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平常为何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宽昌法师  2013/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平常为何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佛教平常给人影响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更将常人记忆定格在僧俗弟子互相见面时合掌问讯,称念弥陀圣号的这个动作上。很多时候,这个动作、这个圣号似乎代表了整个佛教似的。不管自己信不信,见了僧俗弟子,自然不自然或正式不正式地合掌问讯,称念弥陀圣号。

问讯和礼拜是佛教界僧俗弟子对佛陀、大德高僧、长者居士发自内心,表达在外形的恭敬方式和见贤思齐的礼遇方式。问讯者双手合十、低首弯腰,表现出问讯者对对方的尊敬。礼拜在佛教礼仪中要求五体投地,五体就是双膝、双手、头部五个部位。五个部位全部落在地上,表示出礼拜者的虔诚和被礼拜者德行,同时也能让礼拜者放下对自我的执著。

“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两个字在佛教里面发音“那摩”。“那摩”是归依的意思。归是归投,依是依靠。譬如如子依母,如出得归。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在身心方面得到依住。在身心得到依住后能够勇猛精进,闻思修证依次圆满,最终得到解脱成就。

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这个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让众生和他一样解脱成佛。我们比较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他的左右胁侍,帮助他教化众生,佛教里面把三位圣人合称为“西方三圣”。“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说明了“西方三圣”和我们婆娑世界众生和他们的缘分。

佛陀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和我们这个婆娑世界的众生缘分很深,只要行者具备信愿行三种资粮,一心称念阿弥陀经的名号,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经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诸大圣众前来接应,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殊胜因缘,佛陀在“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无问自说,为弟子们演说了这部《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翻译为无量寿、无量光。说明了阿弥陀佛光寿无量,在佛教里面也称阿弥陀佛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寿在佛教代表福德,光在佛教代表智慧。佛陀告诉我们,凡要成佛,必得福德智慧圆满,才能无漏解脱,进入无余涅槃。

佛陀告诉我们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我们在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中,用佛号统摄万念,达到净念相续,彰现我们本来具足、清净圆满的佛性。在生活中,由于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的障蔽,我们本来清净圆满的佛性无法显现。因此佛在初成佛道时就发出这样的警语:“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所以,要我们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在修学佛道的路上,勤修戒定慧“三学”,断除贪嗔痴“三毒”,在福德智慧圆满中解脱成佛。鉴于此,作为佛弟子,要常随佛学,法随法行。在菩提觉路上勇猛精进,警钟常鸣,用八正道作为修行的指南,用佛法指导生活,在生活中验证佛法。过去曾有修证的大德祖师们也一再告诉我们:“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在人间成就,佛陀将他走过的觉悟之路告诉我们,让我们要将佛法和生活结合起来,因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佛法和生活分离,就会“离世觅菩提,恰似求兔角”了。

另外,福德和智慧就像“车的双轮,鸟的双翅”,缺一不可。缺了就不能圆满,不圆满怎能成佛?佛之所以福智圆满,才被称为“两足尊”。有些人将“两足尊”解释为佛陀是两脚动物中最尊贵的人,听起来似乎有理,但没有说出根本;“两足尊”是指佛陀烦恼断尽,福智圆满具足,无漏解脱,故名“两足尊”。从中看出,佛陀让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要我们光寿无量,福智圆满具足,这才是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根本归趣;并不是象现在有些学佛者那样,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只是等着在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净土,被人们误认为学佛就是为了等死-死后往生西方。导致了人们产生错觉,认为学佛只是为了等死,或者是因这世的修行,得到来世的幸福。

佛法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善恶前因的感召下,必得相同果报,这就是“因果相续”的法则了。学佛修行的目的是要我们把握当下,换句话就是要我们“活在当下”,用直面相对的态度面对现实,修因证果,解脱生死。往生西方是佛陀为现世当中没有解脱众生开示的一个方便法门,以免在“六道”生死中轮回不休。

往生西方是让我们在现世当中解脱成就,在解脱成就的当下显露出我们内心的净土世界。不是叫我们死后才去往生,要知没有现实当中的往生,就没有死后的往生!再者,如果一个人信念真切,加上生前净念相续,在生命即将结束、心念非常微弱的时候还能心念不失,蒙佛接引而往生净土;如果一个人平常就抱着侥幸心态,信念不切,杂念纷飞,在生命即将结束、心念非常微弱的时候难保心念不失,不是惦念儿孙就是挂念其它,这时佛来接引也会犹豫不决,在杂念的牵引中堕落六道。“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心与佛相应,才能成佛,心与生死相应,结果大家不言自明!

佛法是解决烦恼的办法,佛法更是指导生活的方法,在佛法的指导下才能稳步向前、不断向菩提大道迈进。进而断除人法两个方面的执著,保持平常心,才能在生活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进而把握自己。

念佛往生体现了佛陀的大慈大悲;称念佛号旨在叫我们净念相续中彰显本有的清净佛性;称念弥陀名号提醒我们修学路上必须要福慧具足;称念弥陀名号是告诉我们不要舍本逐末;称念弥陀名号是让我们在现实解脱中脱离六道生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往生净土后为什么能得到不退转

无论是什么样的功夫浅深,只要信愿持名感通弥陀愿力成...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

同念佛号,猛兽害虫彼必远去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均由人心凶恶,故致伤人。若向...

穿透力极强的光明悲愿

因地的佛与佛之间,因地愿力不同所表现的有的光能够照...

激扬生死凡夫之厌欣心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

耳边经常有念佛声,是不是魔障

问: 我学佛有十年了,近来一年经常耳中有念佛声,有...

宏海法师:阿弥陀经直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净土信仰对晚年白居易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作为唐朝士大夫学佛的代表,他的佛学思想,尤其...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人生就是要有个好心情

人生的话就是要有个好心情。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

僧人的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呢

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像我在寺里看到比...

【佛教词典】佛头着粪

禅林用语。于佛头上附着粪便,转指本质善,而附着不善...

【佛教词典】续高僧传

《续高僧传》,或称《唐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5...

莲池大师警策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迷路的穷人

无量劫以前,有一座原始森林,山林里林木茂密,是许多...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

佛经中对于获得财富的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财富,但要掌握获得财富的正确方法,...

念佛的四种方法

一、称名念佛, 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

高僧佛图澄尊者

佛图澄,天竺人。少年时就开始学道,尤其精通玄术。永...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

未及害彼,返自害己

秋收之后,毗弥好整以暇地坐在庭院里为小狗抓跳蚤。悄...

佛陀劝孝的偈语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