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腊月三十日到来如何抵对

净慧法师  2025/0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腊月三十日到来如何抵对

古代有大德把修行功夫能不能过硬,在关键时刻能否发挥作用,比喻是“腊月三十日到来如何抵对”。

腊月三十日是什么意思呢?腊月三十日就是一年最后的一天。一年最后一天不是过年的好日子吗?为什么就比喻成为一个难关呢?我们没有经过事情的人,没有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就不知道腊月三十日的含义是什么。在旧社会,穷苦的人过不了日子,整年就靠借账过日子。农民种地主的田,要交租子,一拖再拖,拖到腊月三十,还是得交;穷人欠了富人的债,也是一拖再拖,拖到腊月三十了,债主逼上门,欠账就要还钱。反正,腊月三十日这一天,是一个算总账的日子。

这就比喻我们修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怎么来对付自己生命中潜在的种种烦恼,怎么来面对生命垂危之际的种种痛苦。那就好像是债主逼债一样,那就好像是要还钱一样,你有没有那个资本,还不还得了?腊月三十日这一天你过不过得去?所以修行要在平时用功夫,不要等到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大家想想看,欠了别人十万八万,到了腊月三十日这一天拿不出钱来,逼债的人又坐着不走,是不是手忙脚乱呢?

在生死关头,如何潇洒地打发腊月三十日这一关,这就是学佛修行的根本问题。在历代的高僧传、传灯录、各种往生传上,看到有众多的大修行人,到了腊月三十日这一天,坐着走的有,站着走的有,躺着走的有,甚至倒立着走的也有。那就是潇洒自如地度过了腊月三十日这一关。这个末后关头,就是对每一个修行人最终的考验。是手忙脚乱还是来去自由,历代祖师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历代的祖师都是说走就走。

我们这一堂,居士比出家人多。在居士里面修行好的,到了腊月三十日,潇洒自如地走掉,也大有人在。其中有位庞居士,是唐朝马祖会下的一位大菩萨、大居士、大修行人。庞居士说:“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luán,团聚义)头,共说无生话。”庞居士有儿有女,也有妻子。儿女不婚嫁,全家都修行。而且庞居士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把全家的细软财产在湘江上沉到水底不要了,然后就过自食其力的农耕生活。庞居士女儿会编竹篮子,庞居士的儿子会耕田,庞居士本人和庞婆都配合儿女来服务,过那种清贫乐道的生活。

庞居士到了晚年,要离开人世,显现了一段末后风光。

有一天,庞居士对女儿灵照说,你到门外看看,是否日正当午,如果日正当午,你就快告诉我。灵照走到门外一看,日正当午,就回来告诉父亲,日正当午,不过有日蚀。庞居士听到此言,就走到门外看个究竟。灵照趁着父亲下了禅床走到门外的时间,即刻登上父亲的禅座,合掌就走了。父亲回来一看,莞尔一笑:“我女锋捷!”这样地来赞许女儿,既没哭也没啼。于是,庞居士就延长七天的时间再走。到了第七天,州官于頔(dí)前来看望庞翁。两人在一起谈禅论道,最后庞居士告诉于頔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然后,庞翁头枕于頔的大腿,走了。多潇洒!

这个时候,庞婆看到女儿七天前走了,老头现在也走了,她就到地里去告诉正在锄地的儿子,说你父亲已经走了!大家想想,他儿子是什么反应呢?他儿子二话没说,就在地里扶着锄头柄,站着走掉了。多洒脱!

庞婆看到这种情形,不是像我们今天的人,即使念佛几十年,看到老头也走了,儿子也走了,女儿也走了,那还不哭天怆地呀!庞婆不是如此。当时他们家正住在今天襄樊地区的鹿门山下。鹿门山麓有一块大石头,庞婆走到石头跟前,就说:“立亡坐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两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喝一声,石头开作两半,她往石头缝里一钻,石头又合拢去了。庞婆也走了,而且走得干净利索,钻到石头缝里去了,任何踪迹都不留在人间。

这就是庞居士一家的风流事迹。这才是真正的风流,真正的潇洒!在生死岸头能够有如此的自由自在、游戏神通,这才是真潇洒、真自由!这是全家信佛的千秋典范。我们今天,全家信佛的人有很多;全家信佛信得很虔诚、很潇洒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的,也很多。但是,百尺竿头还要进步,要向庞翁一家学习,到腊月三十日还能留下一段风流韵事,那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大解脱。

尽管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年年在过腊月三十日,是否对这一天有切肤之痛的感触呢?要在这个地方考问自己,要在这个地方认真地思考。如果说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此时就来临了,我们怎么样来打发?是躺在床上死去活来,还是潇洒自在地走掉呢?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深刻地反思,要在这份问卷上作出一个最漂亮的答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言

虚云老和尚上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

愿所有苦难众生,永不再流浪生死

这是我人生中的真实经历。 一场大病之后,我一直想把我...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

惟五更可以勾当自家事

李廌,是苏东坡的门生,他在《师友谈记》中记载了这样...

证严法师:惜时惜命

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从吃腊八粥想到佛教的未来

腊月初八,是佛陀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

【佛教词典】阇尼沙

梵名 Jane?a。意译为胜结使 。为毗沙门天王五太子之一...

【佛教词典】顶堕

(术语)菩萨于十信之相似位永断见思二惑永不沈于三途...

憨山大师《心经直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大安法师对初学佛居士的问答开示

问: 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

佛学常见辞汇(四画)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

大安法师:吃素的循序渐进

印祖对于不能吃全素的念佛行人也很慈悲。也确实有很多...

印光大师: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