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阿姜查  2021/1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若我们无法如实觉知它们,就会否定它们,宣称不想见色或闻声,因为我们会受到干扰。若切断了这些因缘,我们要凭借什么进行思维呢?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防护,防护即是戒。有防护感官的戒--眼、耳、鼻、舌、身、意--这些都是我们的戒和定。

想想舍利弗的故事。在他成为比丘之前,有次看见马胜长老正在托钵,心想:“这出家人如此不凡,走路不疾不徐,衣着整洁,威仪庄严。”

舍利弗受到鼓舞,趋上前去致敬并问道:“抱歉,长者!请问你是谁?”“我是一位沙门。”“你的老师是谁?”“我的老师是乔达摩尊者。”“乔达摩尊者教导什么?”“他教导一切事物都从因缘生,当因缘灭时,就随之息灭。”

当舍利弗问法时,马胜比丘给了他这简短的关于因果的解释。“诸法因缘生,有因才有果;若是果息灭,必是因先灭。”他虽然只说了这些,但对舍利弗而言已经足够。

这是一个佛法生起的因,那时舍利弗六根具足,拥有眼、耳、鼻、舌、身、意,若无感官,他会有足够的因以生起智慧吗?他能觉知任何事吗?但多数人都害怕感官接触,无论害怕或喜欢,我们都未从中发展出智慧,反而通过这六根放纵自己,贪图感官享受并迷失于其中。这六根可能诱使我们享乐与放纵,也可能引导我们获得知识与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即使是不好的事。当谈到修行时,我们不只针对美好或令人愉悦的事,修行并非如此。在这个世上,有些事物我们喜欢,有些则否,通常我们想要和喜欢的,即使对同修的比丘与沙弥也一样。我们不想和不喜欢的比丘或沙弥交往,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你了解吗,这是依自己的喜好在做选择。通常只要是不喜欢的,我们就不想看见或了解。但佛陀希望我们去体验这些事,世间解--看着这世间并清楚地觉知它。

若无法清楚觉知世间的实相,我们将无处可去。活在这世上,就必须了解这世间。包括佛陀在内的过去的圣者,都与这些事物一起生活。他们活在这个世上,在凡夫之中,就在这里达到实相,而不在他处。但他们有智慧,能防护六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

降伏自心的秘决

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

如何突破困境

1967年,佛光山刚开辟时,一片刺竹荆棘,到处深壑崎岖...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怎样才能留住你的护法神

依《阿含经》表示,每个人一出生时,就有鬼神随侍左右...

同样一首歌,一个是生情执,一个是出道用

大家知道生在兜率天内院见到弥勒菩萨,那么这个胜境能...

止恶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 如...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佛教词典】百一病恼

(名数)一大增损则百一病生,四大增损,则四百四病生...

【佛教词典】皂荚

为豆科之落叶乔木。又作皂荚、皂角。生长于亚洲、非洲...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

依法为师

佛陀成道后,一日在优楼频螺聚落的尼连河岸边菩提树下...

【佛学漫画】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幸福的能源

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 今天世界上凶杀、...

空留遗憾又何用

光阴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匆匆...

星云大师《结缘的重要》

世间上最宝贵者,并非黄金白玉,也非汽车洋房;最可贵...

往生净土后为什么能得到不退转

无论是什么样的功夫浅深,只要信愿持名感通弥陀愿力成...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

不持戒修行是为魔业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须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

假冒佛教僧人四大骗术揭秘

揭秘骗术之一:经济搭台,宗教唱戏,公司办寺院骗取钱...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上)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