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来的

梦参老和尚  2021/1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来的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恐怕得不到,得到又怕失掉。

你的身、口、意三业,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业跟三界的果报是相应的,你造的业,业必感果。有这个业因一定感果,看你是善业还是恶业,善业感善果,恶业感恶果。因在感果的过程当中患得患失,这里头就有“恐怖”了。

我们经常感觉害怕、有恐怖,特别是夜间或者走夜路,顾虑得很多,也就是顾虑恐怖,是因为你患得患失、怕失掉。若心情开朗,看破了,放下了,就什么挂碍也没有了;无挂碍的话,恐怖也没有了。没有业就没有果,果消失了,不再造业了,什么恐怖都没有了。

其次,没有恐怖就“远离颠倒”。“远离”就是离的意思,“远”本身就是“离”,离开了“颠倒梦想”。“颠倒”是什么呢?是“惑”。“颠倒”是起惑,“恐怖”是业,“挂碍”就是苦果。“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把这些都除掉了。

颠倒,用比喻来说,我们的脑壳是朝上的,若倒过来脚朝天,就不对了,就叫颠倒。我们做好多的事情,糊里糊涂的,颠倒的,就是指上头说的——本来没有我,他就执著有我。

所有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假法,都是缘起的。本来这个身体是假的,把它当成实有的,一当成实有的,苦恼就产生得太多了。一当成实有的,为了满足身体要求就造业了,在造业的当中就是颠倒。本来是诸法无常的,他还执著常。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天该死吧”?不会这样想的,没有人这样想的。本来谁也知道,寿命活不到一百年,顶多活到一百年。活一百年很少,一万个人也不见得有一个。活到一百年又怎样呢?一百年的时间很短,一百年到了,还是得死。

死了,不是空啊,还有业随着你呢,看你是善业还是恶业。但是,本来是无常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因为颠倒了,就起惑,惑就是迷了,迷了就把无常执著为常。本来无我,要执著有个我,把因缘和合的东西当成实有的。

本来是苦,世界上我们所受的全是苦,包括乐受——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本身含的就是苦。

我们在台的时候,住在一个弟子家里头。他因为喝酒,把脊骨都摔断了。本来感觉到痛苦了,但是还得去应酬,结果那些亲友拉着他非喝不可,就硬灌。喝酒本来是快乐事,大家喝酒,唱唱玩玩,本来是快乐事,但是却成为苦境。

乐,就是苦的因,本身就是苦。这就是颠倒,把苦当成乐。有时候办酒席,今天请过来,明天请过去,大家聚会好像是乐,结果得了很多的病——本身就是苦,病从口入了。这就是颠倒,本来是苦的当成乐,本来是无常的当成常。

颠倒呢?现在说的是身。把咱们自己的本性、把我们的佛性、把实相——自性的理体——迷了,真谛迷失了,迷真逐妄就叫颠倒。我们所追求的是虚妄的,但是我们一直去追求,永远得不到满足。财富得了很多,没有满足的时候,永远在追求;已经得到的,又怕丢掉。这叫患得患失啊!

在洛杉矶,我那时候刚来,碰见一个也不怎么信佛的人,在闲谈间,他说自己中过一次乐透奖,得到了,高兴吧?他跟我讲,仅仅快乐了一年半。八方的亲友因他发了大财,都跑来跟他借、求帮助;他自己曾经受苦很久,一下子有钱了,就大大浪费——仅仅用了一年半,就恢复原状,继续到餐馆去打工。钱没有了,但业已经造下了。

所以,一切事看起来是得了,后头跟着就失掉,是不由人意志而转移的。这就是颠倒。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推荐】「心有千千结」是启动不了佛号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第一个,你今生...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

【推荐】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

既需面对时,就勇敢承担吧

修行者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们就跟诸佛菩萨沟通不了

学法时,学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

守戒太难,是否守住十戒就够了

问: 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

造业容易,等要忏悔灭障,就要付出百千倍

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

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应呢

不管读那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

【佛教词典】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 一、贪,贪爱五欲; 二、...

【佛教词典】略中说广

即说明简略之事,而以广博之话语显示。与“广中说略”...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危险来源于自身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忏的功德一点都没有

有时候,人的嗔恨心来了,什么都不顾了,他的财富都不...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悲」的三种含义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学净土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生活就象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现在有很多人带佛珠,说起来并不是真的信佛,而是看到...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