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梦参老和尚  2021/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诸佛菩萨加持力,那得你自己发心,还有你得求他。有人这样问我,他说:“若是念经、拜佛、进佛寺都要供香供花,佛也受小恩小惠,佛菩萨也得给他点好的,不然他不加持你。”

我说:“是这样解释吗?”

他说:“怎么不是?我们到庙里都得拿香,还跟我们说你得买点供品,你不买点供品,佛菩萨不加持你了。”

我说:“谁跟你说的?我跟你说过这个话吗?”

他说:“你是没说过,是这样子的,我看进庙没拿香的很少。”

大家要这样理解,咱们是表示咱们的恭敬心。他这一说,佛菩萨都贪污了、都受贿了,那可麻烦了。有这个事吗?没有这个事。这是表示我们自己的诚恳,表达心地,用这个来表示一下子。这个就是因,佛菩萨加持力是缘。这个因和缘,这个是增上的因缘。这还是你自己自利的,但是你也在利他,你把你所做的、所修的回向给一切众生,这不是利他吗?

还有我们不论你学哪一门的法,你得用你自己的智慧。让你思惟,你脑子里多多思惟,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随着人家说。换句话说,不要人家牵着你的鼻子走,你自己走就好了。

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当你修行的时候,你自己脑子多用点思考。思考就是观,你要观,你没有观力加持是不行的。他修那一法是他的因,外边有这个缘来助成他;你修是你的因,你的缘也不同,因也不同。你说不布施,咱们天天在布施,你上完早殿,早殿里头就让你布施了,回向不是布施吗?

有人跟我辩解,说:“有好多老修行住在山里头,光知道自己用功,不管别人。像二乘的阿罗汉自私自利,光自己度自己成阿罗汉。”我说:“谁跟你说的?我不是这样认识的。”他说:“你怎么认识的?”我说:“阿罗汉没有一个不度众生的。”

他说:“佛说的,阿罗汉不度众生。”我说:“佛是鼓励他们,因为他的心还不大,度众生还不是那么普遍。”哪个阿罗汉在印度当和尚的,他不去乞讨?不去托钵乞食吗?不是像我们现在家里自己来做,托钵乞食,受完人家供之后,问人家所求,“你有什么愿望,有什么要求?”要念经给人回向,或念佛给人加持。一定要问人家什么愿,他问的时候,他发心的时候,给人家回向的时候,不是度众生吗?他乞食本身就是在度众生,他向人家求饮食时候,他就要给人家回向,没有一个阿罗汉不给人家回向的。

这是佛的教导。那是佛鼓励他们,呵斥他们不发大心,是这样子。他就是自己先成道业,成就道业要修,要这样认识的。不要跟着人家说阿罗汉不度众生,呵斥小乘人,咱们还没这个资格。

听到好多人说我不学小法,我要学大乘。你得一步一步来,你得把见思惑断了。不断见思惑的时候,就直接进入佛乘的,没有。不断见思惑,要断无明的,没有。

像我今天要拜忏,拜忏了,你的心先静一下。到正式拜的时候,每句话都讲“一心敬礼”,你千万不要两个心、三个心、四个心,乃至包括好多心到这里来磕头。磕头只有身体礼拜,效果不大。虽然也在磕,拜完了,也出一身大汗,汗白流。汗白流的意思,是你得到的少,而付出的多。这样子就需要净心,需要观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

教你如何甄别真假出家人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

圣严法师《地观》

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

星云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二天,...

真有极乐世界吗?没有见过无法相信怎么办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

何谓十二因缘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说说,...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如何发菩提心

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

能认识到妄想,这就是修道的收获

一天我们这个昏烦恼乱的事非常多,这都是由贪欲而起的...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

依着这个神咒就能离苦得乐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这个《...

【佛教词典】安详

即安稳微妙之貌。亦即指安静之状态。安,徐之意;详,...

【佛教词典】法照

唐时高僧,为净土宗第四代祖。师依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

忍恶无嗔现大威德力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舍利弗和目连两位尊...

有病治不好就要发大惭愧心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当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药来...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

求福者遇佛得度

我总是这么不如意!为何没一件事能顺我的心,满我的愿...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

题耆罗与那赖的故事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

清定上师开示念佛

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是想一个人在念,应该想到法界众生...

邪淫十二害

邪淫极大地损耗了个人的阴德和福报。印祖说:行邪淫者...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