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既不执着又能精进,这个矛盾怎么处理

净慧法师  2024/1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既不执着又能精进,这个矛盾怎么处理

问:师父,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有很多的想法,进取的心,所以我估计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佛教里说的不执着,当然佛教里又讲精进,这种矛盾——他们觉得好像有一种矛盾,既不执着又能精进,这个矛盾怎么处理?

还有就是说,佛教所说的精进和世俗说的进取心有什么区别?因为,可能学佛之后,有个印象好像是“这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不执着、不执着、放下、放下……可是你们又有很多事情,竞争很激烈,学业事业上都有竞争。这个问题,请师父您给我们开示一下。

净慧法师答:在我们生活的主流语言当中经常会出现:“某某人对事业、对学问有一种执着的追求。”主流语言当中是把执着当作一个褒义词来广泛地加以使用。在佛法当中,是把执着当成一种负面的思想认识或者见解。

所谓执着,佛教是把它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叫做“我执”,我们姑且把它叫做生命的执着;一个叫做“法执”,我们姑且叫它观点或者见解的执着。

那么,首先我们说佛教所说的执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佛教的执着有一个意思,就是把一切的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看作是固定的,看作是稳定的;第二个意思就是把财物、知识,一切从我出发,从自私出发,从贪欲心出发,因为“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一起了“我”的观念之后,第二个人、第三个人都不能侵犯我的利益、我的权利,甚至于我的观点和见解。

大家这样初步地理解以后,就知道佛教讲的执着,和我们社会主流语言讲的执着是有所不同的。主流语言的执着,是讲对某一件事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是一种正面的表述;佛教所说的这个“执着”呢,是说这件事本来不是这个样,但是他从他的见解上、从他的观念上硬是要觉得是这样,所以他是一种执着,是一种偏见,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两者绝对不同。

世界的一切事物本来是无常的。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把万事万物看作是常的,如果是说把无常的东西看做是常,那就是一种不正确的见解,如果硬要坚持这种不正确的见解,那就叫执着。

佛教进一步讲要破除执着,破除执着就是破除和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背道而驰的那些观念、那些观点、那些见解。所以说佛教“破除执着”它完全是一个积极的思想引导、积极的观念的引导,它完全不是消极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有执着,就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非常狭隘的范围之内,因为他的观点不正确,见解有偏执,那么它就不可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因为他认为他就是唯一正确的。

如果再进一步讲,有执着的人,就是画地为牢,不能够跳出那种狭隘的偏见,跳出那种极其狭隘的个人的利益。从这样的一些分析来看,如果一个人坚持某些不正确的观点,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见解,那他一定不可能积极进取,一定会在事业上,在生活上,学问上难以进步,因为他已经有预设的一个框框。

他的见解不能突破他那个预设的框框,他很难吸收更加积极的思想,更加积极的、更加有效的生活方式。我这样地来讲执着,不知各位能不能够明白一点。

假如说我要完全照佛教原原本本来讲的话,那可能讲出一句出来以后,你们会提出一百个问题,这些也没有离开佛教对执着的那种阐释。

希望大家从突破小我的观念、突破个人的狭隘的利益、突破个人的偏执的、狭隘的某些见解,这样地去理解佛教里所说的破除执着的初步意思就可以了,在学习佛法深入了以后,慢慢地就会明白怎样叫做破除执着,破除执着究竟对我们人生的改善,对我们智慧的提升有什么好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行人一定要有孝心

问: 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大安法师答: 孝心是做人...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问: 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

亲近邪见的法师会有什么危害

问: 亲近恶知见、邪见的法师,对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有...

有没有浅一点又能快速得成就的佛法

问: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 常福...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

烦恼为何不能克服呢

问: 有些在家人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克服呢? 净界法师...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今晨安详示寂

2013年4月20日凌晨6:26分,近代高僧虚云和尚法子、中...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净慧长老:做命运的主人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

【佛教词典】器世间量

【器世间量】 p1384 俱舍论十一卷一页云:如是已说有情...

【佛教词典】无心三昧

梵语 ni?cinta。谓灭绝分别思量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

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样的人才能往生呢?在净土法门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

明朝郑兴儿:不贪人财积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个叫郑兴儿的人,他在一个姓王的部郎...

佛教中的「称谓」有哪些

称谓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代表...

未成佛前先结人缘

【后复载一僧,博通经论,所至无所遇。乃咨嗟叹息。傍...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

修行人一念贪恋投胎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赚了很多钱啊;...

少年时代的玄奘大师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是萌发理想的时...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