乱”,内心都是浊染的,都是散乱的。是为这样的众生的心性对症下药,就选择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来专门赞叹,使阎浮提众生的散乱的心能够专注在一境,这样就容易往生。

如果总念十方一切的佛的净土,他所念的佛的境界宽广,那他的心就更散漫——散乱而又漫无边际,这样念佛三昧就难以成就,心志不能专一,就不得往生。所以由这个因缘故,让众生专注到一点。

专注一点,又有人问了: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呢?众生总是提很多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属于戏论的范围。蕅益大师曾经对这个问题说,此非善问。假使说极乐世界在东方,那又要问为什么极乐世界在东方呢?岂非戏论。因为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站在十一万亿佛土来看极乐世界,那又在东边。所以,东边和西边方位是根据度众生的这种特性来施设的。但众生是离不开方位的,不给他一个方位,他心里就没有这个专注的对境。

所以重要的一点就是指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让众生的念想有一个目标。如果从深层次来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从因缘上来说,跟娑婆世界的众生的缘分最深。

从《无量寿经》来看,释迦牟尼佛介绍阿弥陀佛因地的发愿,从上追溯五十三尊古佛,从最近的燃灯佛到最远的世自在王佛,他们都是次第地在这个世间示现作佛的,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前身——是世自在王如来的弟子。于是,说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是在娑婆世界发生的事情,又无量劫以来随形九法界,尤其在娑婆世界随形六道众生,广结法缘,所以他跟我们这个世间众生因缘深。

韦提希夫人在释迦牟尼佛光台当中看到他方世界种种净土都很庄严,但是她唯一选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因缘所致。佛度众生,众生能否得度,这个缘很重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别标指西方,有深刻地度众生的深义。

《劝修净土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

念佛的精进与调适

各人应尽最大的力量去念佛,但须各自量力,不可用力太...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中生

【经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

临终俱宜念佛以助

原文: 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

求生净土的灵芝元照律师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的,这个时代靠戒律很难断见思...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受菩萨戒的好处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

【推荐】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个字

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

现在念佛回向给过世的母亲,还能往生吗

问: 我母亲生前追求故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我给她...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

【佛教词典】业有五种决定

【业有五种决定】 p1220 显扬十九卷四页云:又如是业、...

【佛教词典】信受奉行

信受如来所说的法,和切实奉行如来所说的法。...

妙莲老和尚《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

亿万人心中的菩萨--证严法师

数月前我就听说,只要是世界上稍微有点影响的灾难,发...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永不见佛,永不闻法,这是最可怕的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楞...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

了解自己,看清内心的相貌

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

傲慢障道--阿难的悟道因缘

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

拜佛的养生原理是什么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