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宗派大概

弘一大师  2016/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并加以融化光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槃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底,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实宗

依成实论而立。为小乘之空宗,微似大乘。

六朝时盛,后衰,唐以后殆罕有学者。

以上二宗,即依二部论典而形成,并由印度传至中土。虽号称宗,然实不过二部论典之传持授受而已。

以上二宗属小乘,以下七宗皆是大乘,律宗则介于大小之间。

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

三论者,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部论皆依般若经而造。姚秦时,龟兹国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来此土弘传。

唐初犹盛,以后衰。

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

此宗所依之经论,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唐玄奘法师盛弘此宗。又糅合印度十大论师所著之唯识三十颂之解释而编纂成唯识论十卷,为此宗著名之典籍。此宗最要,无论学何宗者皆应先学此以为根底也。

唐中叶后衰微,近复兴,学者甚盛。

以上二宗,印度古代有之,即所谓”空”“有”二派也。

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六朝时此土所立,以法华经为正依。至隋智者大师时极盛。其教义,较前二宗为玄妙。

隋唐时盛,至今不衰。

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

唐初此土所立,以华严经为依。至唐贤首国师时而盛,至清凉国师时而大备。此宗最为广博,在一切经法中称为教海。

宋以后衰,今殆罕有学者,至可惜也。

八、禅宗

梁武帝时,由印度达摩尊者传至此土。斯宗虽不立文字,直明实相之理体。而有时却假用文字上之教化方便,以弘教法。如金刚、楞伽二经,即是此宗常所依用者也。

唐宋时甚盛,今衰。

九、密宗又名真言宗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入此土。斯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诸疑惑矣。

十、净土宗

始于晋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而立。三根普被,甚为简易,极契末法时机。明季时,此宗大盛。至于近世,尤为兴盛,超出各宗之上。

以上略说十宗大概已竟。大半是摘取近人之说以叙述之。

就此十宗中,有小乘、大乘之别。而大乘之中,复有种种不同。吾人于此,万不可固执成见,而妄生分别。因佛法本来平等无二,无有可说,即佛法之名称亦不可得。于不可得之中而建立种种差别佛法者,乃是随顺世间众生以方便建立。因众生习染有浅深,觉悟有先后。而佛法亦依之有种种差别,以适应之。

譬如世间患病者,其病症千差万别,须有多种药品以适应之,其价值亦低昂不等。不得仅尊其贵价者,而废其他廉价者。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佛法亦尔,无论大小权实渐顿显密,能契机者,即是无上妙法也。故法门虽多,吾人宜各择其与自己根机相契合者而研习之,斯为善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佛教奇理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问: 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

你真的信佛吗

现在,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在中国这个有着古老传...

佛法不在远处

从前有个少年由于贫困,苦恼,迷上了求仙拜佛,可以解...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

初机学佛决疑

客:我没有时间看经听讲,请用速效的方法,答复几个问...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

问: 供佛最好用什么水果,听说香蕉、梨等是不能供的...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触目惊心的「百亿元杀生」

面对死不瞑目的尸体,怎能依旧大口的吞啖? 佛学院放...

心念的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

【佛教词典】行事钞说戒正仪篇第十

亦名:说戒正仪篇 子题:说戒、正仪 行事钞·说戒正仪...

【佛教词典】事理

【事理】 又作理事。事指事相、事法;理指真理、理性。...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

伐树取果

人是万物之灵,有智识,有才能,有远见,有良心,有道...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

父母要我放弃病重的妻子,该怎么办

问: 法师您好!我跟妻子结婚快四年了,第二年妻子就...

圣严法师:为何要皈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

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

梦参老和尚:地藏三经的修行法门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最初是讲十恶,用十善法对治十...

福报要省着点用(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