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传印法师  2014/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界众多,分四大种类

土,即世界,为众生所依居处。众生为正报,世界(土)为依报。众生不能离开所居世界,既有正报,必有与之相当的依报,所以,说依报便包含了正报。如所谓佛国土、佛世界,便意味着即为诸佛菩萨。乃至如所谓地狱世界,便意味着地狱中受苦众生。

世界众多,大类为十。这种种世界,都是由于众生的同、别二业所成。同业亦称共业,亦称引业;别业亦称满业。同中有别,别中有同,同别互缘,安立刹网。因为染净业缘不同,世界的净秽差别,无量无边,非言可穷。

略而言之,为四种土:一、常寂光土;二、实报无障碍土;三、方便有余土;四、凡圣同居土。

以四土摄十界,则是:常寂光土,是佛世界;实报无障碍土,是菩萨世界;方便有余土,是声闻、缘觉世界;凡圣同居土,是六道众生的六凡世界。

(一)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此之三德,互为融摄。三德皆常,性无迁故;三德皆寂,离尘劳故——不受尘劳影响;三德皆光,极明净故。此种境界,名秘密藏,乃是清净法身所游居处。从主体的“智”来说,名之曰“身”;从客体的“理”来说,名之曰“土”。然而,这不过是从凡夫能够理解,故作此说。其实际,此境界中并无什么主体、客体的分别,乃是身土一如,非有二相。

此身土一如、三德圆明、理智不二的常寂光,犹如水的湿性,虽然没有各各别异的特征,可是,却实实在在地周遍于各各别异的世界之中。其各各别异的世界,离此常寂光性体以外别无安立之处。须知!

(二)实报无障碍土

由于全性起修,全修合性,所以称性所感而得此真实果报。色心自在,心物圆融——心能转物,尘刹互含,地上大士之所游居。地上大士者,为破无明、见法身的分证即佛地位的大菩萨,为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别教初地至十地以及等觉菩萨。身能现土,土能现身,不违法性,胜妙庄严,如同《大方广佛华严经》莲华藏世界、法界安立海所明。

(三)方便有余土

超出欲、色、无色之三界以外的三乘圣众——声闻、缘觉、菩萨,未断尘沙无明者,修方便道——七方便道:五停心,别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法位者之所游居。

因修七方便道,超脱三界,所以叫作“方便”。为何称为“有余”呢?

此方便有余土人,但离分段生死,未免变易生死,但断除了见惑与思惑,未能断除根本无明的别惑,所以叫作“有余”。以此修七方便道而断尽三界内枝末无明的见思惑,而由于有三界外的别惑,即根本无明未能断除,故称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中众生的成分是:四教(藏、通、别、圆)中已断见思惑的圣人。三藏教的两种人:声闻、缘觉(已断见思惑故);通教中三种人:声闻、缘觉及六地以上菩萨;别教三种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教一种人:十信。这九种人,纯是菩萨种性,虽有声闻,而非定性,但断同惑——见思惑,故称声闻。

(四)凡圣同居土

三界(欲、色、无色)九地(四空、四禅及五趣杂居地共为九地)二十五有,主要是凡夫有漏的善业、不善业和即有漏禅定功夫之所招感。所谓“有”,即有业报、有生死之谓。

而圣人也来同居者:有两种圣人,一是实圣,二是权圣。

实圣:谓此人原来是凡夫,由其业力,牵生此界。生来这世界以后,因修道的力量,证得或声闻、或缘觉(辟支佛)、或菩萨果位,转凡成圣了。

权圣:谓此圣人,他的本际或为常寂光土之佛,或为实报无障碍土之菩萨,或为方便有余土的圣人,因为他有大悲愿力,哀愍众生,与此世界众生有缘,欲来度化之,示生于此世界,非由业力牵生。

有这两种圣人同居此土,故名凡圣同居土。

除常寂光佛土惟实(佛)无权(圣),实报无障碍土、方便有余土中皆随其因缘,而有权圣示现,化导诸圣人、诸菩萨。

四土的净秽、横竖理论等分别,于此从略。若欲求知者,可参阅蕅益大师著《梵网经玄义》等。

如上四土并非互为隔碍地并立着,不可按常情理解为四土分别存在于四个地方。须知,四土其实是互为融摄着的。四土是唯心所现,心无分剂,心无边界,所以四土互为圆融。“常寂光”在何处?若人果能一念承当,与佛相应,那么,当下即是!乃至地狱世界亦然。

所以说:贪瞋痴等烦恼心起,即成三途世界;四摄六度、慈悲喜舍心起,便是菩萨、诸佛世界。

佛经云:“心净则国土净。”这是从理性而言。理性是一切法即一切事物、事相的根据。《华严经》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万法即事相,心、识即理性。又说:“心如工画师,能造诸世间,五阴及国土,无法而不造。”所以,三界万法等一切世界国土,皆无不都是理性的,即心识的具体的显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

我们在修学菩萨道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要发...

看看您的六根是如何被欺骗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一念贪欲成猪身,一念瞋心变赤蛇

姑苏南濠街,有一人常作阴隶,每数日,辄往值班。邻有...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

轮回路险,用功须生处转熟

古代赵州禅师,三十年不杂用心,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

真的有前世吗

昨天,一名网友不断追问我:你相信前世吗?前世真的存...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念佛的两大障碍

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一个是昏沉障,一个...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无,斯为圣人...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说,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来破除妄...

【佛教词典】真济

(800~860)日本真言宗僧。京都人。师事空海,任阿阇...

【佛教词典】外色

【外色】 p0491 显扬五卷七页云:外色、谓除根及根所居...

还我们本来面目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说起来...

往生的护照--净土三资粮

学生们出国留学时要申请留学生护照;商人们出国考察时...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

酿酒卖酒者应当这样忏悔

【原文】 卖酒者当自念云:五谷本以养人,今糜烂为酒,...

律航法师《念佛入门白话解》

第一讲 三皈五戒 念佛常识 我常想假定全世界人人能受...

如何掌握给亡者助念和开示的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

证严法师《解开嗔恚心结》

俗话说:相骂没好话。对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别人也会...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

「富裕」的三条家规

第一条,叫富而不污。 污者,浊而染。拥有了大量金钱...

对净土法门要具足这十种信心

《莫道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九,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