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斋日的渊源

大愿法师  2014/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要定在六斋日这个时间呢?关于这一点,根据经论则有很多说法,我拿一些较符合理性的来解释给各位听,第一龙树的智度论提到:说佛之所以定于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是因为依据印度固有宗教相传,在这六日当中,世间有一种恶鬼,经常追随在人的后面,一有机会就会夺取人的生命,即使他不能夺取我们的生命,也能带来很多的灾难、瘟疫、怪病,要不然,他日也会发生种种不如意的事,因此古代的人智慧未开时,人民认为这六日是最不吉祥的日子,大家到了这六日时,心里就非常的恐怖、不安。

由于一般人的误解,便传说过去曾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圣人,为了要消除人民内心的恐怖和灾难,于是教他们在这六日中首先必须做福,而当时的持斋、修福,和现在我们佛法受持八关斋戒是不一样的,只教他们在六斋日整日都不吃,一天都不吃,断食就对了,他们以为这种作法可以避免恶鬼的迫害,他们之所以断食的理由是,恶鬼见人间在吃东西,那么它会肚子饿嘛!因此便生起一种饿的感觉,痛苦难受,在这当中它想报复,若是比较善良的恶鬼,它虽然肚子饿得非常难受,也只是忍受而已,不会想去加害别人,祸及人民,但是比较凶恶的恶鬼,它就不是这样子了,会生起一种错误的感觉,它以为人类有得吃,为什么它们没得吃这么饿呢?这是它不知道业力的缘故,所以它会起一种嗔恨,找人麻烦,人民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古圣人叫人们在六日时,在这一个月六斋日当中不要吃东西,不吃东西这个饿鬼就不会来找我们,这是印度古代宗教固有的传说,所以古代印度宗教一向就有这个六斋日子,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盛行于印度。

在印度六斋日的传说他们都知道,印度对这个六斋日持守很多人都很用心,所以佛陀成佛之后,他所组成僧伽的集团,发现以前的固有六斋日,持斋修福是一件很好的办法,佛陀很多教化的方式,都为了适应当时印度的环境,因为佛陀想度印度人,而他们的印度文化是这样,很多印度环境和印度文化,本来就如此的。他就用权巧方便,用因缘方法将它改善过来,所以在经典中经常看到佛陀借用他们固有的方法,将它重新改造,把它拼装在佛教,以佛陀的思想把它扭转过来并且引导他们,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度引了很多人。

佛陀认为印度的旧有生活不错,值得保留,便在僧伽集团成立之后,思考如何帮忙在家人修行时,就认为这六斋日在过去固有是一件很好的办法,也可以借用此种风俗,用巧妙的修正,引导他们从迷信的持斋修福,转为福慧双修的八关斋戒,所以佛陀就向大家开示,说什么呢?说以六斋日首先做福,我们以六斋日首先来做福,持守这种善事,好事,但不一定一天都不吃,除了不用一天都不吃之外,还要受持净戒才能做到消灾免难,换句话说,佛陀就把他改一下,将古代印度宗教中的六斋日一日不食的风俗,改为过午不食,所以“八关斋”中的“关”就是关闭恶门,而“斋”就是过午不食。

很多人说吃素食就是持斋,其实吃素食不可以说是持斋,持斋就是说我今天持斋戒,今天我就过午不食,这应该是佛教的术语大家都听懂嘛!不要你吃素食却把它说成持斋戒,这是不对的,佛陀将过去固有的一天都不吃,改为一天吃两餐,过午不食再加上持守几条戒呢?

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此处跟五戒不一样,五戒是断邪淫,这里是不淫,所以这才称为出世因,而这个原理有个因素,因为这地方比五戒进一步,五戒只是不邪淫而已,这里却是不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第六离香花璎珞香油涂身。第七离高广大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第八不非时食。

所以佛陀加上这八条,关闭这八条受斋日不应该去做的事,如此一来不仅可得消灾免难,修福增慧,也可以藉此机会摄心来受持六念,简单说,受持八关斋戒不只是持守八条戒,并且须加上这过午不食,最重要的则是安住在六念来得到涅槃。因为五戒只有持戒而已,而八关斋却不是,受持八关斋戒一定要受持六念,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我们在后面的比喻会说到。由此可证六斋日的持斋,这个宗教仪式,并不是佛陀开始才有的,在佛陀之前就有了,是属于印度固有的一种仪式,佛陀为了转变这种持守六斋日的风俗,才将古有加上修正,成为佛法中特殊修持八关斋戒的斋日。

佛陀出生在宗教复杂的印度,迷信的宗教仪式很多,所以佛陀就借用了这些迷信的宗教仪式,将它加以改良,而这种改良的个案,我们则可时常在经典上看到很多。比如杂阿含经四卷九十三经说,曾经说什么呢,婆罗门所教的祭祀,祭祀火,用三火来火供,可是婆罗门教的祭祀在佛陀看来完全是一种迷信行为。

佛陀为了要教化婆罗门,要引导婆罗门入于正信,就运用善巧的方便,没有直接明说:啊!你用三火来火供是没有用的,这是迷信呀!佛陀厉害就是厉害这样,智慧就是这样好,他没有说你们这样是错误的,没有,他反过来说什么呢?唉!你用三火祭祀虽然是很好,但是在佛法中,在我的法当中也有三种火,什么三种火呢?若是能像我所说的这三种火,它的功德更加殊胜,佛陀他就是很有智慧,用方法来引导,不会说你们这样不对,这样不行啦!这种我们还做不到,我还做不到,有时我感觉别人的用法不对,我就说,唉!你用法不对!可是佛陀不是这样说,佛陀慢慢引导他,把他引进来,这样子就是有所差别的地方。

所以,佛陀说三种火,他说:你用我这三种火功德就会特别殊胜,婆罗门教教徒听到之后感觉到奇怪:“好神奇呀!我们婆罗门教有三种火,用火火供的三种火,而你们佛教里竟也有这三种火!”佛陀便藉着这个因缘机会跟他们开示:“有呀!在我教法里也有三种火,就是一、供养父母叫做根本火,二就是供养妻儿眷属名居家火,第三供养沙门婆罗门叫做福田心,福田心就是福田火,有个福田心种这个福田,就是福田火”,婆罗门教事火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获得天人的福报,但是只有用火来烧东西,烧一烧让天人收到,以此来求得升天的福报,其实是不可能的事,一切业力是由自己的行为所感召而来的,不可能由天人赐福给你,这全是自己业力的感召,而非由他人赐给你的。

所以,佛陀认为求天赐福,不是用那种迷信的方法,将东西烧一烧让天上收去,这是不可能呀!佛陀说这不符合求福之道,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才设定了三火,以不一样的原理重新给予三火新的定义,也就是这样子。所以佛陀重视在家庭中奉养自己的父母,对家庭尽责任,并促进夫妻之间的和乐及教育子女,这才是佛陀的重点,能够做到这样你才有功德,你这种功德才能升天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愿法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因为佛法这种东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推荐】经书跟佛像千万不要烧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

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

我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问: 师父,我皈依佛门多年,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佛弟子身上勿佩带佛像、观音像挂件

印光大师在《复邬崇音居士书》中讲:前三日接到歧路指...

人缘好威望大的十种原因

1、不嫉妒别人。 2、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

【佛教词典】五人僧

子题:五众羯磨 行事钞·集僧通局篇:“五人僧者,谓边...

【佛教词典】监斋使者

指监护僧众斋食之神祇。在我国称为监斋菩萨,此菩萨青...

妻子甚狱

过去在耆闍掘山后面住有七十馀户的婆罗门,由于宿世福...

带着善良出来混,迟早会有人还的

今年24岁的美丽姑娘名叫Liz Woodward,目前在美国新泽...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没有...

圣严法师:勤劳健康最好

身体虽然重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所以健康应该是指身...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儿女归途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推荐】愿力变事实--往生者的托梦

在肿瘤科当医师的时候,我总是拜托总机小姐白天上班看...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

【推荐】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说一个人:别人坐...

圣严法师《学习观音菩萨》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