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如瑞法师  2021/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流泪,感慨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些话都是老生常谈,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然而,老和尚们说这话的时候看得出是发自肺腑,给人心灵深处被触动的感觉。真正懂得了感恩与珍惜,所以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来。

有人对我说,一位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每日诵经念佛、学习佛法理论、写笔记。老人家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佛书是为了明理,也会找到孜孜不倦教导自己的善知识,更能珍惜生命正精进不放逸,用功修行办道。

《法句经》里有首偈:“无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大意是说,不放逸是趣于不死的门,放逸则是通向生死的路。不放逸的人终将了脱生死,证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放逸的人就如同一具活着的死尸,无法令人生发挥丝毫解脱的价值。从这首偈可以看出,修行必须有不放逸的心和不放逸的行。

怎样才能远离放逸呢?这就需要经常思惟六道轮回的苦。就拿人道的苦来说,老苦和死苦,是人人都得面对的。通过思惟修生起决定了生死的心,并利用人身精进地修习佛法。我们之所以会放逸,就是因为对于苦没有相续地生起观照,心不能常住于智慧当中,没有真正做到善用其心。

有人说今天是生命中的生命,今天储存着一个人所有的变化和现实。让我们学会珍惜今天,把今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也可以把它当成生命觉悟后的第一天。勤求佛道,远离放逸,努力把生命的每一个当下价值最大化,以真学实修来供养三宝、利益众生!

可谓:

人生短暂须自警,

放逸懈怠生死径。

一句弥陀不放逸,

九品莲开有佳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心律法师:孝顺从当下做起

大家都说,李生是个很孝顺的人。他不仅常说:等我有钱...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人身难得如爪土之稀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之时,一日,世尊以...

比丘与田主人

从前有位比丘,每天都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往...

神通抵不过业力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有一位隐士叫李源,原先是位贵族子...

修福从珍惜一粒米开始

一粒米在现代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要知道需多...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什么是加持,加持是如何发生效用的

问: 什么是加持?什么是气场?加持是怎么发生效用的?...

生命的未来,就看你心里装进了什么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来,说是在迷中,其实也简单。它...

什么是菩提

菩提,梵语,此云觉、智、道。广义而言,即三乘圣人能...

悟开法师念佛问答

问:《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佛教词典】不还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不还果已得未得菩提分等诸功德法】 p0347 大毗婆沙论...

【佛教词典】九恼

又名九难,或九横,即佛在此世间成道及在成道之后所遭...

惑障、业障和报障

障碍,我们修行的障碍,一般说是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

云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内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云居山打七出定回来后,一个小和尚跑去求...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佛门里的大孝

佛教里说的大孝,就是自己能够真正地学佛。自己学佛,...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

保持善心原有的味道

周末,与父亲一同去登山。我们走到了山腰,便坐在凉亭...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看护病人会犯煞犯冲吗

问: 朋友与亲戚有病苦,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相...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

受持五戒,奉行十善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