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2014/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逐至悬崖边上,脚下是万丈深潭,深潭里三条毒龙张着血盆大口,兴风作浪。情急之下,这个人顺着藤条攀下峭壁,暂时避开了恶虎追捕,却发现不知从哪爬来一白一黑两只老鼠,开始啃啮那根救命的藤条。千钧一发之际,此人看到蜜蜂在酿蜜,于是情不自禁地伸出舌头、闭上眼睛,细细享受那一小滴蜂蜜的甜美,全然忘却了自己身处的无边险境……

这里世尊以猛虎喻死亡,毒龙喻贪瞋痴三业,黑白老鼠喻白昼黑夜(亦即时间的流逝),蜂蜜喻世间的五欲六尘,真是无比形象贴切。

更深入地了解佛法,尤其是接触了净土法门之后,对上面的譬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再也不怕三途八难之苦,藉由佛力加被,定可化险为夷,不复更入恶趣。再遇到阅读或谈论这个故事的同修,我就给那可怕的场景增加一个续集:每一位学佛之人,只要对佛法生起信心,在悬崖峭壁之下,佛菩萨就给我们拉上了一层密密实实的保护网,再不堕三途,为身口意业所吞噬,而是“如日虚空住,不能损一毛”。当然,这张网能否感应得到,那全在于我们自心是否清净、信心是否具足。

一位师兄常教导我,我们求与佛菩萨的感应,如叩洪钟,小叩小响,大叩大响。佛菩萨的加持也分为显感显应,冥感冥应等不同方式。因此这个攀在藤条上的路人,如果看见下面的网,便大可放下恐惧,身心大安;看不到呢,也只不过是“云深不知处”而已,只因自己的眼睛被厚实的云雾遮蔽,使本该就在那里的网而不见踪迹罢了。

而对于信愿持名的念佛行人,就更不只是保护网那么简单了。净土法门就如同接收SOS求救信号的专业救援机构一般,在周密的调度安排下,能够迅速定位遇险人员的位置,并即刻派出直升飞机前来营救。抬起头看,飞机里已经垂下了一副云梯,我们伸手就搭上云梯,轻轻松松得救而去,再不复重来。回头看看留在身后的险境,真是庆幸不已……

最为神奇之处在于,求救呼叫按钮,原来不在别处,恰恰就放在自己手中。离开险境,往生阿弥陀佛大悲大愿构建的极乐净土,就如同按下那枚SOS红色呼叫按钮一样简单、稳妥、可靠,丝毫不用揣测这套救援系统后台复杂的原理、架构、流程、人员,我们要做的只是相信,并且毫不迟疑地按下按钮!事实上,阿弥陀佛的救度,比国际SOS的救援还成熟可靠,万修万人去,丝毫不爽!让我们这一群可怜而又无比幸运的净土行人,紧紧抓住手中的“信愿”牌呼救器,用“执持名号”作为按下按钮的唯一一个行动,向伟大仁慈的“阿弥陀佛”救援中心发出信号,早日乘坐“净土”牌直升飞机,尽快结束这趟不愉快的“娑婆”探险之旅,返回我们久违的“极乐”大家庭,与父老兄弟们欢聚一堂,岂不快哉?

近日读印光大师传录,大师谆谆告诫我们:人生不过梦境一场,个别人黄粱美梦,但绝大多数人是噩梦连连。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所谓投入认真的生活,原来只不过是为业力牵引的一场大梦而已!可叹!

大家都有体会,有时我们做一个美梦,梦里都乐开了花,不由自主笑醒的情况也是常见。而做噩梦时,也是迫切地感到痛苦、悲伤、压抑,往往惊醒后险象依然历历在目,擦擦惊出的冷汗后,还要暗自庆幸:吓死了,幸亏是场梦,若要是真的那可受不了。末学有一次做梦,变成双腿残疾的人,拄着双拐爬坡,甚苦甚难。惊醒后回忆,那种沉痛的感觉,和醒时毫无分别。

由此,末学对改造命运、忏悔业障时常常提到的一句偈子“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诸多改造命运的善书里,强调忏悔的力量,强调放生、布施、扶危济困、随喜功德、回向十方等等,但又常常提到定业难消,包括佛的“三不能”之一都说佛不灭定业。许多佛教徒,常常不理解:我做了大量的善行,为何却不能满愿,还要遭受挫折、不顺?

包括印光大师在内的许多善知识,常常用三世因果的原理,劝勉那些不解之人。其实如果我们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或长或短的大梦(长则八九十年,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长河里,不过白驹过隙,更不要说少年夭折的例子了),很多事情就容易解释,也容易放下了。梦中的罪苦与造业,福报与德行,一笑了之。

可惜的是,芸芸众生,有几人愿意把生命看成一场梦境呢?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人追求成功富贵,个个要出人头地,却不知,就算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上,也不能逃脱人身的八苦交煎。而越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往往越不能信受“六道轮回”的理论,这一世的大梦刚醒,又沉入下一世的另一场噩梦之中了。可怜啊!

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教化众生如同在床头呼唤我们的慈父慈母一般,希望把这一个个沉睡不醒的孩子,从梦境中叫醒。愚痴的我们却如同植物人一般,难闻难化,执著自己短浅的知见,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偶尔醒过来,却不起床,翻个身又沉沉地睡去。大慈大悲的菩萨可怜这些众生在梦中的苦痛,有些时候不得不以神通力,进入众生的梦里,救苦救难,其实也不过是暂时帮忙转化梦境而已。电影《盗梦空间》虽然是一部科幻片,但其中的智能机器能进入人的梦境并且通过操控转化梦境,陈述的也是类似的道理。

每一个净土行人,如果认识到这个实相,必然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并且破身见,破我执。无论是美梦或是噩梦,无非光怪陆离,虚幻一场罢了。我们清楚自己的使命,就是当我们从这一场梦中醒来的那一刻,抓紧阿弥陀佛之手,再不睡去,并且尽未来际,加入阿弥陀佛与诸上善人的队伍中,声声呼唤那些还沉睡着不愿醒来的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凡修净土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 凡...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

1.生平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

问: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呢?一心不乱的真实...

东林佛号的意义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

什么叫做「一心」呢

一心,就是全心全意。我们现在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告诉...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佛教词典】法宇

(杂名)寺院之通称。毗奈耶杂事四曰:今此伽蓝先为法...

【佛教词典】真寂

(一)特指佛陀之涅槃。寂,涅槃之意。二乘之涅槃非为究...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

要怎么样忆佛念佛才会去佛不远

问: 这样的话,日常修行当中,要怎么样忆佛念佛才会去...

20种五谷杂粮的药用价值

一、小米: 小米能益肾和胃、除热补虚、安神健胃。小...

多欲的过失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 这...

如何避免刀兵劫——战争与和平的因素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弥陀圣号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

圣严法师《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没有五蕴皆空的...

您做菜时有没有发过这种愿呢

我们怎么样来训练这个心、怎样相结合呢?在日常生活当...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