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梦参老和尚  2021/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你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的世界都是苦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苦的,而且在这里头忍受苦。

为什么我们要忍受呢?这叫业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啊!在忍受苦的当中,我们还要找各种形式的快乐。一般人认为是快乐的事,但是从佛学的道理上来讲并不快乐,这就是一个苦的因,将来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这种不快乐之中能产生一种快乐,是什么呢?是你求你的心安、心里的快乐,这就是佛所说的方便道。

你要怎么样离苦?怎么样得乐?我们在观苦的时候,知道这个苦是无常的,但在受苦、生病的时候,或者受灾难、不如意的时候,你要用智慧的力量克服它。你晓得这个是无常的,它不会常在你身上这样压迫,它会很快消失的。假使说你没有智慧、没有大悲心,就会无法忍受,反而把你的苦转嫁给别人。

就像我们看到抢劫犯或者强暴犯,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想得到快乐,或许他缺钱,去抢别人的,那只是苦上加苦,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人人都能够学一下这种明白的方法,就不会自讨苦吃,不会苦上加苦。

要怎么样才能减少痛苦呢?你要观想:凡是我们所受的都是苦的。那么不受,可以不可以呢?可以不受啊。但是,要如何才能达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贪求!少一点欲望!你需要心里观想,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里头,我应当安心地付出自己所应付出去的,得到自己所应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遇到有人对我不好,侮辱我了,或者骂我、轻贱我,夺我的利益,损害我,我们应当忍他、让他。佛教导我们要忍,这个忍并不表示我们卑贱,这个忍并不是表示我们没有跟他奋斗的能力。这种忍是一种智慧,在让他的时候是在成就他,不让他再去造业,这里头就要有这种智慧。

学习这种智慧的时候,你要先认识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并不是用你的贪瞋痴得到了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寿命才多少年?最后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所以在医院里看最清楚了,你认识到了,就不会被迷惑,这样能使你的出离心更坚强、大悲心更坚固、智慧心更增长。但是这里头还有很多的方便道路,所以你要想走这条道路,你如何能忍下去呢?这必须得学,看看我们四周的那些榜样,看一看那些有智慧的人是怎么做的。

我们有一些道友并不一定是出家人,有的学佛很多年了,他怎么做的、他怎么付出的,我就向他学习,照样做。

我们最大的榜样就是佛,因为他才是最究竟明白的人。为什么要学他说过的话呢?因为他所说的话、他所做的事,是告诉我们明白的道路,我们照着他的道路走,不会错的,这就是从发菩提心到证得菩提果的方便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

在三界火宅中化热恼得清凉

由于受到吹袭台湾超强热带气旋的影响,这两天香港气温...

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据说,在这世界上,每天有36.5万人诞生,有15.5万人停...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最逍遥的人生

人若学会与人无争、与事无争,才能过着逍遥又自在的人...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定业不可转,那信佛又有什么用呢

佛经上讲:定业不可转。你造了业,现在结了果了,不能...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

【推荐】要像防贼一样护持自己的心念

弘一大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

念《地藏经》灵与不灵的原因

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佛教词典】灵峤

唐代洪州宗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受马祖道一印可。...

【佛教词典】般若波罗蜜手

指右手,相对于左手之称“定手”。大日经疏卷四(大三...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哪几种呢?蕅益大师概...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施食法问答集

1、已经有一般常用的施食法了,为何又制订准提施食法...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六祖首先开示:善知识,此事...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人真的需要动物性蛋白吗

说起蛋白质,第一个在你脑中浮现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