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净因法师  2021/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身上沾满花的舍利弗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抖落沾在袈裟上的鲜花,但都徒劳无功。

天女趁机戏弄舍利弗:“你连这么美的鲜花都害怕?”舍利弗窘困地答道:“出家人身上沾花,不合律法啊。”天女反问:“鲜花与律法何干?更何况为什么鲜花总喜欢沾在你身上,而不是诸位菩萨呢?”舍利弗一时无言以对,突然灵机一动,反问天女:“你修行的时间好像也不短啊,为何至今还修不出男人之相?”天女微笑间用神通将舍利弗变成天女,以同样的口吻问:“舍利弗,现在身为女身的你,与刚才男身的你,在思维上有何不同吗?”舍利弗一脸困惑地望着天女说:“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我也觉得很奇怪。”

以上故事出自《维摩诘经》,以譬喻的手法说明一个道理:人们误以为男与女、空与有、好与坏、大与小、长与短、得与失、在家与出家等表面的分别相为绝对、客观而真实的,因而产生种种执著,争斗与烦恼由此而生。以在家与出家为例,舍弃世间荣华富贵,辞亲出家,确实不易。然而,现比丘相,仅仅是身出家,心若不出家,便无法安心修道,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六祖因而说:“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佛陀在此明确告诫我们,身出家仅仅是出家的第一步,出家后在心地上用功,“识心达本”,培养正知正见,领悟“无为法”,才是修道的根本。如果只注重外表形式,而忽略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出家何益?!

六祖因而说:“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六祖在此点出了在家、出家修行的要点是相通的,即在心地上用功夫。从这种意义上讲,修道不是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人也可以参禅悟道,六祖因而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由此观之,在家人和出家人在形式上确有不同,但在心地修行用功上并无本质性的区别。

惠能一生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原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二十四岁时跟黄梅五祖弘忍学道,在寺中以“行者”(唐朝的“行者”专指在寺内帮忙做杂务的带发修行之人)的身份随众作务,“破柴踏碓”。八个月后,惠能仍以“行者”的身份得五祖传授衣钵,成为禅宗六祖。又经过十五年的磨炼,惠能三十九岁时才来到广州法性寺(即光孝寺),一句“仁者心动”,使得法性寺印宗方丈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于大庭广众之下主动提议为惠能落发,并反过来恳请惠能收他为徒,“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而当时的惠能只不过是与猎人为伍的“俗人”(行者)!

印宗的行为看似怪异,其实与佛陀的教诲相通。据《大宝积经》记载,佛陀临终时留下遗言,他灭度后,弟子应依止“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其中,印宗所行是“依法不依人”。一个人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了解,取决于内心的感悟,与外在的职业、身份、长相关系不太大,这与《维摩诘经》的教义不谋而合。

这可看成是六祖对在家与出家修行的新解,即在家人若能一心向道,一样可以得大成就,正如六祖说,“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

痛念无常,用心真切

痛念无常,要下定痛心,十分现实的观照到无常。十分现...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提不起就放下

经过几天禅修,大家应感到自然安定,不会太浮躁。一般...

星云大师《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我十二岁出家之后,就进入佛学院念书。我的同学都是高...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

用攀缘心来造善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追求来生的感受。这种人一般来说,是今生福报比较差可...

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广化法师《素食的利益》

弁言 我今天演讲素食的利益一题,有两个因缘:第一、...

以空性的心态来操作善业

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

【佛教词典】永嘉

(人名)温州永嘉玄觉禅师。永嘉人,姓戴氏。出家遍探...

【佛教词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

资深律师总结小三的十类悲惨下场

这些天,我将自己十年来所经办案例中小三做了一个系统...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

地藏菩萨名号的来源

在我们佛教界里头,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要讲...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

宝天比丘

恭喜!恭喜!恭喜长者您喜获麟儿!哇!真是太不可思议...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问: 现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独生...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

大安法师:念佛可消业障,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有病

问: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

我真的信佛吗

算起来,接触佛法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皈依、受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