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如瑞法师  2015/04/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我从小就有很多的疑问,也喜欢问。长大以后去读书,老师那儿一讲,完了以后,我肯定是举手来提问的。我记得那会问了好多问题。

老师回答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先背吧,背会了以后,多读多念,慢慢就懂了。那时候不明白老师的意思。现在我觉得这句话也没有错了。实际好多的东西,可能在当下学的时候都不懂,但通过慢慢地、久久地学习,就懂了。也发现以前看过或背过的东西,有时候一遇境,它自己就跑出来了。有天走到长廊前面,看到空中一朵一朵的白云,一下想起来小时候有幅图画,画的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羊群,乍看很难分别。并且马上联想起来上学时学过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词句来。

我才知道,我们为什么天天要学习佛法。因为通过不断的熏习,到时候就能用上,同时也是在训练我们这颗心。像我们念《净行品》,为什么让你见到什么都要念“当愿众生,当愿众生……”“若见花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我们凡夫的习气,首先一看到花:“唉呀,真漂亮,我爱这一朵,我爱那一朵……”但是如果你背会这首偈子,你首先就想到,我要用这首偈子的。

那天我给居士们说:你们上升楼阁的时候,如果是电梯,你只要一进电梯,就要念“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的。如果要爬楼梯,首先念这首偈,然后一步一步,随着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有些老人家为了锻炼身体,故意不坐电梯。没学佛法之前,只是想我每天上下楼梯,就把身体锻炼好了,但心里不得自在。现在学佛了,把这首偈子一念,接着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觉得不仅身舒服,心也非常的舒服。

所以修行用心特别重要。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呢?凡夫的修行,需要后念对治前念的,前念起贪嗔痴的心,但是后念马上就要用佛法来对治它。如果你天天去背那些偈子啊,经文啊,会觉得不方便,所以我们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来训练、来对治这颗心。

生活当中,处处有佛法。但是一开始必须去用心。当你还和生活安不上的时候,就要有意地去给它安上。当起烦恼的时候,就要用所学的法来对治。

我以前给大家说过,我每天晚上都要忏悔的:今天所做的一切恶,有知无知,有意无意,自己忏悔,代一切众生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觉得还不过瘾,接着念“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我相信佛的话,“一念速疾皆消灭。”就这一念当中,可以让自己成佛,也可以让自己堕落。就想着每天依靠这种的力量,来不断地更新,完成自我的修行。

其实说到修行,我是最不修行的。和大家比起来,我真的很惭愧,也发自内心的谦下,发自内心感恩大家。所以从我的内心里,真的不忍心伤害每一个众生,尽管现在还做得不好,但是一旦批评了人以后,内心里都会惭愧半天,觉得很懊恼。所以那天我给自己说:你后悔是不可以的,为什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最主要以后要记住,不可以随便地去骂人的。

所以修行在于改变自己。拜佛念经,是改变自己的一种方便。我觉得也是一种享受。如果你真正能够用上心,实在也是一些大德说的:“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享受,而是高级的享受。”

人家说世间的书,开卷有益。佛法的书,更是不可说了。你去读每一句话,都能从里面出生无量的意。所以这个时候才能体会到《普贤行愿品》里说的:“尔时普贤菩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你看十方三世这么多的佛,多长多长时间都没办法把佛的功德说尽,佛实在太伟大了!伟大这个字眼,还不能来形容佛陀的,佛的功德,更是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的。

这么好的佛法,我们为什么还要闹烦恼呢!所以,生烦恼者,自缚自害。在修行当中,不管你会不会修行,你每天先生上一个欢喜心:我好乐佛法,哎呀,佛法实在太好了!我保证你就因为这个欢喜心,绝对不会堕落。你要是每天:哎呀,愁死我了!哎呀,看到这个也不顺眼,又让我做这个了……什么事情都和你是排斥的,心里头,和一切都是作对的。尽管你把门关住,读经拜佛,也很难超生。所以临命终的那一念,实在需要我们平常来锻炼。

一定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我就一个人去修去吧!”实在需要在大众当中互相碰撞,互相磨练。所以有些同学问我:“师父,怎么看见你总是高高兴兴的?”我是高高兴兴的,我没有发现我什么高兴不高兴。但是我有种特性,我不怕困难,而且我要是没有违缘,就很害怕的。为什么?害怕自己生出来骄恣的心。所以我觉得,种种的不如意,都是警觉自己的:你还很差,福报不够,业障深重……

希望大家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多受点打击,打击受够了,就会想到“知苦思断集,慕灭来修道”的。大家能体会就好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善择住处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告诉比丘们:在大...

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转呢

怎样才能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呢?怎样才能够修行不退...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为什么修道人会着魔? 「贪求冥感」。 在修行当中的时...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所求不能如愿还要继续祈求吗

问: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或时做善事或时读诵大乘经...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抱定这一个死句啃,不问开悟不开悟

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差一程路。这些话同你们讲,实...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

【佛教词典】四空

(名数)又云四无色。无色界之四空处也。菩萨本业璎珞...

【佛教词典】廊

殿舍之间为便于通行而设之建筑物。又作细殿、渡殿。在...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仇人」

与一位作家朋友聊天,我问是什么促使他不停地写作?他...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有缘就能悟道

有心禅师德高望重,博学多闻,担任寂相寺住持,但来此...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这些问题,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问: 法师,您讲烦恼即是菩提,是诸佛菩萨才能够到的水...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心灵在佛法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优越的干部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人是自己观念的奴隶

心能做福,心能做恶,心能做天堂,心能作地狱,心是一...

菩萨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由施波罗蜜多故,于诸有情能正摄受。 由戒波罗蜜多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