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决人生当中最终极的问题

大安法师  2024/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解决人生当中最终极的问题

【或问终身。菩萨曰:“汝问终身耶?我这里没有断终身的法。为因菩萨历劫修行,不曾学得这事。然汝亦太愚痴,终身便不过如此,问他何益?汝何不问头儿白了,面儿皱了,身子软了,无常将次到了,阎罗大王面前,如何抵对他一言半句,免得被披枷带锁去。这事汝何不问问?”】

宜问脱轮回之法。你应该要问一个大的问题:怎么了脱轮回之苦——这个方法。这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当时有人在临坛,他问菩萨,问什么呢?问终身,终身就是问自己的命运:我的命怎么样呀,有不有财呀,活多长寿命啦,等等这些,问这个,这叫祸福吉凶。

觉明菩萨针对这个人来说:你要问终身的命运吗?我这里可没有断终身的法。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无量劫修行不曾学到这件事情,意思就是说,自利利他的菩萨道,是要解决人生当中最终极的问题:了脱生死轮回之苦,成就自性本具的佛性,这才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大事。

现在一般的人,由于这种世间的心很重,看不破世间命运的好坏都是梦幻泡影,这就是愚痴,所以他就必然就喜欢问这些命运的情况。所以你看佛门里面——寺院为什么抽签算卦那么多人非常热衷,是最跑火的地方。那有的寺院呢也用这个来谋取寺院的利益,甚至还故意串通,现在有些地方的旅游团队跟这些所谓的旅游寺院就搞成了一个商业链。商业链呢,就是带了一个旅游团队来故意到一个寺院,有一个大师在那儿,或者上师,这个上师就在那里给他算一算,弄一弄,说说他的终身命运。

说完了之后,旁边的那个导游就说:哎呀,说得很好呀,大师今天说的,你们也做点功德吧!人家不好意思就做功德了。或者几百块,甚至几千块,甚至他们串起来:实际这个所谓的大师他也并没有宿命通什么,也算不准。

那个导游呢,就会把这些游客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身体情况,先提前告诉这个所谓的大师。“大师”了解这个信息,跟那些人讲,讲来讲去还讲得是那么回事,好像是真的似的,搞得人家就更相信,都掏钱,现在把这个都搞成一个商业链了。这个事情搞了这么多年,但还是生意很跑火,这就是由于一般的人都很愚痴,他喜欢问这些东西。实际上在佛法——正法里面,算卦呀,算命啦,抽签啦,这些都属于邪命了,五种邪命之一,是不许可的,是犯戒的行为,不能用这个去谋财的。

所以你看觉明妙行菩萨在这里,就很直接了当说:你问这个东西是太愚痴了,终身也不过如此嘛!你问它有什么利益呢?你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最终临死你一点都带不走。再加上人的一生的命运,确实是有命运,这就好像看电影一样的一幕一幕下去,既然它会这么演过来,你提前知道它的结局又有什么意思呢?你就顺着它的过嘛!但是你要关心最应该关心的问题。

菩萨说:你为什么不问问你的头发快白了,脸面上的皱纹多了,身子骨也软了,死亡——无常很快就要到了。你就到阎罗大王面前接受阎罗王的审判,阎罗王旁边有一个业镜,那个业镜一照,你一生行为造作,善恶业,乃至举心动念,都在业镜里面照得一清二楚。这时候面对你一生的行为,你造业这么多,阎罗王就得把桌子一拍:你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那样,你怎么辩解?怎么用一言半语来辩解?在这样的恶业面前,你怎么避免下地狱遭受苦刑那种披枷带锁的结局?

菩萨讲这个是非常严峻的。你不问问:你身上恶业这么多,即将要到地狱里面去,你怎么避免下地狱的果报?你不问问这个,你问你能活多长寿命,有多少钱,“我一年一年的八字流年怎么排”,你问这些干嘛!重要的问题你为什么不去问问?

这就向我们点示,我们生命当中的终极关怀直指生命的大事:了生脱死——轮回之大事。不要在那些人天福报,这些小枝节上去浪费自己的光阴;因为那些都是不真实的,都是一个接一个梦,梦幻泡影的事情;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假的。为什么不关心真实的事情?那这里跟前面一起来看,这个菩萨处处指点要把道念生起来。道念生起来,他马上行为就不一样了,就不再像原来因循苟且去过日子了,就得要奋发起来,在道业上专注他余下的生命了。

莲池大师在他的《竹窗随笔》里面写了一个他同时代的故事,叫“今日方闲”。说杭州有一个中年人,他脸上长了一点麻子,姓鲁,大家就叫他鲁麻子。可能青年、中年都忙于事业;等到中年一天,他把子女都集中起来了,说:我现在世间的事情都做完了,这个女儿嫁出去了、儿子娶亲结婚了、这些事情都完成了,你们也都可以自立了,那我现在要求闲“吾将求闲”。他怎么求闲呢?他有一个特别的做法,叫子女把棺材打好,把这个丧事,就是死亡的丧事,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准备好,就在那一天出殡,让子女都披麻带孝引着这棺材,自己在后面坐着轿子:就是让子女做一个把自己送殡的场面。

他在西湖做了一个别墅,然后他全家人把他棺材送过去,他把棺材放在别墅的庭院中间。就跟子女说:好,就算你们出殡把我送到这里了,你们都回家了,我再也不回家了,你们也不要过来了,就当我死了,在门口写了四个字:今日方闲。带着棺材在那里开始修行,一辈子再也不回家,不到城里去。这就是他生死心切,真的要办成这个事情就得要动真格的,要在心理上跟家人、跟亲属都划清:今日方闲,我再也不管世间任何事情了,就是修行。

由这件事情,莲池大师非常感慨,发了一个议论,他主要是对出家人发的“出家者,本闲也”,本来是很闲旷的。但是看看呢,反而出了家还么劳形苦志,还这样奔走名利——每天忙得不得了,每天忙于名利而不知道休息:你对比一下,人家一个居士,中年人,都“今日方闲”。你一个出家人天天去忙于名利,还忙得团团转,那你可能在你的寮房要写四个字:今日方忙。那不是今日方闲了,今日方忙,忙忙叨叨。这些都要我们引起警觉,我们一定时时关心生死之大事,世间的名闻利养的心要把它放下。

虽然有些弘法度生的事情,也不要执著,随分随缘地去做,还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净业能否往生之大事。身、口、意三业都要念兹在兹;这个大事,在我们内心把世间的念头要逐步地洗涤干净。这样才能冲破三界六道长久轮回的铁网,蒙佛慈力加持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最要明白,最要办的一件大事。好,南无阿弥陀佛!

《西方确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无量诸苦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经常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业力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烦恼浊,天台宗称之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贪嗔痴...

唯识学泰斗惟贤长老今晨圆寂

佛教在线重庆讯: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

念佛法门只是老太婆修的吗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了生死。了生死的法...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有三种福田要去耕耘

圣人告诉我们,有三种福田我们要去耕耘,会有好的报应...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

阎浮提众生的业感差别

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能感得百千种报应。有现报,现世...

想当官还是要靠积德

在世间法当中,如果有人说谁将会成为考试官,那很多想...

【佛教词典】隔子门

寺院住持所居之方丈室,其面向外庭之小门,称为隔子门...

【佛教词典】离生喜乐地

为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初禅天。盖三界共分九地,即...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妙莲老和尚自述闭关苦修的传奇20年

环境愈苦道愈坚 俗语说多难兴邦,如果生活安适,人心就...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在八种因缘下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

砍树取果

在一座宫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树,结出的果实...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

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