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梦参老和尚  2021/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无能度的人,也无所度的众生,即《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此这样地发心,勤修不辍,才能辗转入心寂三昧。得了心寂三昧,才能进入“一行三昧”。

“一行”,即一切行,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具足了拜忏,也具足了念《华严经》。听法、修道、读诵大乘,念一即念一切,就叫“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乘性起修,乘着真如实相、一实境界性,包括法界,即是普贤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包括在里头了,这叫“法界行”——一念就是遍满法界了,是一切诸大菩萨、一切诸佛所修的,你也可以如是修。

禅宗参的一念心,就是入真如实相,像六祖大师是顿悟的,就入这种境界。但是必须在入定的时候,平常是没有的。

修行时,应该行、住、坐、卧无一处不是在定中。释迦牟尼佛说了那么多年的法,都在定中。释迦牟尼佛从来没到这个世界来,也没离开过这个世界,如如不动,本体一如。随便哪一法,都遍满一切,这叫一行三昧,叫圆满大行。念一句就包括一切,在理上讲就是理事无碍。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位老和尚从前面的天王殿到大殿,走几步路,就把一部《华严经》念完了。他的这种功力就是已入色寂三昧,遍及一切念。像道安法师、慧远大师修的都是心寂三昧。从那些境界相可以理解到,生这个信多么不容易。

当年道生法师说:“佛性都是一样的,法性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事物都有法性。”当时在会场上的那些大德都说他邪知邪见,把他摈出了道场。后来他到苏州虎丘山,把石头都摆起来,跟石头说:“假使我说的对,你们就点一点头。”他一说,石头都点头了。其实不是石头,是护法神,是诸大菩萨证明他说的对。到后来《涅槃经》传到中国翻译之后,那些大德才惭愧,认为道生法师了不得。他那时就修得了心寂三昧。

入了一行三昧,到这个时候才登初住,叫坚信位,圆满信——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叫真正的圆顿教。六根清净了,决定向佛果,再没有退堕,这是十信的初住位。依着真实观而修,证得了圆初住,再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这才叫真正能利益众生。真实能修观行了,懂得了真如实际,才能把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观双运的功德善巧方便地去应用,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才能放光做一切事。

你看他坐在那也没动,但他能化身妙用,已经到三千大千世界利益众生去了,而且度众生也无众生相。密宗所显示的妙用度众生也仅仅如此。这时他对生死没有恐惧了,生死如梦幻泡影了。他也不想证得二乘阿罗汉果,唯一就是化度众生。行二种观道,止观双运可以善巧应用,化度众生就是行根本法。

色寂三昧:

我们打坐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你那个心想修定,想坐下来、定下来,但是你观照你的心定不下来。随你心所缘念的境界相,不论什么境界相,乃至缘念善的也好、恶念也好,都是由心里所起的,属于生灭法。“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你不坐下来,妄念纷飞,你不知道。等你静下来想要用功夫了,这个时候你一起观照,观照你的心,念头全是生灭法,像水流、灯焰一样。能不能住下来无念呢?要能够暂住使心静定,心静静地不生念头,如能够做到这样的功夫,你就得到一种色寂三昧。

地藏菩萨所教授我们的色寂三昧,就是你在一切处、一切时,当你修行的时候,修观力的时候——一般说修入定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行、住、坐、卧——行动的、卧的没有,只是坐的时候,行、住、坐、卧四种行动你都可以修观,都可以入寂定。

但是坐着时候最好,观照力强。卧的时候,渐渐就入睡眠状态了。行动的时候,心里容易散漫。坐下来,自己观照它,观照你这个心怎么样生起的,缘念境界。“心本无生因境有”,你这心念本来是无生的,因为境界、内心境界,或缘念过去、缘念未来的境界,心里想的,“心本无生因境有”——心里本来没生,你缘念境界就有了。

你能够这个时候使你心静下来,什么念头都没有——既不缘念过去,也不缘念现在,更不缘念未来了。一念不觉,一个念头、念念地都感觉着定下来,就没有一念不觉的心了,就不起那个不觉的心了。

同时这时就思惟了,静坐时候就观想了,观什么呢?观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心识所变的。这个时候是观一切色唯是心,只有心的生灭。在其他的大乘教义里头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切种种法生起也好、灭的时候也好,全是你的心念。

观就是照的意思,你坐下来就要修行,修行用你的智慧,就是心念观照。观照使这一切动作的全停下来,不想了。观照让心不起念,这就寂静下来了。念念观照这个心,它尽是一念起、一念灭,一念起、一念灭——观你这个心的生灭,你把它截止了,这个观念截止下来了,不念了。这就是禅宗经常讲的那句话——“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念静,念得寂静下来,你就悟得念本来是寂静的。

能够这样定下来时候,定的时间愈长愈好。不起心动念了,地藏菩萨教授我们,你就得到色寂三昧。初步的得,你能静下来了,你渐渐地就能修了。

心寂三昧:

学习“真如实观”,观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实相,这叫真如实观。思惟的一切法性,就是心性无生无灭——一切法皆无生无灭,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远没有分别的念头。分别想都没有,当然没有分别事实了,这是真实性门。

怎么样观呢?就观真实性,思惟想心性无生无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我们读《心经》的时候,观自在菩萨就修这个观,他“照见五蕴皆空”,“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现在这种境界相,没有一切分别想;就是你观想真如实性当中,不住见、闻、觉、知。

这个时候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这个定就高了。得相似空三昧时,识、想、受、行粗分别相不现在前了,对一切法不起分别相了。但是这个粗分别,从此开始修学。在这个时候你修习时间,能够得到善知识的大慈悲守护长养。这个大善知识指着大菩萨,一切大菩萨能够守护你,使你善根能够长养,不再退堕。这个时候你修行障碍就少了,能够不间断地勇猛精勤修习。

这个时候能入定,什么定呢?这个定的名字叫“心寂三昧”。前头是色寂三昧,这个是心寂三昧。怎么得到的呢?因为你观心性,心性不生不灭,入了三昧了,所以叫心寂三昧。

一行三昧:

由于得了心寂三昧了,就能入到一行三昧。入了一行三昧,能够见无数佛,十方诸佛都能见,发深广心,住坚信位。坚信什么呢?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种观道。不但信,而后能解,这时候就决定向佛,“决定向”就是决定向佛道。什么位子?十信满了,这才叫有信心。这是信心满的人,有信心人所证得的。信什么?信这一行三昧。

这一行三昧是由奢摩他的观心、毗婆舍那的止,这个时候能够见无数佛,发了广大的行心,这时候开始起修。信毗婆舍那的观,信奢摩他的止,叫止观双运,这叫圆顿止观。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的坚信位——这时候你的信仰不退了,解力也不退了,成为坚定的住位。什么位子?圆初住位。这时候再住定菩提心上,行菩萨道。发的一乘大菩提心等圆住位,信解力满足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

如何把咒语的功德开显到最大的力量

当然,这个地方就讲到,方法是很重要,观照力是很重要...

有禅心的人,不计人间毁誉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

【推荐】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问: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

佛经千万不能随便乱放

像我们凡夫,没受菩萨戒的,只受比丘戒了,造罪非得造...

梦参老和尚:地藏三经的修行法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最初是讲十恶,用十善法对治十...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

【佛教词典】所缘缘

所缘缘者,谓有分齐境所缘故,无分齐境所缘故,无异行...

【佛教词典】三九行因

(术语)观无量寿经所说三业九品之行业也。...

金刚经持验录:神护诵经人化解宿怨

一、神护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

【推荐】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 丙二:教主结叹甚难。 前面是六方...

居士学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观

1、烧香拜佛 求签问卜 祈消其灾 求满其愿 某些居士,...

抑制我们的怒气

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

灵隐寺腊八粥的熬制秘方,在家也能做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

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

种布施的善因,才能够得到富裕的福报。从因果规律来分...

宏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一讲) 前言: 佛法的流传,主要是要有人来讲,有...

未来比过去更美好

江苏江都人,为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2岁于宜兴大觉...

狐狸傲慢的启示

我今天我再讲一个故事听听。这个故事是这样,有一个书...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