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宗性法师  2020/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们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如果由于你对人生的认识不清楚,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你的恐惧和无知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痛苦!所以我经常讲,在这个世间,当一个人快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刹那,大多数人是痛苦地离开。当然,也有人平静地离开。

平静地离开有两种,一种是在无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另一种是在有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在有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那就是佛教讲的:有修行的人预知时至。在无知的状态下平静地离开,这种人有,但很少。通常是心血管堵啦,生命一下子就没了,没什么痛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是在痛苦的挣扎中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所以死人的面相大部分是很吓人的,要么眼睛合不拢、要么是嘴巴合不拢。为什么死不瞑目呢?该吃的没吃、该穿的没穿、该玩的没玩、还有人欠我的钱没还,怎么能瞑目呢?为什么嘴合不上呢?气还没出够啊!从那些千姿百态的死相,你可以看出:在生命趋向结束时,很多人是在痛苦中挣扎。

那么我们佛教徒讲,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如掌握自己的生命,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清楚了知人生的运作过程。

我一直有个观点,我们生命终点的结果好与坏、快乐与痛苦,是靠你前面这几十年所有的积累。你临终一刹那的状态是痛苦的挣扎、还是快乐的微笑,都靠你活着时所作的努力来决定!

所以我常常讲人生就两件事:如何生得快乐和如何死得自在!死得自在的前提是生得也要快乐!所以佛法更重生,更重视这个生命的过程。

我有段时间一直很推崇重庆的竹侠祖师。他到晚年的时候写过一首感怀的诗,诗中写道:“日落西山忆故乡”。“日落西山”快结束了,“忆故乡”我到哪里去?这个故乡不是你的老家,不是你的梁家巷9栋33号,真正的家在哪儿?“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你活着的时候你就要预备资粮。就像你要买房子一样,不管你是用存款或搞按揭,你要有资粮啊!

“等闲收拾好行李”,平常你就把这些都收拾好了。“莫到临时手脚忙”,你不要到真正死的那一刹那手忙脚乱。而这个老人我觉得他是真的办到了,他往生的时候我亲身见证了的。这个老人一生都没有发过火,他的修养真是达到心如止水般的境界,一般人不太了解他。他不太拘泥细节、不太拘泥一些行为,但是内心的修养很高。

他平常的态度是什么呢?任何人找他说什么事:“哎呀不得了了,法师你看这事怎么办呢?”他绝对不会跟着你说:哎呀怎么办,而是会马上给你讲:“没事啊,你拿个棍子去撑一下就好了,撑得住你就撑一会,撑不住了再说”。你说:“哎呀,棍子都撑不住啦。”他会接着说:“没事,还有那么多高山呢”。

他就是这样一个有如此定境的人,任何时候去找他说任何事,心境都能平静得像一潭水。在他往生之前,可能身体有点不舒服,他们送他去了医院。他那时已是90多岁的高龄了。到最后那一天,看见他好象有点好转,但是他突然提出来要回寺院。他们都不同意他回去,他就在床上拍:“必须回去!”

完了大家就看看他说:“好,送您回去吧。”用车去送他,我们也陪着一起送。他路上就问:“走到哪儿啦?”他们就给他报告,最后一次问走到哪儿啦,他们就说走到罗汉寺山门口了,这是他最后一次说话。送回他住的房间,五分钟后他就走了。所以我说他实现了他自己写的诗:“等闲收拾好行李,莫到临时手脚忙”。

诸位,你平常没事时、看到别人死时,你想想:我死的时候会是什么状态?我跟你讲,我有时候就模拟演习。我躺在床上时就想:我死时脚是怎么放的,这手是怎么放的,我的脸会是什么样子……但有一个我不知道。

手和脚是什么样子你可以用眼睛去看,可是脸是什么样子就看不见了,因为你死了眼睛是闭上的。所以我就抓个镜子放在旁边,拿镜子一照,眼睛还是睁开的,还不是死,所以你要摸你眼睛。

你试着想想看,当你死的时候会是什么状态?我的意思是:人早晚得走到这一步,我们何不勇敢的面对、沉着的应对?!怎么样才能沉着应对呢?那就是老法师讲的:“急需检点办资粮”、“等闲收拾好行李”。你别看那两句诗不像阳春白雪,都是平常的资粮、行李哦,但是意义深远。

所以他老人家走了以后,我去了就写了一首悼念的诗:“门庭有托赴莲邦”,在他们那一代人,能够在生前教出来的人并不多,而他在生前就完成了整个新老交替。“门庭有托赴莲邦,手脚不忙返故乡” ,这二句其实是讲他自己的。

“常念法乳失依止”,我受戒的时候,他给我做的羯磨和尚。“空林月祭嘉陵江”,空林是文殊院的别号嘛,罗汉寺就在江边上三江汇合处。

要想在生命最后一刹那真正做到自主,你现在就要努力,活着的时候不能够空过。要干好该干的事!弄清楚该清楚的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我提出了人生四大要务。“要务”的意思是:在活着的时候我们必须搞明白!如果你没搞明白,你就是一个糊涂虫!

那么这四大要务的对象是什么呢?第一、人生的航向;第二、道德的坐标;第三、良心的保证;第四、生命的归宿。明确了四大要务,你整个人生才不至于空洞,你整个人生才不显得空虚,而会很充实、很踏实。基于这样的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夕日首富的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5年,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然而世事...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问: 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每个众生都有他不同内涵的恐惧的理解与表达。对于一个...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

一个人堕落三恶道前,会有一些前相征兆

那么假设不幸的是,我们今生的罪业,它在临命终的时候...

思地狱苦,念佛自然恳切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

没有文化的人,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

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

【佛教词典】略教

“广教”之对称。又称略戒。以释尊成道后,弟子未犯戒...

【佛教词典】酂

悉昙字 (jh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又作社、禅、赞、...

别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与利益

药师佛十二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

佛说法是对缘的、对机的,不是佛想说法。大家看每一部...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

学禅的人,一定要走得干净利落

其实佛教就是把我们整个生命,都落实到最小的时间单位...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淫念生起时该如何对治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经过修行,还...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

凡事都能让一步

佛经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两个商队准备出门经商,但...

天天听佛号,也有大功德

无锡念佛的人逐渐增多。有个人烧得一手好素斋,凡是有...

疑人窃斧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的,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