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2018/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许想要告诉我们: 如果不注重内在修养,只关心外在的东西,想要获得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

现下社会过于浮躁,人们极易陷入利益至上、唯利是图的境地。将外在的名利、金钱、地位看得过于重要,整日里陷入如何更快获得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无法自拔。将所谓的成功定位于是否拥有足够的金钱、是否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更有甚者直接将成功物化为是否拥有豪宅别墅、巨额存款。仿佛人生所有的一切目标都只是对这些物质的无尽追逐,这种对外在物质的盲目追求,极易使人迷失,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忐忑当中。当外在欲求得到满足,就得意洋洋,现实生活中一旦遭遇阻碍,无法及时获得满足,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失去人生方向。快乐与否全然由外界决定,失去了对自身的把控。

有那么一个人,将他毕生的追求都放在追名逐利之上,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长,也有了一个别人艳羡的家庭,只是这所有的幸福与成功都只是外人看来如此罢了。子女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陪伴,对父亲没有太多的感情; 与妻子的结合也并非由于爱情; 与手足的情感也因为长时间的疏离变得淡漠,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每天或为了继续保有现有的财富,或为了拥有更多的财富而惴惴不安。人不可能水远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当他年近不惑时生意遭遇失败,曾经的“成功”瞬间化为乌有。他没有了金钱,妻子离他而去,所谓的朋友也第一时间离开了他,所有的打击让他一蹶不振,甚至失去了活下来的勇气。他对未来迷茫不已,于是开始反思自己上半辈子的生活方式,开始反思自己对金钱、名利的态度。他过度迷信外在的名利、金钱、地位,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富足与否,将所有的快乐建立在金钱之上,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在失去金钱之后如此痛苦。

哪有永远的志得意满,怎可永远一帆风顺? 或许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走向自己的内心,注重对自己内在涵养的提升,找到让心灵富足的方法。正如佛语给予我们的启示,真正的幸福是注重内心的修养,关注内在,不盲目追求外在的物质,向内心寻求幸福之路。

精神上的富有要比物质上的富有恒久得多,那么多文学大家在遭遇打击之后,仍能富足地生活着、诗意地生活着,因为使得他们快乐的源泉并非极易剥夺的物质,而是文字所赋予他们的内在信仰和涵养。花时间陪伴家人、用心找寻自己的爱人、及时回望自己的内心,做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出世间的七种法财

在千百年来东方的传统春节文化里,亲朋好友之间新年第...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横财不坚固

【原文】 杨槐亭前辈言,其乡有宦成归里者,闭门颐养,...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在一个靠海的山洞里,一个老和尚...

到底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问: 师父,有的老师说满足所需就能幸福,有的却说远...

圣严法师:人要赚多少钱才算足够

问: 许多理财专家说,要准备几千万元才够养老;又说...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

人体基因与业力信息

现代生物科学说,人的基因(DNA)决定其体型、相貌、肤...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警惕都市人群八大心理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虽然改善了。但心里的承受...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

问: 晨朝十念法只可以早上念吗?或者早晚都可以念?...

【佛教词典】唯识所变

(术语)万有总由阿赖耶识所变出之意。...

【佛教词典】学悔法

子题:尽形学悔除地狱之障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学悔...

六度的感应

感应的理论处处皆有,同样地,感应的事迹也到处都是,...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 智能戒行兼具者,彼...

有空就念佛,没空就不念

有位学长告诉末学:他去请问老和尚要怎么样念佛? 老和...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

楞严咒的功德

佛说《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

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极乐世界的阿罗汉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你必须要了解佛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设...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