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梦参老和尚  2021/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佛给法下了个定义就是:“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依着法就像走轨道似的。

那我们要到达什么境地呢?认识自性,即认得自己的体性,一切法皆自己所造,你也是一切法。若你没达到这种境地,你是你,法是法,法把你迷惑了。认识不清境界相,就不得解脱。

要知一切法都是假的,皆妄心而有;但万法不离真,亦不离一心,世间一切森罗万象都称为心。为什么都能称为心呢?因为世间万法,不论从义理上说,还是从本体上说,都是一相,没有差别,以一切法同是缘生,即是因缘生。所以说,法不会自己生起,“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法就是心,心即是法,由境界而生心,把一切法转了即佛;如果心被一切法转,就是众生。《楞严经》上重点内容就是:“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被境转,就是被境所迷,不能明了,这样就会堕落。

例如《金刚经》上说:一切诸佛菩萨行了利益众生的事业,像布施或念佛,请问这功德的大小?佛说:没有功德。须菩提已断了见思惑,证得阿罗果的人,他听了,生起疑惑,就问:为什么说没有功德呢?没有功德是菩萨对自己所修的功德不贪著而已。没有想“我做了这件事,我去利益了谁”,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

像我们道友,做了一点功德事,就执著不放,挂在口头:我如何如何去利益他人……心里总是想着所做的功德事,放不下,像这样的功德就小了。只有不执著,才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就叫“心转法”,不执著法的意思,就能离一切颠倒梦想。

这是从义理上讲,都是空的,没有差异。龙树菩萨说的:“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首偈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像我们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假的,不知因缘所生的法是梦幻泡影,所以心常被境转,不了空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

破除执空和执有

真谛和俗谛是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常从两个层面阐释的...

接触外境的第一件事,记得要先离相

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改变外境这个是不切实...

有自知之明,回避玄妙之谈,老实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尚且渴望往生极乐净土,何况我们这...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堵车时最不该做的事 所谓放下执著,并非指不生活了,...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末法时代地藏法门的殊胜

问: 文殊菩萨跟地藏菩萨给您不同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

《佛说盂兰盆经》教您怎样报母恩

今天我们这个法会是什么法会?报恩法会。报谁的恩?报...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心很散乱,念圣号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如果我们现在已经种下种...

【佛教词典】永劫

永久劫(梵 kalpa)之略称。谓无限长之时间。劫,即古...

【佛教词典】鸡舍钵喇底揭喇呵

(衣服)Ke?apratigraha?a?,译曰剃发衣。披着剃发者。...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

人相貌千差万别的原因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

心力?业力?自然力

平日生活安逸的人们,难以体会人生之苦;总是当无常发...

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