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容通法师  2020/06/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

言恶作者,恶所作业,追悔为性。障止为业。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恶作摄。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有义此二各别有体,与余心所行相别故,随痴相说,名世俗有。

恶作无文。但西国诸师相传云。或是慧。虽言痴分离痴外有别体。然是思是慧性。离思慧外无别体故。故知亦是假立。

恶作就是追悔自己过去所做的业,总是不断后悔过去所做的这些事情,会障碍修行中的止。我们有些人心是好心,做了错事经常追悔,但是你如果是修定的话,做了错事只要忏净了就放下,不要老挂着这个事情,否则会障碍止的修行。

比如有些人做了错事,追悔、认错、能改就可以了,不要总是放不下这些事情。“我的罪太大了,我的业障太大了。”你老是心中挂碍着这个事情,最终修止就修不起来,会一直停留在这个事情上,那么心里要安住在正念之中就比较困难,总是安住在不正念之中,老停留在这个事情上天天以泪洗面。

实际上只要你做了真诚地忏悔之后就应该把这个事情放在一边,然后该怎么去修行就怎么去做,总是挂着它修奢摩他就修不成。奢摩他就是止,止于一种正确的念头或者境界之中,经常恶作的话止就生不起来。

恶作心所有两个不同的方面:比如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不应该做的错事,你现在也认识到了,这属于善心所;如果你过去本身做的事情是对的,现在犯了糊涂,反而觉得不应该这么做,“你看我本来做了好事,但是别人还骂我,那我以后不做好事了。”这就是恶心所。

遇到别人的猜疑或者诽谤,不理解甚至是误解,心里就放不下了,甚至有些人就由善转为恶,本来开始是善念的状态,事情也做了,但是又受外界的影响,认为这件事情可能是错误的,不应该去做这个事情,这个就不是善,就是恶。所以说对于善的追悔就是恶心所,对于恶的追悔就是善心所。

但如果真正上升到奢摩他的层次的话,无论善恶你对它进行过度的追悔都是错误的,哪怕是对于恶的不停地追悔都是不应该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对于善的东西我也要学会放下,不要做了什么好事天天都挂在嘴上,唯恐别人不知道。

但是你也不要天天老把这个恶挂在嘴上:“我做了什么事情,可能要堕入恶道,多少生多少劫都出不来,怎么办呀?”然后该修行也不修行了,该念佛也不念佛了,总是恐惧这个事情。

实际上这还是执著于我,觉得自己做了错事可能要受报应,要受报应自己觉得心里还不舒服,害怕恶报。可是害怕有什么用?追悔又有什么用?你要注意去改正,你要更加坚定地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有些错事做得太大了,你想一下把它忏悔了也不太可能,它还是会反复,不断地重复让你追悔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慢慢地放下,慢慢地淡忘。不要十年前就后悔这个事情,十年之后还是追悔莫及这个事情,捶胸顿足,甚至心里的阴影比过去更强大。

“此即于果假立因名。先恶所作业,后方追悔,故悔先不作,亦恶作摄。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我们前面讲《五蕴论》的时候说过追悔,追悔和恶作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就是对先前做错的事情感到不舒服,然后追悔,后悔先前不应该去做,或者后悔为什么先前应该做的事情反而不去做,这就是恶作。

简单地说就是后悔自己做错了事情,或者后悔为什么不去做好的事情。比如过去看人家捐钱造殿培福,现在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做这个事情,追悔自己过去应该做而又没有做的事情。就这个事情而言他的思想已经是比较正了,但是还在追悔,这也是一种转变的开始。

但是有些东西想得太多也不行,就像买房子这个事情,现在的房子很贵买不起,但是十年前很便宜,有人总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早买了房子,那么也能有很多的房产,值很多的钱,这也是恶作。不是追悔做错了的事情,就是后悔没去做好的事情,总之不出这两个方面。

“果上假立因名”,果是追悔,追悔什么呢?因就是恶作。就是先恶作为因,后来又产生追悔的果。其实这样解释也不是很合适,因为这个恶作不一定是好或者是不好,就是追悔过去所做的种种事情。这个恶是厌恶、是反悔,不管你是黑白颠倒也好,也不管你是重新开始也好。

就像有些人本来还是比较正派,但是和坏人混在一起久了,反而觉得以前做的好的事情是不对的,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存在对善与恶认识的差别。对于做了恶的事情追悔属于恶作中的善,对于做了善的事情追悔就属于恶。具体的我不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这几种组合。

“有义此二各别有体,与余心所行相别故,随痴相说,名世俗有。”恶作和追悔都是有体的,它跟其他的心所法行相不一样,但是和痴的行相相似,是名世俗有。

“恶作无文。但西国诸师相传云。或是慧。虽言痴分离痴外有别体。然是思是慧性。离思慧外无别体故。故知亦是假立。”恶作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痴为体,一种是慧为体。那么到底是那种呢?我认为是以思和慧为体,就是重新去思考,重新去分别。思和慧一个属于遍行心所,一个属于别境心所。它们有可能是善,也有可能是恶,都是不一定的,所以说恶作是不定心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容通法师文章列表

要得在世不造过者,只有参禅一法

参禅人没有过:日用中一切时参,一切处参,一切事参,...

国王与龙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问: 念佛法门成就佛道。请问读诵诸如《金刚经》、《...

什么是贩卖佛法

问: 请问什么是属于贩卖佛法,弟子做有关的工艺品,...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昔日,佛在罗阅祇城比留畔迦兰陀尼波僧伽蓝弘化。在优...

纵有积山之罪,亦有冰消之期

一向和风日丽的舍卫国,有一天忽然阴风惨惨,乌云密布...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学佛与赚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

【佛教词典】僧泣多毗奈耶

(术语)译曰略教。世尊临涅槃略说随方毗尼之教也。见...

【佛教词典】戒藏

(术语)明戒律之经书。梵网经下曰:谛听我正诵佛法中...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在生气时,自己照照镜子

当愤怒生气时,拿出镜子看看自己,这时的你一点都不可...

【推荐】男女间交往须知

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欣往西方 厌离娑婆

阿弥陀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

打坐时面对业病的干扰,该怎么办呢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

不期无常到,君向何处去

二〇一三年旧历新年之后,我先后遇上三位有缘老人去世...

供佛的不思议果报

佛陀时代,有修习外道法门的五位兄弟,生活贫苦,因此...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

发愿

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问: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

遇到逆境就退失菩提心该怎么办

问: 弟子发的心总是在遇到逆境的时候,退消菩提心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