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梦参老和尚  2015/0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里头夹着毒素。所谓毒素,就是还有贪瞋痴,起心动念,不清净的地方太多了。吃饭的时候,今天很合口味,不知不觉就多吃两口;那不好吃的,勉强哪,差不多就算了,这里面都有爱憎。有时候发脾气,不敢跟人家发,在心里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个事明明不晓得,根本不会,在很多人面前,怕失掉面子,勉强装会;不会的却装会,不懂装懂。因为在没得到清净的梵行之前,你的三业不会清净的。虽然也接受法,接受佛,接受僧,也皈依三宝,但这里头有毒素;毒素就是不纯,里头夹杂着爱染、爱见。为什么经过很多劫数都不能成道?成分不纯,不是清净行。

如果你能够放下,这样观察,“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经过去了,不再思念。没有一个人不留恋过去的,因为做个梦,他会想起很多事,也许会想好几天;做个坏梦,也会恐惧好几天。为什么?过去的不能消灭掉。过去就过去了,还是不能截断;未来呢?没有一个人不会想未来的,将来我会怎么样等等,这也包括我们修道者在内。

一下想住住茅蓬,一下又想清净清净,人多了,烦乱修不成。那你就去住茅蓬去修吧! 一个人去修又害怕,三两个人又打闲岔,那怎么办呢? 就这样,反反复复,多生累劫都这样。大家共住吧,嫌着约束,一个人静住吧,又懈怠,又恐怖;一年又一年,一辈子又一辈子,无量劫就这么过来了。如果你执著,于法乐住,喜欢的,就专持哪一法,不喜欢的就排斥。这些执著,每个修道者都有,还不用说到不修道者。

《梵行品》是专门为出家人说的。为什么?去除你的执著,你执著的不得了,就不能够随缘,一随缘就变了。达到随缘不变,那你必须观,观身无所取,那身业就没有了;观修无所著是意业,意业也没有了。对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住就不执著,一切法都不执著。佛说一切法,就是要你不执著;可是我们学哪一法就执著在哪一法上,不能梵行。梵行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动,专门落于空寂,那成断灭了,不是那样的意思。

梵行清净是指什么? 是把你那个心洗干净。相信你这个心跟佛无二无别,那就非得用梵行,一切无著。当你面对持戒犯戒,修与不修,会有另一种看法。

以前有一位师父,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大徒弟,已经深入修行了,可是外表没有显现出来,外相就是睡大觉。另外一个小徒弟非常精明,看不起不聪明的师兄,“这个家伙,出家干什么?一天懒惰得要死!”不过他师父是知道的,非常重视大徒弟。这个小徒弟自以为很聪明,就很不满。

有一次他的师父就试验这个小徒弟,拿个夜壶,老年人夜间尿尿用品,那个夜壶是瓷的,他师父就让他小徒弟洗。洗一遍,他师父说不干净,再洗,洗两遍,还是不干净,再洗。洗了好多遍了,拿来总是不干净,他就没办法了,“师父,我洗不好了。”“你洗不好,找你师兄去洗。”

嘿,他就烦恼了,“我洗这么多遍都洗不好,他一天睡大觉,他会洗得好?我看他怎么洗?”他就拿那瓷的夜壶给他的师兄洗。他师兄在那膝盖上一顶,把这瓷夜壶翻过来了,再去洗,一洗就干净了,翻过来还不干净吗?这时候他才知道他的师兄是真正有德行的,真人不现相,现相就不是真人了。

你从外相看,你看不出来哪个好哪个坏,得从本质上看。你看这位师兄对什么事都糊里糊涂的,因为他什么都不执著。这个小徒弟很精灵的,就是因为他太执著了,他才精灵。懂得这个道理吗? 你以为他在睡大觉,其实是在观心呢!

不要在相上执著。看看自己的念头,一天都起什么念;念头要是什么都不执著,就是清净的。你要是看什么执著什么,一句话也放不下。看着一点事,牵涉你的放不下,那还可以,因为涉及你的自利。不干你的事,你也跟着搅乱,放不下,你说你不是糊里糊涂,麻烦吗?

这不只是说话,而是检查你的行为,身所做的,有时候都不是真切的,心所想的才是真切的。身口是被指挥者,它有个识,指挥它的是识,你把识降伏住了,虽然不行,还是得降伏这个心。识是被心所指挥的,心的层次太多了,共有四十二个。咱们现在从十住、十行开始,乃至于到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佛,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

念诵《梵行品》,不用五分钟就可以念完了,要是去做,你要从凡夫地证到成佛。咱们讲的都是佛的境界、大菩萨的境界,一发心就成正觉了,这样的菩萨境界,能示现百劫作佛;可是我们的心,还没有完全梵行,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梵行,不要把这个问题看简单了。

我们怎么办呢? 咱们从净行达到梵行,先修持文殊菩萨所教授的一百四十一愿,再达到法慧菩萨所说的,一切无所著,这个时候功德就大了。是什么功德呢? 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成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读读《梵行品》就知道了。

要是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执著,那就像一个痴呆似的,像傻子似的,其实并不傻。中国有句话,大智若愚,智能越大的,你看他像傻子一样。他就是傻,小事不注意,大事不糊涂;越大的事,清楚得很,小事他根本不在意,要这样去修行。

我们一天当中就执著穿衣、吃饭、人我关系,要是把心放在这个上头,怎么能修道呢?怎么能清净呢?贪瞋痴放下了,戒定慧才能生起;戒定慧能生起了,你才能够一切无著。这并不是不持戒,而是他持戒达到这种程度了,不持而持,不再作意了,他不会犯戒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针丢了之后

有个人不小心弄丢了针,实在找不到了,他突然看到家中...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

走遍天下寻知己,未识这个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个简单的称呼,这修行人,要久住丛林,亲近...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

星云大师《如何在大众中相处》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在社会上和大众相...

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

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这四...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梦参老和尚: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

这四种行业的罪业无量无边

【善男子。譬如有人压油为业。一一麻粒皆有虫生。以轮...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

【佛教词典】名假虚实观

(术语)三假观门之一。观名之虚实之法门也。...

【佛教词典】有宗

指主张诸法为“有”之宗派。又作有教。与主张一切皆空...

泥泞留痕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

奶奶病重念佛痊愈的经历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就信佛。记得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

有十种行人多堕在邪僻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

彭鑫博士:伤精的药方

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伤精,每个人类型也不完...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

上辈往生是一定要出家吗

问: 法师慈悲,请开示三辈往生条件,听说上辈往生是...

佛学常见辞汇(十四画)

【像末】 像法与末法。见正像末条。 【像法】 正像...

积极护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据经典记载,救护生命是...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为什么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后能证得不退转

【原文】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