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觉醒法师  2014/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五心」面对缘起的危机

我们用佛教的缘起法来分析危机的必然,绝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要告诉大家,既然危机是人类的共业所感,那我们就应该勇敢承担这种责任、勇敢面对这场危机。千百年来,人们饱受经济的起伏所带来的酸甜苦辣,每一次都挺过来了,每一次人们都会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使世界经济步入一个新的相对规范的轨道。因此,社会的前进、历史的发展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轨迹,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明白这个道理,有助于我们平静地面对眼前的困难,有助于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佛教因缘起而闪光,缘起因应用而生辉。既然贪婪之缘汇聚后必然形成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那么,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树立一颗平常心、无我心、精进心、平等心、慈悲心,勇敢面对眼前的困境,以正确的心态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顺缘与逆缘。

1、以“平常心”冷静面对境遇变迁。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活,像一首歌,有酸甜也有苦辣……”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各种顺境和逆境,用缘起法的观点来看,顺境因于顺缘汇聚,逆境因于逆缘汇聚。因此,当我们面对顺境,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诸法由因缘和合而生,在一个和合的群体中,只有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协作,才有可能相得益彰、取得共赢。而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不可灰心气馁、一蹶不振。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是自己的原因。比如眼前的金融危机,其发生并不是偶然的,世界的经济总是要有起有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勇敢面对逆境的挑战,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谋求改变自身境遇的途径和方法。

2、以“无我心”减少对物质的贪欲和沉迷。

就个体而言,因为损害了“我”的名誉、财产等等,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吵、打架甚至伤人事件;从团体来说,为了某个集团的利益,而在生意场上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不择手段,搞得鸡犬不宁;在国际上,以霸权主义思想为指导,个别国家乐于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动辄以武力相威胁。这些都是“我执”在作怪。当事者因为不了解缘起法的道理,一味地受贪欲的趋使,从而私欲膨胀、私心泛滥,影响了世界的安宁与和平。否定永恒不变的“我”的存在,以“无我心”减少对物质世界的贪欲和执着,诚实守信、杜绝欺诈,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以“精进心”积极应对眼前的挑战。

生死是人生的必然阶段,佛教讲缘起法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没有永恒,有生必有灭、有老必有死。人生在世,唯一可做的就是,把握自己短暂的生命,以科学的精神、好学的态度,投入生活,让人生尽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意义,从而能够今生无悔、内心坦然,这就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态度。回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经济体制开始转轨,不少国有企业一下子转成了集体或私营企业,头上的保护伞没有了,企业职工的优越感也荡然无存。下岗、待岗、失业人员一时难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自杀者有之、彷徨者有之、犯罪者亦有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方努力下,大家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在众志成城中创造出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奇迹。这些都是善缘汇聚的结果。缘,来源于现实,缘的聚散本身所仰仗的也是缘,是时代之缘、现实之缘决定了我们眼前的变化。面对眼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要尽快调整心态,以“精进心”积极应对挑战。对于创业者来说,冷静地分析自己所面临的环境,然后确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比如说创造一个公司需要五个条件,目前已经有了四个,那就要看剩下的一个是否能够解决,如果不能,那就早点放弃计划;如果经过努力可以办到,那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业的成功和飞跃。

4、以“平等心”处理自他关系。

缘起法从理性上深刻阐述了佛教的平等观。身处生死流转过程中的众生,因为各自业力、习性、环境、背景等因素的差异,而表现为现象界的千差万別。但是千差万别的现象并不能掩盖众生生命本质上的同一,也就是众生在理性上的平等。这种同一的生命本质,就是一切有情心中本来具有的“佛性”,也就是缘起性空的法性。因此佛教主张“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强调有情应和乐共存、相互容忍。因此,作为一名佛教徒,应该牢固树立团结互助、荣辱与共的观念,以利乐有情为己任,从而尽最大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5、以“慈悲心”帮助他人共度难关。

时代之缘也好,现实之缘也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我们人类自身,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把握现在、把握自己,及时行善、利益社会。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倘若有条件时不肯帮助别人,一旦自己碰到异常情况,别人也未必肯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根据佛教的缘起法则,人与人、有情与有情、有情与无情,彼此息息相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众生一体的“大我”精神。虽然佛法的最高层次是要达到“无我”的境地,但是大乘佛教除了培植获得个人解脱的智慧之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树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利他思想。我们不但要在表面上实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的利他事业,还要透过理性的提升,在实行利他行为时,能以“三轮体空”的智慧去观照,从而使得自己的利他事业能够随顺法性而达到最高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法不对机听了烦恼,反而生出障碍

佛说的法,就像一个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药,那这就...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佛不欺人

接触到佛法,一晃二十多年了。回忆这期间的进进退退、...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

「向上看」认清自己的目标

有一位水手,第一次出海时就遇到了可怕的风暴。年轻的...

【推荐】人生难免摔跟头

在孩子将要大学毕业的前一天,父亲把孩子带到一堵墙前...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利用自己的缺陷,给缺陷插上腾飞的翅膀

他的妈妈一共生下过19个孩子,可是,只成活了9个。他...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连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进行道,得六神...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佛教词典】八恒值佛

(杂语)涅槃经六谓佛对迦叶菩萨于熙连河及八洹沙之诸...

【佛教词典】偏门

为“正门”之对称。又作傍门。禅林中,凡有犯罪者,即...

惜福与培福

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

【推荐】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透视爱情的无常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

心律法师: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

四十八大愿——(第32愿)严饰超诸天人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圣一法师方便开示

问答辑 问:有人说参禅是上根利智所修,净土则三根普及...

无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没有销罪方便法

第九品《称佛名号品》,我略说一下这一品的题目。前面...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

既仗佛力又仗人力,决不会走错路的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