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别辨心相明去取——圆心之相

大安法师  2024/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别辨心相明去取——圆心之相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那谈什么是圆的发心,这里可能就更深邃一点了,也是正确发菩提心的核心内容,这里要用智慧来观照了。“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这“自性”就是自心本性。自心本性是什么呢?就是空性,就是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那个“性”。所以进一步谈,不仅是众生不在心外,众生是在心内,跟众生是同体,“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自性的一种迷,你觉悟了就等于度脱了。自性是佛道,你觉悟了的自性就是佛道。既然是自性里面的,那也就很容易成就,不是心外的啊。所以圆教的发心,特别讲这个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一如,“不见一法,离心别有”。

那建立了这个圆教的知见后,怎么发起菩提心呢?“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这里要注意了,这里谈的虚空,不是谈虚空之相,而是谈空性的问题。所以般若系的经典常常讲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影、如泡、如阳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虚空花,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个虚空中本来没有花,但捏目成花——空花;虚空里面显现花相——幻相。

要理解菩提心是虚空之心,这是胜义谛层面的一种知见,就是菩提心是离相的,是无相的。自性本来不生,自性空故。这个虚空非色、无见、无对待、无漏、无为。但是虚空的作用在什么地方呢?一切有为的物相,都要依虚空来建立。如果没有虚空来遍一切处,那就会有障碍。所以谈般若系经典,常常有一个知见,就是:正因为有空义故,一切法才能成立。没有空就成立不了一切法,这是深刻的辩证关系了。所以菩提心就犹如虚空,无相,又不要执著还有个虚空之相,那都是不对的。就在如虚空的菩提心里面才能生起利益众生的智慧,才能去知恩、去报德,才能生起慈悲心,才能生起对一切众生的同体感。所以是以无相的、空性的心发这个愿,虚空之愿。愿是缘起法,所以有时候讲无愿之愿。自性本体无愿,但又生起了这个愿。

虚空之行,有时候称为无行之行。本体上是无行,无造作,但是缘起法当中又不离开这个行。这就是般若系经典常常讲的,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谈如虚空的问题。但又要生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只是谈如虚空、如幻、如影,而你没有生起一种行,那就堕到断灭见里面,那也是不对的。所以这个“行虚空之行”,无行之行。

“证虚空之果”。这里注意了,这个果你也不要以为有一个实体的东西。“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般若系经典谈这个发心,“无所得”是一个不要忘记的观念,如果有所得心就白云万里了,“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里佛告须菩提:“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发菩提心也是这样,“实无有法发菩提心”,不是有个真实的法发菩提心者,发菩提心要当下体会那个空性。“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还发什么心,还有一个菩提心的实体吗?这是没有的。所以菩提,无论初发心还是它的果,无处住,就是要把握它的空性。

度众生也是,你行虚空之行,你不是要去度众生吗?但你还不要执著有真实的众生可度。《金刚经》告诉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要生什么心呢?“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这就是要把握这个空性,你不要以为有真实的众生,众生自性本空。你如果有一个真实的众生,那就著相了。著相就体现为四相,如果一个发心的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这就是能发和所发都是寂静、无相、无我,这才是菩提。这个空性也无空相可得,这个“空”也得要把它空掉,“空空亦空,一空到底”,就称为“毕竟空,无所有”。要去把握这个义理,这样才可以说达到了圆教的发心了。所以说终日度生,终日无一众生可度,虽无一众生可度还要勤勉地去度众生。一个在理上说,一个在事上说,理和事一定要圆融,才有圆教的味道,“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对这一点也可以举一个公案。《维摩诘经》里面,天女散华,散在菩萨身上都掉下去,散在声闻身上,华粘在身上不能落地。舍利弗就很讨厌这个华,就要把这个华弄掉。散华的天女就跟舍利弗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甚至那个天女还把执著男相女相的舍利弗变成了天女的样子,把她自己变成舍利弗的样子,再又都变回来。这些神妙作完之后,搞得舍利弗就觉得她很了不起,最后就问她,说你多久才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呀?天女说:“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问我什么时候能成无上佛果,等你成为凡夫的时候,我就能成佛果。舍利弗说:“我作凡夫,无有是处。”我已经是断尽了见思惑的阿罗汉,我再回到凡夫,无有是处。天女就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为什么这么说呢?“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菩提,不要以为真有得一个什么东西,无有得。这就是《心经》讲的“无智亦无得”,也是《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寿者就是指涅槃,涅槃相也是没有的。舍利弗还不明白,还要问,现在有很多诸佛都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如恒河沙,那怎么说呢?天女说,这是从世俗谛的文字数字而言,才说有过去多少佛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有多少佛,未来有多少佛,这是随应世俗谛来说。但在胜义谛,菩提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天女再进一步启发他:舍利弗,你得阿罗汉果耶?还是无所得耶?舍利弗说:“无所得故而得。”天女说:“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无所得就一定是把握空性了,但是不坏世俗谛。所以无智亦无得,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有这样的一个理念,这就是圆教的发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

何谓「涅槃寂静」

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

【佛学漫画】般若·心经

般若心经...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

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者,觉也。当你心里念念想着众生...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

【佛学漫画】逆袭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

这个功夫成片首先是来自于禅宗参禅的一个术语。就是他...

【推荐】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问: 请问师父,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大安法师答: 在...

阿弥陀佛遍法界,只需临终念感通

你看世间上连一轮月亮都能千江有水千江现,更何况阿弥...

如何才算初具信愿

问: 我是初学者,与净土有缘,听了您的开示后知道了如...

【佛教词典】欲恚害界

【欲恚害界】 p0986 瑜伽九十六卷八页云:复次不净、慈...

【佛教词典】文殊三昧

(术语)发无相妙慧之三昧也,此智慧为文殊所具,故名...

十方诸佛都在自己刹土,宣扬赞叹阿弥陀佛名号

仰仗佛力 由通途佛法仗自力之难,我们再来观照净土法门...

经常喝酒带来的危害

俗话说酒能乱性,酒后无德,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脑,让人...

以戒为师

说起戒来,十分容易,拿着戒的放大镜去挑出他人的毛病...

何谓烦恼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

【推荐】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

素食婚宴渐成时尚新潮流

周末要去参加朋友的婚宴。2011年,如果你周末想请人吃...

【佛学漫画】八正道

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真正践行善法,才是为自己铺设的最佳...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

求人天福报,只得来生痴福而已

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 就是福峻这个...

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

菩提是指开悟的智慧。梵语bodhi,系从有知或觉之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