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大安法师  2011/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要相信它,要接受它,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扬善止恶非常重要。三世因果所传达的是真理,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佛教劝善的语言,说教之词,不是那么回事。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生命轮转的观念,我们的神识不会随着肉体的消灭而消亡。如果一个人接收了断灭见,人死灯灭,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那他就很难接受三世因果的法则。

实际上生命是流转轮回的,人死之后,神识(阿赖耶识)离开身体,它又要找寻一种生命的载体,在六道中轮回。投到哪一道里去,是根据业力来决定的,重者先牵。所以一个人前世所作所为,如果是善业多,就投生到三善道,福报就比较大一点,享受人天福报。如果前世的恶因多,杀盗淫妄五毒俱全,那恶业牵引,就到三恶道。如果造作的是五逆十恶的罪业,那就直接下阿鼻地狱。

一般人的心是波动的,他即便行善,善里又有恶,所以是善恶交杂。善恶交杂,善多恶少,那他享受的福报就不是纯一的乐报,乐报里又夹杂着苦果。因此因果关系绝大多数是错综复杂的。有的人可能很有钱,甚至很有地位,但是身体不好,甚至寿命短暂。有的人可能很贫贱,经济很潦倒,但是可能身体比较健康,活得很开心、长寿,但是确实很贫穷。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是一帆风顺,作官、经商都很顺利,得到上级的宠爱、重视,但是家庭不和睦,子女不孝顺。所有这些,善中有恶,恶中有善,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这就是我们命运的状况。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力量,都是来自于自己作为造业主体因得果报的自然报应。随着他前世所作所为,今生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业因果报的对应关系是不差一毫的。但是我们看不清楚。因为我们的眼光只能看到这一期的生命,对于过去世、未来世这么长时间的业因果报我们不了解,所以常常不相信,常常觉得是空洞的劝善之言。

不仅因果丝毫不爽,而且种小果大。这就好像你春天播种一粒粟米,秋天收获的是几万颗粟米。同样,我们在造作善恶业的时候,举心动念做的事情好像很微小,但是下一辈子得到灾殃或者福报的报应却很大。所以佛一直叮嘱我们要善护其念,要谨慎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造化自然之理,是法尔自然的。没有人去操纵、去主宰、去运作,它自然而然就会显现业因果报相对应的法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释尊三事笑缘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

念佛能改变因果规律吗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比如一个人癌症本来该受报的,诚...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佛陀在世时也曾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有一件事让佛陀永远...

佛陀乞食空钵而回的因缘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注音版】往生论注

...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问: 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

《无量寿经》的五种原译本

一、《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 译 二、《大宝积经无...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

【佛教词典】四种世俗不自在法及四种真实不自在法

【四种世俗不自在法及四种真实不自在法】 p0472 瑜伽十...

【佛教词典】理体

万有之本体。与理性同义。...

观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

《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净肉呢

何为三净肉,三净肉即三种清净的肉: 一、不见,我眼...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念观世音菩萨三年多瘫子康复

明朝崇祯年间,安徽有个乞丐,因为下肢瘫痪,就双手代...

念地藏菩萨圣号,临终随愿往生佛国净土

随你愿生哪个净佛国土都可以 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

活在当下

从前,寺院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僧人。老僧才学广博,声...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

学佛的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 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

相信六道轮回会给我们什么样的观念呢

六道轮回确实是我们业力凡夫的真实的生命现象,但我们...

学佛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

天生暴躁

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