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经论撷要

印光大师辑  202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经论撷要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号法藏比丘。佛为广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庄严,人天善恶,国土粗妙,种种不同。闻已皆悉睹见,发大誓愿:“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云云。法藏比丘,发如是等四十八愿已,大地震动,天雨宝华。一向专志庄严佛土,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安乐世界。

佛愿摄生

《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极乐依正

《阿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

持名往生

《阿弥陀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三福三心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又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作佛是佛(作即想念)

《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华严经·入法界品》云:然彼世界如来,不来至此,我亦不往诣于彼。善男子,我若欲见安乐世界无量寿如来,随意即见。

修十善业

《无量寿庄严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十种心: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皈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速灭重罪

《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大智度论》云:“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业。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重罪者。”

随念随见

《大乘大集日藏经》云:佛言:欲生清净佛刹,不生障碍。而此众生,应净洗浴,着鲜洁衣,菜色长斋,勿啖辛臭。于寂静处,正念结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莫更他缘。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小见,大念大见,乃至无量念者,见佛色身无量无边。

佛号久住

《无量寿经》云:当来经道灭尽,我以悲愍,特留此经百岁。众生值此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又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其有不信而谤者,当堕地狱。〖校注:此段引文出自元惟则《净土或问》,大本五种原译均无。〗

《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念佛圆通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又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满菩提愿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念佛殊胜

《大乘起信论》云:“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法门易行

《十住毘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

九品往生之中品上生

再看中品。 中品上生,利根回大声闻,即法行人。 这个...

一句弥陀三业皆摄,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来...

如何才是决定往生之道

问: 我们陕西这边,很多学佛多年的同修,因为念佛至...

什么是般舟三昧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在净土法门中,有一种特别的修法...

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

不要因为念佛太简单,就认为它很低级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平等普度,含摄一切众生,大造之中...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东传震旦,主流乃是般若与净土两大法系并...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

一切善法,欲为其本

以微少善根,成就广大功德,故名方便。 说我们这一念的...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

造佛塔与绕塔的功德

塔的历史典故 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

【佛教词典】移龛

(仪式)入龛三日后,移龛于法堂读经,是为移龛佛事。...

【佛教词典】四力

(名数)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

初机净业指南

序言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

女人常生气易得九种病

俗话说,气大伤身。医学上认为这很有道理,对女人来说...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弘一律师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经讲过一篇《改过实验谈》,...

女人为什么不能涂香水

香水是怎么来的,以前法国的贵妇很懒,不经常洗澡,身...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推荐】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施食法问答集

1、已经有一般常用的施食法了,为何又制订准提施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