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价值观

惟贤长老  2013/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在六道轮迴中,生命的表演最为精彩,但它会为这些行为付出代价的,就是所谓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自然规律已经为生命的每一次行动客观地打上了标签,尽管这在现象世间来看,可能会出现为富不仁而享乐不尽的事来,但我们不知道它的前生后世的因果报应链,就不好为它做最终的裁判。但我们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有成长的过程,从低等的无知的到较高的生命形态,甚至是完成生命体验的全过程,最终成佛的使命。这种成佛的可能性使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并将尊重转化为戒律,这就是佛教徒的不杀生戒。不杀生戒,即尊重任何一个生命,因为它们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作出剥夺一个生命的决定。

尊重生命,佛教徒认为会引发自尊,并认识到我们自身生命的可贵性。这种可贵,关键在于它本来具有佛性,即每一个生命都有成佛作祖的潜在力量。佛性是平等的,人人本具,这就引发了佛教徒自由平等的理念,及世界和平与宇宙和谐的强烈愿望。于是,佛教成为世界上真正使世界走向和平的宗教,它没有圣战的血腥染污,它没有蔑视人生的粗暴极权,在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中,不断完善自我,成就无私而伟岸的生命尊严。这一切,都是因为佛教徒尊重生命的原故。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中,人道,佛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只要你成为了人,那就有了希望的光芒。佛经里有六难之说,也就是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具诸根六种稀有难得之事:

遇佛世难。值遇佛陀出世,听闻佛陀的教法,是非常难的。诸经论中开示说佛之出世,数十亿年才有一次。即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有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有释迦牟尼佛出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才有弥勒佛出世。如此,佛陀的出世,颇为稀有难得,而我们的人生也非常难得,所以遇佛出世的事是很难得的。

闻正法难。上面说遇佛世难,而听闻正法同样的困难。就算佛出世时,能生在这个世界上,仍有八难处不得见闻佛法。这八难处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即生在佛世的众生中,这八处众生还是听不到佛法的。据《大智度论》卷九载,佛度化舍卫城时,此城曾有九亿民众,仍有三亿人全然不知佛法。所以,在缺少善根因缘的时候,虽值佛出世,也不能蒙其利益。

生善心难。《三藏法数》中说:“善心难生,谓人生世间,宿习垢重,恶缘易染,而况邪惑蔽心,生诸贪着。若不遇善知识劝教,则终不能发心,修习善行。故云善心难生。”人生在五浊的世间,从内因来说,我们不明了真理,误解佛法,被邪知邪见所惑;从外因上说,我们会常常受到种种恶缘的染污,所谓近墨者黑,可以说想不学坏都比较难。如果不是遇到大善知识,我们是很难生起善心的。什么是善心呢,善心就是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我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有几个时候生起了这十一种善心法。如果你生起善心多,那说明你学习佛法就有了收获。

生中国难。这个中国,是指佛法兴盛的地方,所以大家不要感到骄傲。生在一个佛法兴盛的地方,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福德资粮具足,常常听闻善知识讲解佛法,并以佛法为准绳,实践佛教的积极人生观。但这不是很容易的事,这要大福报和历劫修行因缘的。

得人身难。经上有一个龟值浮木的故事,在大海中生活了寿命很长的一只盲龟,它随波逐浪,每隔几分钟就浮出水面来呼吸新鲜空气。在海中的波涛上,有一块破木板随着海水起浮荡漾,在木板的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洞,大概乌龟的头能伸进去。诸位想一下,在诺大的海洋上,这只龟什么时候才能与这块破木板相遇,何况相遇时,乌龟的头刚好从破木板的洞中伸出来。这个比喻说,我们得人身与盲龟值浮木一样地难。

具诸根难。搞艺术的人总喜欢说,残缺就是美,但我认为这种美只能是一出悲剧。人生也一样,几乎不可能完美无瑕,其他的不说,单说我们的身体,生理上的九大系统,什么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几乎每一个人或这或那都有毛病。有的是天生的毛病,有的是后天所致的毛病,有的是业障病,有的是遗传病等等,反正我们总会有一大堆的毛病缠身。若是小点的病也罢了,如果是什么眼耳鼻舌身意方面的毛病,那这一辈子就真的很艰难了,不但自己生活难以料理,还会连累自己的亲人朋友。这就是诸根难具呀。

上面讲了六难,说明能生为人就是大福报,人,是六道的中心点,人可以上为天,也可以下堕于地狱,人可以成佛,人也可以成魔。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是六道众生的枢纽。大家得人生,生于中国,能听闻佛法,诸根具足,得遇善知识,非常难得。就更要珍惜人生,努力修行。

成佛是佛教的终极价值观

佛教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的,成佛是我们的必然趋势,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当然需要我们自己的进一步努力。

成佛是我们刻苦修行的自然结果,是我们人生福德资粮完全具足的状态,也是人生完全放弃自我,融入到宇宙大我中的实在。成佛不再有烦恼,是潇洒而自在,永恒而幸福快乐,自主而纯洁的生命状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

学佛切勿执理废事

佛在《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

八万四千法门怎么来的

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网络学佛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佛学方面的信息很丰富,现在的佛子...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春节礼佛应注意的一些讲究和禁忌

春节就要到了,许多市民要到庙中礼佛祈福来年,可苦于...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我们佛教徒...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

做自利利他的佛弟子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精...

【佛教词典】长者施报经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佛为须达长者说过去之长者...

【佛教词典】死后

梵名 Mrti。音译没[口*栗]底。又作阎(焰)摩天妃、死...

供养三宝的钱,最好别指定用途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

一箭三命

睒,是个孝顺的年轻人,他的父母年纪都很大,而且双目...

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这种说法对吗

问: 有时候想看其他法师的东西,可不敢看,因为怕杂...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如何达到正念真如,在《楞严经》提出了两个法门:第一...

佛门里面也有出神吗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

慧律法师《世间人对佛教的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

让皇帝感动的永明大师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著...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五浊是哪五个

《桃花源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系缘念的念佛方法要怎么修

大家都知道我们念佛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叫做系缘念,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