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参禅琐语

2014/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参禅琐语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知解泯,能所亡”,自有通透之时。

2、万法唯是自心之幻化,那么心之本来面目是何?如是疑,如是参。

3、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八万四千种妄念摂归为一念,直究此一念归于何处?此话头摂一的力量大,容易契入鉴觉。高峰禅师独钟于此话头。

4、看话头要带着疑情去看,如看一念未生前的本面是何?用疑情径直去看,不要用意识去臆度。

5、千念万念,总归就是一念,直究当下一念为何?“当下此一念,究竟是什么?如是起疑情,念念归疑念,疑团似铁镢,话头是铜墙,竖起铁脊梁,抵住五蕴壁,逼拶再逼拶,透过始可休。”

6、初参者要提个“谁”字,提起来要看住,用什么看住话头呢?要用疑念看住话头,也就是要用疑念看住这个“谁”。打失了再提再看,渐渐上路了,疑情不容易断了,就不须勤提了,一看上便有功了。实际上话头与疑情是一非二,真疑现前时,无有一个能看的心与所看的话头,真疑化为微妙之鉴觉,鉴觉中有逼拶之力量,孤明历历的正念分明,这时候就不会被妄念打翻,也知道什么是一念万年去。

7、“由提话头化为看话头,由看话头化为参话头,由参话头化为觉话头。”提中要有疑情,看中要有疑情,参中要有疑情,最后话头觉破,疑情亦破矣。久参者,话头一提便有功,径直看上,无有二念,自然不被妄念打失,一念万年去的参,密密绵绵,任运自在。初参者,话头要提起,始不被妄念打失,若打失马上再提起,若提“念佛是谁”是全提,若提“谁”是单提。

务必提中有疑情提起,一提起便看住话头,用什么看住话头呢?要用疑念看住话头,无有二念的疑情,非是生灭心的臆度猜疑。全提或单提,视各人情况而定,初者单提若不得力,就全提用功,心细了再单提。无论全提或单提,重要是在“谁”上起疑情,不生二念的疑去。

8、“提话头如点,看话头如段,参话头如线。”初提话头气宇如虹,当下截断众流,但时间短暂即被妄念打失,故如点;渐渐看上,于座上疑情现前,妄念渐息,始终觉念分明,故如段;渐渐真疑现前,一切念皆转为觉力,座上座下,四威仪中历历分明,始是一念万年去的功夫,故如线。

9、万缘放下,直下看心,看到无念处也不可得少为是,直须心体离念,心性廓然。我禅宗从上祖师,皆以无念为宗,如达摩“廓然无圣” ;二祖“觅心了不可得”;三祖“不用求真,惟须息见”;四祖“守一不移,动静常住”;五祖“守本真心,妄念不生”;六祖“无念、无相、无住”;怀让“说似一物不中” ;行思“圣谛亦不为”;马祖“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本”。百丈、黄檗、临济诸祖师语录中更如是说。平日唯教下手观“无念”, 何谓无念?是无念者,心如虚空,无依无住,无一切境界。

如经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后世因行者鉴觉力薄,故祖师又于此上加入究看逼拶(公案、话头)之功夫,如此鉴觉力强,自然不被打失,很容易契入无念,如此一路逼拶,直至离念境界为悟。

10、但于一念未生前,一觑觑定,把住牢关,深深究看,内中是何境界?

11、初下手参话头,避免不了有能所二取,即要有所参的话头与能参的疑情。否则没有把凭,容易打失话头,流入无记而不知。例如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就要以“一”为所参话头,在“一”上起“归何处”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狗子无佛性”, 就要以“无”为所参话头,在“无”上起“为何道无”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念佛是谁”, 就要以“谁”为所参话头,在“谁”上起“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本面是何”, 就要以“本面”为所参话头,在“本面”上起“是何”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参“心是什么”, 就要以“心”为所参话头,在“心”上起“是什么”之疑情,进行逼拶究看。

如是密密绵绵的起疑情参话头,渐渐所参的话头与能起疑情融为一味疑团,此际能所融为一味 “鉴觉”。始知疑情与话头原是一味,疑情全体话头,话头全体疑情,自然不被一切动静打失,如此这般才是看上了话头。从此一念万年去,直至心路绝,疑情破,本面始得显露。

12、初下手首先在安立一个所缘的话头,乃后再在此话头上生起疑情。一攒攒入话头中,能所自然和合一味,若被妄念打失,再提疑情融入话头中参。总之疑情若不断,自然与话头不分离,融为一味,风雨不透,雷打不断,渐渐功入化境,无有疑情话头之分别念,说是疑情,它却很细,说是鉴觉,它却有逼拶力,此际才是离生灭心之用功处,从有功用转为无功用行了。如此日夜不断的,密密绵绵的参下去,自有破本参之日在。

13、一切究心之法,无外乎于心之生住灭三处究之。既是究心,便要究心之实相也,心之虚假之相(妄念)无外乎生住灭,故须从心之虚假之相(妄念)透过,方彻见本源。所谓褪尽浮华,方见本色也。宗门直下看心,若从念头上看,即直究“一念未生前的本面是何?”;若从当下究看,即直究“当下心是何物?”;若从念尾上看,即直究“一念归何处?”总之看到一念无生处犹不可,要依鉴觉透出无念,方显本面。

14、以战场为喻:所参话头为铁骑,将军为疑情,千万妄念为敌人也。若千军万马中寻脱身之计,必不可掉以轻心,须杀出重围方可安歇。将军与铁骑团裹为一,勇往直前,舍生忘死,单刀直入地杀出一条血路来,若少分神,便被敌斩于马下。参话头起疑情也如是,疑情若要不被妄念打失,必须勇往直前,直心无二地参下去,以疑情靠住话头,单刀直入,穷究不舍,不破妄念不敢休息。

以斩首为喻:若欲斩杀寇首,千军万马中绝不可恋战,不可停歇,尽弃众贼,直奔寇首,勇往直前,穷追不舍,直到追上贼首,斩于马下方可。参话头也须如是用功也。

以射箭为喻:亦如射出之箭,欲中靶心。须具两个条件:第一要瞄准靶心;第二要力道足够,如是方能中的。参话头起疑情也如是,疑情之箭,必须要瞄准话头,疑情的力量要大,这样直射才不会中途力尽脱落,而必中靶心。

疑情的力度若不够,参话头便会被妄念打失,再提再参,再被打失,落于生灭念中,此谓参话头之歧途也。若疑情力大,必然径直而去,直透心源,心源即话之头或念之头也,所谓离生灭心而参禅即此意义也。若断断续续的以生灭心参话头,何有抉破本参之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

凡圣两忘

南塔的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如何静坐问答录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中峰大师禅诗百首欣赏

01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昔日六祖遇卧轮禅师,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传奇一生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每天都要上香吗,还是心到就可以了?

问: 师父,像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

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此...

人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三个:第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

火烧功德林是什么意思

问: 火烧功德林是什么意思? 宏海法师答: 所谓火烧功...

【佛教词典】韦提希

(人名)Vaidehi,又云毗提希,吠提希。新称吠题呬弗多...

【佛教词典】胜鬘经

(经名)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之略名。此经旨趣...

假冒佛教僧人四大骗术揭秘

揭秘骗术之一:经济搭台,宗教唱戏,公司办寺院骗取钱...

【推荐】往生的人要把生死业力降到最低

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

五百罗汉介绍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

最善巧的方便就在身边

有一位年轻的太太,她到处跑道场,跟着法师团团转,却...

四十八大愿——(第18愿)十念皆生我国

意谓: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听闻我名号功德已,生起至诚...

何谓法师

何谓法师?浅言之,精通佛法,为人之师。法师有五种:...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丑陋也好、美也好,都是假的

如镜中见其面像,菩萨观众生为若此,镜中见其面像,就...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万法皆空为何还要常行供养

【原文】 问曰:华者事也,理在何焉?信之与毁,交报在...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三世因果的理解

今天继续探索因果,因为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