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济群法师: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济群法师  2011/07/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稍不慎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由此而带来的危机感,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浮躁,甚至在未及思考之际,就被整个时代拽着往前跑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奔向哪里呢?我们不能否认发展的意义,但如何发展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在世人的心目中,寺院乃红尘不到之地。事实上,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寺院要保持自身的神圣性和纯洁性并非易事。所以说,佛教也同样存在着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与时并进,还是闭关自守?由此还衍生了更多的具体问题:从寺院经济的来源和使用,到僧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济群法师。

记者:在今天,发展经济几乎成了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法师长期从事通俗弘法,对社会问题始终非常关注,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济群法师: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社会,虽然民众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但一味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社会道德的下降,纯朴民风的失去。而所有这些,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金钱无法取代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更多的是感到忧虑。我并不否定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更关心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希望社会能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甚至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为前提。

记者:在人们的心目中,寺院是神圣而清净的,它不仅是僧人的修道之地,也是民众的精神家园。那么,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寺院这样的宗教场所是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济群法师: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尤其是国内的寺院,多数已成为旅游点。而政府又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这也在客观上带动了寺院的经济发展。这些年来,寺院的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但宁静的环境和纯朴的道风也在逐渐失去。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这是让我最为担心的。

记者:法师曾将佛教发展中存在的误区现象总结为鬼神化、来世化、哲理化和学术化,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向,商业化是否也会对佛教的健康发展构成同样的危害?

济群法师:北京有位居士读到《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发表于《人世间》创刊号)之后,对我在文中总结的这几点误区现象深表认同。他在来信中还提到:目前,教界原有的问题尚未解决,更出现了商业化的现象。可见这一问题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认为,佛教走向商业化,其实就是走向世俗化的表现。在发展经济的大气候下,很多寺院从发展旅游到发展各项服务行业,甚至连经忏佛事也演变为明码标价的贸易活动,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长此以往,佛教主体的神圣性将越来越淡化,最后可能就和世俗没什么区别了。如何避免佛教的商业化和世俗化?是当今教界应该探讨的首要问题。

记者:如果寺院也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我们就将失去最后一片净土,这既是佛教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寺院应如何保持自身的纯洁?而僧人又应如何自处?

济群法师:我觉得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把握好开放的尺度,其次是加强僧众乃至整个僧团的自身建设。

作为出家人,和社会的接触要保持一定距离。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红尘滚滚,所以现代人修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难。在过去,一道围墙就能保障寺院的清静;而今天,电视、电话、网络都能突破围墙的阻隔。除非具备很深的定力,否则单靠个人力量,的确很难抵挡世俗的冲击。而一个如法的僧团,就是抵挡尘世的一座堡垒。所以生活在僧团中,远比独自居于精舍更有利于修行。

而作为僧团来说,想要完全封闭起来,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学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自身解脱,同时还要利益社会,这就必须与社会保持沟通。但在面向社会的同时,要把握好开放的尺度,尤其要加强对电视和网络的管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地点内对僧众开放。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道风建设,通过戒律和禅修来提高僧人的自身素质。只要信心道念坚定了,就能明确作为出家人的本份和职责是什么,自然也就有能力抵制社会的种种诱惑,从而自觉维护个人乃至僧团的纯洁性。而这一点,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禅堂里的香板是怎么来的

香板,指形如宝剑的木板,是禅堂中法力极大的法宝。 香...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 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

初次见到师父应如何亲近

问: 请问亲近师父有何注意事项以及初次见到师父应如...

大安法师:述而不作话念佛

记者: 我们这些众生是迷惑颠倒、无明障重、有很多的...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

父母过世为他们立牌位有用吗

问: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我父母过...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想要断烦恼解脱生死,就要放下悭贪

供养具有灭除悭贪的作用。悭贪,就是吝啬、小气。佛菩...

生命的美容

当今社会面临着信仰危机,更面临着道德危机。受金钱至...

佛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

我是首次参加心理学界的论坛,本着交流和学习的态度而...

心非永恒、非断灭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

【佛教词典】乾闼婆城

梵语 gandharva-nagara。又作揵闼婆城、健达缚城、巘达...

【佛教词典】三种神变

又作三种示导、三示现、三神足。据大宝积经卷八十六载...

【推荐】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

「一夜情」的诸多后遗症

(1)患病风险。 偶尔一次没关系,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

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在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推荐】人在愤怒时要有忍劲

和州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居民养了一百只鹅。有一天,这...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只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

星云大师亲述韦陀菩萨显灵救人的奇迹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

念佛念经时流泪是好是坏

原文: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