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开示的技巧

道证法师  2018/04/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本来是对的!要往生,本来就是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但这个并不容易,我们自己可能也做不到,所以,如果以命令口气,半强迫地要对方这样做,其实常常会有反效果。

末学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莲友,她得了癌症,蔓延到整个腿都肿起来,皮都裂开,汤水从裂缝流出来,非常痛苦,她有一个儿子已十七、八岁,却还需要包尿布照顾,她平时为人很热诚,也蛮热心助念,到她临终之前,莲友去看她,她讲到——她死了以后,不晓得谁去照顾这个儿子?因为十七、八岁了还要换尿布,若无人照顾,那儿子怎么办?

想到此,她心里蛮难过的,就情不自禁掉眼泪,莲友就跟她说:“这什么时候了!你应该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个儿子就放下了!”结果这临终的莲友一听,整个人就像发狂一样,很激动,叫说:“我知道他不是你儿子,你才说风凉话、说放下,要是你儿子看你多会放下?我不相信你多会放下!”大家可别怪她会这么激动,她是在教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一个凡夫面对生死的苦痛、情感和无奈不舍。

因为大家不体谅她的心——她觉得很痛苦的事,别人却好像很轻松说风凉话的样子,她就很反感!其实以前她常为人助念,自己也知道要万缘放下,这道理大家都听过也会说,但问题是——情感很深、很痛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放下,这末学自己也有经验。 (而其实,只要真能往生西方,由西方放光照顾儿子,比在娑婆更容易!但这个“跳跃”——观念的扭转,需要对佛法的深信。)

奇妙的转折——由激动回归信愿

有关上面所说那位莲友的例子,当她很激动谁都劝不下来的时候,她的女儿很孝顺一直拜佛、求佛,后来我的剃度恩师去看她,只说了几句话,她就回心转意平静下来。恩师怎么说呢?

恩师摸着她肿痛的脚,轻柔地对她说:“你这双脚已经为众生走了很多的好路,你的功德回向到哪里呢?”她忽然间静下来,回想到自己以前为众生奉献的那份菩提心,含着眼泪回答说:“西方极乐世界。”

恩师又牵着她的手——那双手经过一次一次的打针,已经肿胀又充满瘀斑,恩师问她说:“你这双手已经为众生做了很多的好事,你的功德回向到哪里呢?”她回答:“西方极乐世界。”(她终于想起了自己以前每天在佛前作课的回向,一念之间她就回心转意了!)

恩师就问她说:“那么我们送你一程好不好?”她说:“好!”于是,在大家的助念声中,她凝视著佛像念佛,大约十五分钟就往生了。

恩师顺情而化,善巧的三言两语,就把她从激动的情绪,带回到往生的信愿。这其中的奥妙转折,我们要细心体会。这位莲友过去热心为人助念的善因,终于也感召了自己临终时的大善缘,帮助自己提起信愿。

所以我们在劝临终人的时候要将心比心——要细心体会他的感情,看他的程度,我们先要自己反省一下——平常我们对这娑婆世界的“芝麻小事”都有意见,仅仅是别人的意见跟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难立刻就放下自己的意见,一点点“不重要的意见”,都没有那么容易放下,何况要放下“所有的”意见?尤其是在临终—— 那种最苦、又最舍不得的时候!

我们可以假想,平常自己正有意见的时候,别人来说:“你万缘放下,听我的,念佛!”难道我们肯一听就放下吗?就这样乖乖念起“阿弥陀佛”来吗?心里不会嘀嘀咕咕吗?不会跟他辩论起来吗?

由以上的反省,我们可以了解——平常意见多、个性强的人最容易吃亏,临终危险性很大!平常地位越高,觉得自己越“大”的人,到时候堕落的可能性越大!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断气,平常一些“我相”、“我见”都不肯放(就好像不肯解大便一样),谁敢说临终一刹那,正好都可以放下呢?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为临终人助念时,要反观回来,帮助自己提起正念。先由自己反省,将心比心推到临终人——体谅他跟我一样,是个无可奈何的凡夫,“身见”一点都没有破,他还是会痛、会苦的,而且他会怕死,也和我一样会舍不得亲情;所以,我们不要一去助念,就把对方当成初果以上的程度,不要一去就要让他“断惑”!

事实上,阿弥陀佛的“凡圣同居土”,就是为了像我们这一种又证不了果、又断不了惑的人而设的。

所以当我们去助念的时候,无论时间是多么急迫,都要先顺凡情——先顺凡夫的感情,先去仔细思惟体谅他的苦处,也要关怀他身体的苦,感同身受。(千万不要漠不关心,当作无所谓,想想我们自己要是肚子痛或是断了腿,能够无所谓吗?)

我们关怀他的苦,感同身受,就算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也一定要表达。要为他求佛救拔,“希望他永远不要再受苦”,“希望他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就是“往生”真正的意思)

顺情而化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弥陀要解里面有一段话解释:“化作众鸟何义?”(这是讲解经文中“鸟音法利”——就是鸟说法那段。)

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化作众鸟,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只因为我们这些凡夫的感情,都喜欢小鸟,叫“凡情喜此诸鸟”;所以阿弥陀佛就顺着我们凡夫的感情这样教化我们,这叫“顺情而化”,末学看了这句话非常感动啊!

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慈父化作小鸟,停在我们肩膀上、停在树梢上唱歌,你看看迎面飞来一只可爱的迦陵频伽,那就是阿弥陀佛爸爸变的,只因为我们这些孩子喜欢小鸟,佛就把他尊贵的佛身变成小鸟。

这是多么可爱,何其“无我”的大慈悲,这是“恒顺众生”的极至啊!由此我们就可以体会佛是很幽默、很可爱,心非常的柔软,他是用多么可爱的一双慈眼来看众生、化导众生。我们是“舍利弗”——美目鸟的孩子,要学习“乃父之风”顺情而化啊!

助念的时候也是要“顺情而化”,就像水能随方就圆,而成就清洁洗涤的功德,又像云彩、那水蒸气的水滴,就算跑到眼睛里面也不会刺眼。所以我们去助念的时候,可以说不是高姿态的劝导,而是一种请求,要先设身处地交换角色,将心比心,体会临终的这个人,他的凡情所有的苦衷,先深入他的情,才能够顺情而化。

然而,也不能只顺情,只顺情会堕落!顺情还要顺势转化,才是顺情而化,先“顺情”——顺情疏导他的苦,疏导他的恐怖,然后才“而化”。先“顺情”——就他痛苦的地方,转“而化”入阿弥陀佛救苦救难的大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道证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

持名念佛是为径路中的径路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

阿弥陀佛知不知道我在念他呢

这句话我们听了,修净土的应该起大欢喜。因为你念阿弥...

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

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言自...

极乐世界莲花开敷的时间

西方三圣现前,就在那一刻,我这个我,就是代表着一切...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念佛的八种相应法和三种不相应法

念佛八法 第一、摄心念:把心收摄起来,即所谓:都摄六...

取财有六种非道,不可为之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善生经》中,对于取财有...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佛教词典】阿迦尼吒

(界名)巴利语Akani??ha,又作阿迦腻吒,阿迦抳搋。梵...

【佛教词典】兴隆

明末曹洞宗僧。古田(福建)人,俗姓陈。世称遍照兴隆...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众所周知的伤仲永,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

净界法师:同一句佛号,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它...

比尔.盖茨童年的故事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

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问: 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烦恼炽盛时专心念地藏菩萨圣号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欲瞋恚。愚痴忿恨。悭嫉憍慢...

高傲的萨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

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理解乐舞问题

问: 戒律中常见对歌舞的限制,如八关斋戒中,不歌舞倡...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是我们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规定...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

天人瞋骂夜叉

一则佛典故事教导,瞋怒詈骂只会造成对立、冲突,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