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大安法师  2024/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名字已,都能得到普等三昧;安住在此三昧,直至成佛,恒常睹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菩萨修行道业,信解十方有无量诸佛,自然渴望自己能契证三昧,于定中见佛相好,闻佛说法,得佛加持,蒙佛授记。阿弥陀佛了知他方菩萨的心愿,便称性发愿,令闻信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悉得普遍平等三昧;于此三昧,能普见十方一切净土与秽土的诸佛,普供一切诸佛,于无上菩提终不退转,疾速成就佛果。

东晋慧远大师及其莲社的诸位莲友,修念佛三昧,就有不少定中见佛的经历。慧远大师就有过三次定中见佛的体验。他曾以书信的方式向鸠摩罗什大师请教关于定中见佛的问题。问曰:《般舟三昧经》多引梦比喻见佛的体验,梦是自己的想心所成,定中见佛若是如同梦中之所见,那定中之佛是自己想出来的产物,还是出于自己这边;如果定中所见之佛是外来的,那就不能说是梦中之佛,可这样又似乎是心外有佛了。到底该如何去理解这个问题?

鸠摩罗什大师回答说,见佛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菩萨自得神通,或得天眼见佛,或飞到他方世界去见佛、请法、断疑。第二种是虽然没有现前得神通,然由系心一处,即得见佛,请问所疑。第三种学习念佛,或以离欲,或未离欲,或见佛像,或见生身,或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以上三种定,皆名念佛三昧,境界有优劣不同。慧远大师定中见佛属第二种情形。所见之佛并不是虚妄,亦非由妄想而生,此乃由佛愿力的加被,令念佛行人得正受正定,因缘和合,显现定中见佛之神妙。(《大乘大义章》)

莲社刘遗民居士也有定中见佛的体验。当时,他还欲求证所见之佛的真假,于是他就动了个念头:如果您真的是阿弥陀佛,能否用您的手摩我的头顶?阿弥陀佛应念即以金色兜罗绵手摩他的头顶。他又动念:如果您真的是阿弥陀佛,能否用您的袈裟来覆盖我的身体?阿弥陀佛即应他的念头,满他的愿,又以袈裟覆盖他的身体。可见,定中所见之佛,是灵灵不昧的,是可以互动感应的,不是妄想的产物。此生佛感应,佛愿加持,定中见十方佛之妙应,乃法界甚深奥藏。

生佛感应道交端赖于阿弥陀佛这一愿的加被,也唯有念佛行人才能得这样的普等三昧。何以故?因为这一愿有个前提——“闻我名字”。慧远大师白莲社的莲友们都是闻信阿弥陀佛名字的贞信之士,他们真为生死,放下万缘专修念佛三昧,如救头燃,精进办道。当时,有慧要法师擅长工巧,用木材制作了莲瓣十二叶,流水击动莲瓣代表十二个时辰,称之为莲漏。莲社的缁白二众就以此来计时,夜以继日地修行。其住普等三昧,见到阿弥陀佛,亦是法尔自然之事。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阿弥陀佛惠予十方众生的庄重承诺。现生得普等三昧的行人属于现前见佛。或行人于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属于现生临终见佛的情形。而业障重的行人,虽然阿弥陀佛现前,却看不清楚,或只隐约见到莲华,亦得往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在莲华中或经历六劫或住十二大劫,方始从莲华里出来见阿弥陀佛,这便属于当来见佛的情形。无论现前当来,但信愿称名,见佛是决定不虚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

扫除临终的一切障碍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别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

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

净土宗临终的正念绝对不是自然出现的,也不是佛菩萨赐...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

【佛教词典】机缘

机,根机;缘,因缘。众生之根机具有接受佛、菩萨等教...

【佛教词典】一音

(术语)一音声也,指如来之说法而言。维摩经佛国品曰...

人生最大的「爱别离」

在恒河边,释迦牟尼佛与几个弟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他突...

西方净土的欣慕行

释尊对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描述,为我们建构起一个至极...

老和尚与小和尚的对话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 「怎...

临终助念的重要性

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

一切法门六字全收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怎样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问: 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法

1.学会沉默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问: 善导大师的弘愿门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善...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

秋季的「四大名补」

真正的养生高手,不见得依靠保健品,有时候,吃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