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26愿)菩萨得金刚身

大安法师  202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26愿)菩萨得金刚身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我国中的菩萨悉皆能得金刚那罗延的身体。若此愿不能兑现,就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在考察他方世界时发现,众生的业报身往往陋劣,包括诸佛座下的诸多弟子也不算胜妙,是故发愿往生极乐国的菩萨眷属皆得那罗延之金刚坚固身。金刚表体性坚固,那罗延是天上力士的名称,表明力量强大。换言之,极乐之往生者得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即可获如来身。

反观我等业报身,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血肉之躯,常为疾病所苦恼。四大如同箧中四条毒蛇,无论怎么侍候它,它都会反咬一口,一大不调就会起一百零一种病,病苦便伴随一生。同时这个业报身又是无明欲望的产物,欲火燃烧,身心燥热,不得安宁。是故,人之大患在有身。有此陋躯就必然要生病,必然要衰老,必然要死亡。苦哉奈何!古人云:生病方知身为苦,健时多为他人忙。平时还不觉得身苦,等到生病,发烧疼痛难忍,痛得叫爹叫娘时,才知道这个身体很苦,而健康的时候都在忙忙碌碌为他人作嫁衣裳了,从来没有想过怎么解脱身体的苦患。

净业行人要常观身体的不净,这一层薄皮里面裹的都是粪、尿、脓、血、痰,极为污秽。而众生还时常去梳妆打扮,洒香水,扑脂粉,用种种方法掩饰身体的污秽,做自欺欺人的勾当。

对我等业力凡夫种种身体的苦患,阿弥陀佛一目了然,是故从大悲心显现此愿。十方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经由莲华化生,就不再是血肉之躯,而是那罗延的金刚身。此金刚身没有八万四千尸虫,因此永不生病。此金刚身不是无明业力所载的凡躯,而是由阿弥陀佛正觉愿海所生。“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往生论》)一切往生者,悉由阿弥陀如来正觉莲华中化生。此莲华即是转凡成圣的玄妙宫殿。是故从莲华出来,即是金刚那罗延的身体,又称为“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无量寿经》)。

清虚是道教的概念,意为清净虚无。即身体不是由肌肉、血液、骨骼等实体所构成,乃是光磁的集合。无极也是道教的概念,表空性、实相,无极之体说明是以实相法性为其体。换言之,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即是如来身。如来身乃是由无量福德和智慧所凝聚,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后,修一切善法,诸如修三十七道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六度万行诸功德所显现出来的身体。如来身永不会生病,不会衰老,不会死亡,无衰无变,无始无终,寿命无量。

有了无量的寿命,有了坚固的金刚身,有了那罗延的力量,才能逍遥自在,才能够回入娑婆世界烦恼稠林、生死之海来开化恒沙众生。否则,欲于秽土度众生,因自身孱弱故,无济于事。

省庵大师《八苦诗》中,有一首述病苦诗,与此愿有点关联,援引如下:

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

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自昔欢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

岂知极乐清虚体,自在游行白玉阶。

厌离娑婆与欣求极乐是一体两面。在这首诗中,通过病苦就把厌欣联系起来了。地水火风四大一时不小心就会失调,一失调就开始发烧、寒颤、痛苦呻吟。生病的时候无计安顿这个苦恼的身体,坐又坐不住,走也走不动,躺着又难受,吃饭咽不下,无计可施。在苦痛中就感觉长夜漫漫,残灯留影,而且由于病痛无法入睡,连梦都做不成。深夜的雨滴都好像在滴淌愁绪,满街都是愁苦。

这时就想到,往昔身体健康时到处去娱乐,现在病苦缠身,有谁还会怀念自己呢?寂苦之际,宜应忆念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彼土,这个苦恼的病体,就转换成金刚那罗延身了。金刚身体即能远离病苦、衰老、死亡,逍遥安乐,自在游行在乐邦白玉台阶上,乃至可以分身散影到他方世界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之,亟须厌离这苦恼的病躯,矢志极乐莲邦,换一个金刚那罗延身体。勉哉庆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感应有四种

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岂容不去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

净界法师:念佛法要

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学习的重点是念佛法要。我们希望...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

怎样判断自己对净土的信心

问: 怎样判断自己是真信还是假信? 大安法师答: 其...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

何为有净土,何为戏论

什么叫净土?这个话好说,但是净土可不是简单的。这是...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浪费时间在世间事,那你没有做到至心信乐

临命终时,用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来庄严这句名号,...

【佛教词典】清净世界

复有清净世界,非苦谛摄,非业烦恼力所生故,非业烦恼...

【佛教词典】爱别离苦

梵语 priya-viprayoga-duhkha,巴利语 piya-vippayoga...

当知杀生须还命债

平时人死了埋在坟墓里,吃荤的人把大鱼大肉吃到肚子里...

老实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

了凡四训:改造命运的窍诀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居士写给孩子的四篇家...

宏海法师:阿弥陀经直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佛教中的财神是谁

在佛教中,虽然没有专门称呼财神的说法的。但是佛和大...

圣严法师《心无挂碍》

菩萨因为已到无所求无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罗蜜...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

汪汪叫的禅悦日子

有一个青年刚刚结婚,小夫妻新婚燕尔,浓情蜜意,日子...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

初心菩萨亟须亲炙阿弥陀如来

疏文: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

净土信仰对晚年白居易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作为唐朝士大夫学佛的代表,他的佛学思想,尤其...

知错能改的村长

有句话说「心净则土净」。一念心平静,就是心灵的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