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智谕法师  2014/08/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处有始无终,永不见水。

所以,修念佛法门,贵在一心专注,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换题目。有一些人贪心太重,看见人参禅,他想打打坐;看见人持戒也不错,他想持持具;看见人学密,他想学学密咒。古德说,这是叫“门门不了、帐帐不清”,帐帐不清,哪一笔帐都不清。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都是好的。法无高下,应机则妙。净土法门应机最广,万人修万人去,所以净土法门现在一枝独秀。因为净土法门有佛的大愿以作强缘,所以阿弥陀佛称大愿王。

十六观经上说,有三心者,定得往生。三心,就是直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直心,就是诚直之心,没有委曲之处,一句佛号念得踏踏实实,那就是直心。深心,直到成佛。成就阿罗汉不为深心,成就菩萨不为深心,唯有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深心。这么说起来,直心就是不改主张,深心就是始终如一,直心深心重在自利,最后是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自他共利。回向无上菩提,发愿愿成佛度众生,回向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此愿一发,始终不变,这就是三心。具足三心者,定得往生。

直心不变,不改主张,当然得往生;深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当然得往生;上求下化,就是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自他共利,当然也得往生。明白这个道理,不要看人家修什么法门,自己想学一学。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皆能使你得度,净土法门特别优秀的,就是应机广。譬如说,你参禅,够资格吗?禅定中没有淫欲,犯淫欲不得成就。念佛法门就方便了,它没讲犯淫欲不得往生,甚而言之也没讲犯戒不得往生,只说,欲求往生,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如果执持名号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乱,破戒也得往生,犯淫欲也得往生。所以他应机广。

再比如说,你修律宗,稍一不小心就破戒,所以应机也不太广。佛说这个法门,是给众生方便,如果我们舍弃不修,再修其他法门,那叫舍近求远。所以大家七天念佛,一心一意,力求一心不乱。

怎么求一心不乱法呢?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不乱,净念相继就是一心。所以打佛七期间,眼不可乱看,耳不可乱听,闲杂事情不可乱管。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现在开始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念佛法门就是「菩萨之父」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

欲报父母恩,应当一心念佛,代父母忏悔业障

汝兄立田,天姿甚好,惜其未学。然已大半辈子过了,无...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

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恒真之性灵

性灵不可以有无求,断常取。由无始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

问: 请问法师,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为确保往生,命...

【佛教词典】传灯寺

位于韩国京畿道江华郡。号鼎足山,为韩国三十一本山之...

【佛教词典】扫荡门

为“扶起门”之对称。又作推倒门。即师家接引学人时,...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

不可以用丝织的棉被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

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

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字截流...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个生命醒过来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原文】 凡皈依者,必须志诚恳切,修持净土法门。若仍...

走出忧郁与痛苦的四个步骤

据说,过去有一位高僧在学法的时候曾经向他的师父请教...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

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