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2015/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杂念的意思,不但是佛法和道家修行的主要功夫,同样是儒家修身的下手功夫。清净心生智慧,想要成就世间事业,同样需要专心一意,杜绝杂念。谚语说,“忧能使人老”,杂念多、欲望多的人往往容易烦躁不安,身体多病;心地清净,也是保持身心和谐健康的关键所在。清心对我们这样重要,怎么样才能保持这种恬静安详呢?《大学》开章就讲到,“修身”的根本在“格物”,也就是格除物欲、和物欲格斗。财、色、名、食、睡是最普遍的五种欲望,完全避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但是不能沉迷贪恋,甚至纵欲放任。利令智昏,欲令智迷,利欲熏心,人的智慧就会被蒙蔽,各种过失、罪恶都从这里产生,没有不堕落的。认识了物欲的危害,我们才肯格除、放下。即使不能一下子放下,也要逐步减少、淡化,渐渐就会体会到其中真实乐趣。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人与人交往中,许多灾难都是因为言语不谨慎,有意无意伤害别人,结下怨仇,以致冤冤相报,纠缠不清,甚至造成人群的冲突,伤害国家社会。言语对人的影响这么大,口的过失又最容易犯,难怪孔子那么重视讲话的艺术,把言语列在教学的第二位。而修身是涉世的基础。心地清净真诚,自然容易减少言语的过失;而讲话谨慎,也容易保持内心的清净安宁。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一帆风顺。修心为本,慎言为先,实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问: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绑架婚恋,导致...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

三衣一钵不离身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

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问: 去火车托运衣物,服务态度差到无所谓,被强迫保...

【佛教词典】六处

六根的别名。处是出生之义,谓六根缘六尘而生六识。...

【佛教词典】金刚明王菩萨

(菩萨)胎藏界苏悉地院八尊之一。密号持明金刚。...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佛学漫画】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从前...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态

职场中有一种心态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实习生的心态。...

七个顶级心理寓言

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 那是错的,妄想...

【推荐】昼执火炬的人

佛经中有一则典故。佛世时有一位修行者,他觉得修行是...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

平常颠颠倒倒,临终很难有正念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

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念佛免灾减灾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

圣严法师《在网络的虚幻中体验真实》

佛教是非常重视实验、实证和亲身体验的,是从生活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